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马,汉语词语,拼音是wǔ huā mǎ,意思是指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
- 中文名称 五花马
- 意思 指珍贵的马
- 拼音 wǔ huā mǎ
- 分类 五个花纹或三个花纹
- 起源 唐朝
解释
五花马"马之鬃毛色作五花文"解,即毛色呈现五花色纹的马。
出处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很讲究马的装饰,常把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状,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马。后来演化为一般良骥的泛称。
唐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来自汗流血。" 仇兆鳌 注引 郭若虚 曰:"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
唐 无名氏《白雪歌》:"五花马踏白云衢,七香车碾瑶墀月。"一说,"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
元 萨都剌 《偶成》诗之二:"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箫踏月过 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