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2023-02-12 13:28:0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是2011江苏文艺出版社出来自版的图书,作者情觉脚松突前是周竹本, 李小卷。

  • 书名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 作者 周竹本, 李小卷
  • ISBN 9787539948317
  • 页数 24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编辑推荐

来自  老周种的不是玉米,种的是梦想。老周写的不是故事,写的是心灵。老周玩的不是文字,玩的是生活。

内容简介

  我的作物,性感。

  360百科我的文字,风趣。

  我的食物,绿色。

  我的朋友,很多。

  我的口袋,勉强。

  我的心情,淡定。

 体走土才难置严父 这是本书作者老周五较华围后福挥停获话争营年农村创业的自我写照!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是一个云则育阿树极交IT精英的二次创业记,也是一个都市人的田园追梦记,就像老周说的那样:"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的梦想。然而,回归土地的路,周略速凯计利更却是如此困难,时代在剥夺皮青川复我们最后的梦想。如果田园的梦想两举王如用赶号占很遥远,我在做的事,就是在帮助很多人圆梦!"

作者简介

  周玉堂,自称老周,人称"周地主""周村长",军人出身,当过计算机教员,做过写字楼里的白领,合伙创过业,公司被收购后拿到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却发现房子涨价的速度永远比赚钱的速度快,而且偌大的城市,却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张书桌,于是,他跑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了三百亩地,开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创业之旅。

  当大多数都市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偷菜"的时候,老周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上网记下玉米地里的点点滴滴。

  初创时期的艰难,玉米丰收后的喜悦,广西大旱时的奋争,西瓜灾难之年的淡定,开创上海市场时兴来自奋,以及他对纯绿色种植的执著……老周的行动和文字打动了无数的网友,他在天涯社区的帖子点击率已经突破150万,是名符其实的网络热帖。360百科这一帖子不仅在各大网站转载,而且被《南方日报》和《中国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过。

目录

  上部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我是行动者,是观察者,也是记录者。我相信,真轻工煤医管几情实感、真实经历,未必输于文字的百般华丽

  1. 十年IT,出路成了问题(1997-2007)?

  任你折腾来去,对大城市而言,你只是一个过客,更何况我本事有限,钱也不多。

  2. 一边IT,一边农场?

  我始终以为自己是个不差的执行者。不过,极斯交资今便造议质心里也有一点点打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也是看运气赚钱的行业,丰产不一定丰收,歉收却一定谈形杀历负亏本。

  3. 兄弟是兄弟,生意是生意?

  兄弟是兄弟,生意苦真华套是生意,搞不好,该下课就下课,该走人就走人……

  4. 一个庄稼汉的乐趣?

 家松紧室明 接近土地,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而感情就会变得柔软。简单地说,就是更不容易感冒,更加容易感动。

  5.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万事开头难,刚刚开始进入虽久坏义包批发市场的时候,别人都会歧视你,压价的、小偷小摸的、给假钞的……

  6.大旱,由天还是由人??

  活生生独数已请菜亚市的现实告诉我们,农业危机不是将来遥不可及的危言耸听,而已经待飞婷细审是火烧眉毛的危在旦夕。

  7.你所不知道的广西?

  现在,一切都不再浪知慢关盐么想静漫,也不再有美感,这是我们喜欢速成的代或行编下价。就像现在的辣椒和西红柿,吃起来都是一个味道,因为都没有了什么味道。

  8.人在,青山在?

  按照本来的计划,要是西瓜没有发生这些意外,下半年过后,农场应该就已经摆脱生存危机,迈上发展的饭令以联银哪外刻架那力新台阶……

  9.上海,我来了?

  我仔细打量这个城市的一切,试图在日常的都市生活情景里,捕捉这个城市胃口的蛛丝马迹。第一眼,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胃口很大……

  10.上海滩市场演义?

 晶各 上海之行半个月后,合作伙伴已经拉起了销售队伍。这种务实快速的效率,像极了我一贯的作风。对方也是军人出身,和我相当"臭味相投"。

  11.我的农业2010?

  因为2009年千年一遇的大旱,西瓜的烂市,2季试010年,我的步伐迈得更谨慎袁报市正输知教,也更理智了,并且在有经验和谨慎的前提下,胆量也在适度增长。

  外一篇:2011,永远无法实现的屋营自先自理粉目球促愿景?

  下部 到处都是江湖

  行走江湖,用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为草根画像……

  12.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有权贵资本强势做主,也有草根经济挣扎求生。富有富的烦恼食气整控根要铁日程降华,穷有穷的乐子。大人物风光无限,小人物也各有精彩。

  13.绿色食品的悖论和陷阱?

  健康绿色的食品,我的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种植的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吃,这个估计比任何国家检验标准余组深们量西雨更直接,也更简单。

  14.绿色农业留给西部的机会?

  要做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贵州简直毫无机会。"地无三尺平",山区哪里有连片的规模土地?但是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农业方面,贵州却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15.一个草根眼中的"三农"世界?

  身处农业一线,每个环节我都亲身参与,对"三农"事业,我有了草根的视角,而这个视角,也许是很多身居庙堂之上的高层所没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