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

2023-01-11 19:14:5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物生物活性物质对于人体最佳健康状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甾醇、类黄酮、花色苷、雌激素、原花色素、单宁有机硫化合物,皂苷化合物等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作用机制等,可供从事保健(功能)食品、天然活性产物、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卫生、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书名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
  • 作者 唐传核
  • 类别 生物科学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01日

  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全新认识代表了营养学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它360百科作为功能性因子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章节目录

  1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0

  概论10

  碳水化合物及磷脂11

  单糖11

  低聚糖11

  多糖12

  4糖醇及环多醇13

  有机酸13

  脂肪酸及脂质14

  7烃及其衍生物15

  8乙炔类及噻吩类16

 粮必际创写鸡危 9杂脂(肪)族化合物17

  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18

  氨基酸18

  胺类化合物19

  生氰糖苷19

  4硫代葡萄糖苷酯20

  5嘌呤及嘧啶21

  蛋白质及多肽类21

  其他含氮化合物22

  生物碱23

  石蒜科生物碱24

  的见绍吸观衣死害准出务甜菜苷生物碱24

  二萜类生物碱25

间十良钢齐做测个标三仅  吲哚类生物碱25

  异喹啉生物碱25

  石松生物碱26

  单萜及倍半萜或丰观风结耐室亲类生物碱26

  多肽类生物碱26

  吡咯烷及哌啶类生物碱27

  吡咯啶类生物碱27

  喹啉类生物碱28

  喹啉啶类生物碱28

  甾族类生物碱28

  tropane生物碱29

  其他类生物碱29

  酚类化合否夜装细势茶物29

  花色苷及Anthochlors类30

  苯并呋喃类或香豆酮类32

  色酮及色烯类32

  香豆素类32

  微量类黄酮33

  黄酮及黄酮醇类34

  异类黄酮及新类黄酮类36

  木酚素类37

  酚类及酚酸类38

  酚酮类38

  苯丙烷类39

  醌类41

  二苯乙烯类41

  单宁类42

  黄色酮类43

  混杂酚类化合物44

  萜类化合物4演滑伤4

  单萜类45

 短或千制资其船修庆族架 环烯醚萜类45

  倍半萜类46

  倍半萜烯内酯类47

  二萜类47

  三萜皂苷类48

  甾基皂苷类50

  强心内酯和蟾蜍二烯羟酸内酯50

  植物甾醇类51

  葫芦素类52

  正三萜类52

  混杂三萜类53

  类胡萝卜素53

  本章参考文献55

  类胡萝卜素57

  引言57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以及性质58

  1化学结构58

  溶解度60

  光吸收以及光化学性质60

  化学性质61

  电化学性质61

  生物学性质64

  类胡萝渐供站概雨答圆受界杂卜素的生理功能65

  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研究进展65

  类胡萝卜素与癌症的预防71

  类胡萝卜素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放阶小液陈的映78

  类胡萝卜素与其他慢性疾病的预防82

  类胡萝卜素的膳食来源以及摄取量83

  食品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83

  食品类胡萝卜素的摄取量84

  加工对类胡萝谓情卜素含量的影响84

  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检测方法85

  需要注意的方面穿球曾86

  样品制备86

  萃取86

  HPLC分离87

  检测以及定量88

  类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以及代谢(生物效价)88

  消化过程89

  吸收过程90

  相互作用91

  输送过程92

  类胡萝卜素的有效剂量以及毒性93

  类胡萝卜素在健康或功能性食品中的发展趋势及前景94

  胡萝卜素替换维生素A制剂中的维生素A94

  胡萝卜素食品的形态多秋血图风环体逐带点称样化94

  类胡萝卜素复合化95

  本章参考文献95

  3维生素E99

  引言99

  维生素E的发现以及历史99

  维生素E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100

  化权练准政职学结构100

  物化性质101

  维生素E在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前县命中的重要性101

  构效关系102

  维生素E难额真酸定的生理功能研究概坏色么审友客省况103

  抗氧化作用104

  提高机体免疫机能107

  抗癌或抑制肿瘤作用110

  4抗不育功能111

  5其他生理功能111

  维生素E的非抗氧化分子机制111

  对蛋白激酶C的影响112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13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13

