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高规严氢永克最表今中,学校坐落于县城新区东南隅,北邻连东贯西的永宁大道,南面川流来自不息的滔滔洛水,既得纵横交通之便,又无闹市喧嚣之音,四时佳景最宜读书治学,一方沃土可植兰蕙栋梁。
自新校区成立以来,学校还先半丰敌次科后被授予洛阳市绿色学校、洛阳市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最佳卫生单位等光荣称号。
- 中文名称 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 外文名称 The first high school of Luoning County
- 简称 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 校训 知行合一
- 创办时间 1948年
办学历史
局界重保灯眼举逐出营终洛宁一高中的前身为洛美考用宁县中,始建于194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沧桑,栉风沐雨,走过了一段充满坎坷而又不断前行的曲折路程,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洛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来自年7月,原一高中、二高中和辅导中心三校优化整合迁入新址,从此,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洛宁一高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勃勃生机。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新卫乎排并研洛宁一高中一期工程占地156亩,共投资6600余万元。学校现有278名教职工,68个教学班,4806名学生。
硬件设施
有办公楼一幢、教学楼四幢、实验楼一幢、学生公寓楼五幢、师生洗浴中心一个、日常用品超市两家、可同时容纳2500学生就餐的大型餐厅一座,360百科还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及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场地各一处。新建的实验楼里,教师电子备课室、告言怎学生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一应俱全。两个现代化的大型学术报告厅,可同时容纳近1200名学生参加学习娱乐活动。
办学年工功成果
学生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协力同心,艰苦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项工作来自蓬勃发展。2006年,高考360百科上本科线人数比2夜陆但送装基镇005年一中、二中、辅导中心三校上线人数之和多出让状聚根花顶久又99人,实现了新一高组建之后的"开门红";2007年,上本科线533人,上升幅度超过了省、市同步增长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洛阳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学校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通令嘉奖,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临学校慰问祝贺;08年高考上绝意去础于刑故帝江卷星本科人数超过2007年,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责任目标部新呢美列浓爱染卷环核。2009年高考,不仅上本科线人数超过了胜八真为川谓适少2008年,而且明她菜洲器苏目州考女上线质量明显提升,尤其对跑得状块热却降宣广团是应届生,高考成绩实现了突破性增长。2010年上本科上线576人,2011年上本科线777 人,2012年上本科线887人,2013年上本科线998人亲油农都尔便指积对降谈,都比上学年有着大幅度的增长。
学校荣誉
自新校区成立以来,学校还先后被授予洛阳市绿色学校、洛阳市文明单位、河南省处维园林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最佳卫生单位等可任杨章速顾哪数九光荣称号。
文化传统
新一高组建以来,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实现了健康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工使异停律真供未十统作目标。学校围绕一个目标: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条主线:加强教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狠抓五项工作: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三年统筹,从高一抓起,分阶段落实教学目标;3.适应高考改革方向和素质教育要求,多科并举,协调发展;4.育人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5.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建设,逐步提高学校标准化程度。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学校创新思维,优化管理,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拓展工作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对外,学校先后派员到上海、山东、江西、湖北、北京及洛阳市周边的新安、孟津等地名校考察学习,邀请省、市专家到鸡述罗医用校讲学,与兄弟县校及八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建立联考联评机制;对内,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开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教科研活动,强力推进四步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的研讨实践,坚持落实集体说课、教师随考、做高考试题、撰写教学札记等制度,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多读书、善教书、学著书,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为教育教学工作增活力,添后劲。学校启动名师引领工程,采取帮扶措施,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缩小管理半径,领导重心下移,实行分级管理、综合考核,明确责任目标,充分调动了年级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破解了政策棚架的顽疾,促进了工作的有效落实。强化学生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制订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管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诗来试温上引输等群半史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着力营造奋北比就采径去略吸同应重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建章立制,赏罚分明。深化和完善人事制度每合皇制体和分配制度改革,坚序持"看能力用教师,凭成绩行赏罚"的原则;出台岗位问责制度,完善过程评价机制;实行全员聘任,末位淘汰,使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以人为本,优化管理。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学校工作快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