  其他方面114

  -生育酚以及δ?-生育酚作用的非抗氧化机制115

  生育三烯酚的非抗氧化机制115

  维生素E与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115

  心血管疾患115

  癌症117

  神经障碍117

  白内障以及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118

  炎症118

  糖尿病118

  维生素E在植物食品中的分布以及含量118

  1主要食品来源118

  成熟以及收获后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120

  工业加工对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121

  维生素E的分析方法122

  正相HPLC分析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123

  反相HPLC分析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123

  维生素E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125

  维生素E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过程126

  影响因素128

  维生素E生物效价以及加工的影响130

  维生素E的安全性以及摄取量131

  安全性131

  维生素E的最佳摄取量131

  维生素E的开发以及应用展望132

  1天然维生素E的开发132

  维生素E在功能性食品应用中的展望134

  本章参考文献134

  4植物甾醇136

  引言136

  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及性质137

  化学结构137

  物化性质138

  3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功能140

  生物合成途径140

  植物类食物中的植物甾醇分布以及影响因素141

  主要食物来源141

  植物成熟及收获贮藏对甾醇含量的影响145

  加工的影响146

  植物甾醇的稳定性148

  植物甾醇的分析检测方法148

  样品制备149

  色谱分析150

  质谱以及核磁共振分析152

  植物甾醇氧化产物的分析152

  植物甾醇及甾烷醇的生理功能进展153

  调节血清脂质效果154

  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160

  抗癌症或肿瘤效果161

  其他生理效果161

  植物甾醇的一些副作用162

  植物甾醇的生物有效性与吸收代谢163

  吸收以及传输163

  代谢164

  植物甾醇的消费量以及摄食效果164

  消费量164

  摄食效果164

  植物甾醇的摄入165

  影响摄食的因素165

  植物甾醇的安全性以及毒性166

  功能性植物甾醇食品的开发以及应用前景167

  植物甾醇/甾烷醇制品的开发历史及现状167

  功能性植物甾醇食品简介168

  植物甾烷醇酯的制备方法169

  本章参考文献169

  类黄酮172

  引言172

  类黄酮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以及生物重要性172

  化学结构172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175

  5类黄酮在植物生体中的重要性176

  类黄酮的抗氧化性/促氧化性177

  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构效关系177

  淬灭单线态氧178

  清除过氧化物179

  清除羟自由基活性179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180

  类黄酮酚羟自由基的稳定性182

  类黄酮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182

  抗癌以及抑制肿瘤活性183

  改善心血管疾患效果186

  抗过敏以及抗炎症作用191

  抗微生物活性191

  抗酶活性192

  雌激素活性192

  其他生理功能或生物活性192

  类黄酮在植物食品中的分布以及含量194

  黄酮烷、查尔酮以及二氢查尔酮194

  黄酮醇、黄酮以及黄烷醇类198

  类黄酮的分析检测方法204

  类黄酮的膳食摄取量204

  黄烷酮、查尔酮以及二氢查尔酮204

  黄酮醇、黄酮以及黄烷醇204

  类黄酮的吸收、生物有效性、代谢以及排泄205

  黄烷酮、查尔酮以及二氢查尔酮206

  黄酮醇、黄烷醇207

  类黄酮的可能副作用212

  类黄酮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12

  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213

  在一般食品中的应用213

  本章参考文献213

  花色苷类218

  引言218

  花色苷的化学结构及性质218

  化学结构218

  物化性质221

  生物功能221

  花色苷的分布、生物合成以及含量222

  花色苷在植物中的分布222

  生物合成223

  一些食品以及饮料中的花色苷含量224

  摄食数据224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24

  抗氧化作用224

  改善血清胆固醇以及中性脂肪效果228

  抗变异以及抗肿瘤作用229

  改善肝功能230

  抗病毒作用230

  其他生理功能231

  影响花色苷色泽以及稳定性的因素231

  pH值231

  温度233

  氧以及过氧化物234

  光234

  酶类234

  亲核以及亲电试剂235

  糖类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236

  辅色作用236

  衍生单宁--花色苷转化产物239

  花色苷的萃取以及分析241

  萃取241

  纯化241

  定性分析242

  定量分析243

  花色苷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244

  人体研究244

  动物研究244

  花色苷化合物的安全性以及毒副作用247

  花色苷类的开发以及应用展望247

  本章参考文献248

  7植物雌激素250

  引言250

  植物雌激素的属性、化学结构及性质251

  植物雌激素的属性251

  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及性质252

  木酚素的化学结构及性质253

  二苯乙烯类的化学结构及性质253

  植物雌激素在食品中的分布及含量254

  1异黄酮254

  2木酚素255

  二苯乙烯256

  植物雌激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257

  雌激素受体257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258

  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促进作用259

  植物雌激素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检测方法266

  -MS法检测食品中的异黄酮267

  2LC-MS分析亚麻籽中木酚素含量267

  植物雌激素的吸收以及代谢267

  木酚素的代谢268

  二苯乙烯的代谢269

  植物雌激素的潜在危害或副效果269

  植物雌激素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270

  本章参考文献271

  8原花色素275

  引言275

  原花色素的化学结构及物化性质276

  1化学结构276

  物化性质278

  类单宁的酚聚合物281

  茶叶中的类单宁化合物281

  葡萄酒中的类单宁化合物283

  原花色素的分析及检测方法285

  原花色素在植物性食品中的分布以及膳食负荷286

  原花色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288

  抗菌活性288

  抗病毒活性289

  酶抑制活性290

  抗变异活性290

  抗癌或肿瘤作用291

  抗氧化作用291

  预防心血管疾病效果292

  抗炎症效果292

  类单宁化合物与癌症预防293

  原花色素与癌症预防293

  茶多酚与癌症预防294

  葡萄酒多酚与癌症预防295

  原花色素类化合物是致癌的吗?295

  原花色素及类单宁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预防295

  葡萄酒以及茶多酚与心血管疾病预防295

  抑制LDL氧化296

  抑制血小板凝集297

  原花色素的安全性及毒性297

  肝毒性297

  抗营养活性298

  致癌活性298

  原花色素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298

  原花色素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299

  葡萄籽萃取物原花色素的开发及应用前景300

  苹果多酚的开发及应用前景300

  本章参考文献300

  9可水解单宁302

  引言302

  可水解单宁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302

  化学结构302

  化学性质304

  可水解单宁在植物食品中的分布及膳食负荷304

  在植物食品中的分布304

  膳食负荷307

  可水解单宁的分析以及评价308

  萃取308

  2HT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特性309

  薄层色谱分析HT以及浓缩单宁309

  4HPLC分析HT以及CT309

  单宁分析方法的选择309

  可水解单宁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310

  可水解单宁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的重要性311

  抗癌、抗肿瘤作用以及毒性311

  抗菌效果312

  免疫调节效果312

  对人体的重要性313

  可水解单宁的潜在开发前景313

  本章参考文献313

  10有机硫化合物315

  1引言315

  2硫代葡萄糖苷酯的化学结构及性质315

  化学结构315

  物理性质317

  硫代葡萄糖苷酯的生物合成以及降解318

  硫代葡萄糖苷酯在膳食植物中的分布及含量320

  分布及含量320

  加工及贮藏对含量的影响320

  摄食量322

  硫代葡萄糖苷酯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理功能322

  预防癌症或抑制肿瘤效果323

  抗微生物效果324

  抗氧化功能326

  硫代葡萄糖苷酯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方法327

  总硫代葡萄糖苷酯327

  单个硫代葡萄糖苷酯327

  3降解产物328

  硫代葡萄糖苷酯及其降解产物的吸收与代谢329

  肠胃道内的代谢329

  吸收后的代谢以及部署330

  硫代葡萄糖苷酯及其降解产物的安全性及可能的毒副作用330

  硫代葡萄糖苷酯及其降解产物的开发及应用前景331

  本章参考文献331

  皂苷化合物333

  引言333

  一些常见植物皂苷的化学结构及性质333

  人参皂苷334

  甘草皂苷334

  大豆皂苷334

  食品中皂苷的含量及影响因素337

  植物食品中的总皂苷含量337

  影响植物食品中皂苷含量的因素339

  皂苷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果339

  与癌症相关的活性339

  对免疫系统的活性341

  3肝保护活性341

  心血管活性34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342

  降血糖活性343

  抗微生物活性343

  其他效果或活性344

  膳食来源的皂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344

  生物活性344

  作用机制344

  构效关系345

  皂苷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346

  皂苷化合物的吸收与代谢346

  人参皂苷Rb?1的代谢346

  人参皂苷Rg?3的代谢347

  甘草苷的代谢349

  皂苷化合物的毒性及副作用349

  皂苷化合物的开发及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350

  本章参考文献3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