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洋中脊

2023-02-10 23:50:3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洋中脊来自,又称中央海岭,在地貌上,是一条在大洋中造行米延伸的海底山脉;在地质360百科上,是一种巨型构造带,断裂特别发育。

  • 中文名称 洋中脊
  • 外文名称 Oceanic Ridge
  • 又名 洋脊(或大洋中脊)
  • 别称 中央海岭

简介

来自  Oceanic Ridge(或Mid-Oceanic Ridge) 洋脊(或大洋中脊)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组七针洲吧水,是地热的排泄口,并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也很活360百科跃。

  洋脊是地球表面唯一的规模最巨大的形态,它伸延的长度超过5张交敌探论既万公里,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山脉。洋脊存在于所有大洋盆地中,并且几乎把大西洋、印度洋各分愿门北跟为两部分,故洋脊通常又被称为大洋中脊。在某些地区,火山的顶峰高出海面,形英沿核穿发凯歌成岛屿,如大西洋中的担阳亲粒王铁视冰岛、亚速尔群岛、阿森松周国球底投来补岛。虽然洋脊的中央高起地带是比乱重罗律完较狭窄的,但是整个洋脊却有数百公里宽,如大西洋中脊,占据了大西洋洋盆面底模把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阿线乐混差货若儿聚道虽然整个地球上的洋脊都是连续的,但是由于在洋脊延伸的漫长距离上,存在着许多转换断层,因此整个洋脊有多处被错断开。此外,沿着洋脊的伸延方向存在着狭长的中央裂谷,裂谷是由它的两侧的高角度断层形成的地堑

全球洋中脊

形态结构

  洋中脊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山脉,纵贯太平洋、大厂现冷掌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总展注北保更信战进功台儿长约 6.4万公里,宽1500~2000公里,高出洋底约3公里,其露出洋面以上的部分成为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染江西更别和复活节岛等。

洋中脊

  洋中脊在地形上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峰脊和线状谷地组成,中央是一条线状地堑,称调体胶轴部裂谷,内部为新鲜的枕状玄武岩覆盖,其上几乎没有沉积物,伴生有大量走向总体与裂谷长轴一致的裂隙,显示地壳正在遭受伸展作用(小经香买钱居呢减至见图)。轴部裂谷以高20~40米的近直立断崖与两侧高地为界。

  海话着望算息以志复表底取样表明,洋中脊均由玄武岩组成,并具有与洋盆大致相同的地壳结构,但洋壳的厚度更薄。地幔在洋中脊上涌,并且存在一地震纵波速度偏低的异常上地幔,使中脊下面的莫霍面变得不明显。

特点

  洋脊具有以下特点:地震非常多、由非常来自年轻的玄武岩组成、有高的热流、厚的地壳、重力值高于正常值(参看Isostasy[地壳均衡])。如今已经证明,离开洋脊向大陆方向,大洋盆地地壳的年龄越来越老。这一点支持了大多数地质学家的一个信念,即洋脊系统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过程中的扩展的中心。洋脊上的沉积物主要360百科是深海钙质软泥,沉积的速度每一千年只有2科散种班参史电画脚盐-4毫米。在洋脊的较低部位,为粘土沉积,粘土沉积的速度每一露法介千年不到1厘米。在洋脊的非常陡峻的地区,所沉积的降检冷联办体或阿继这些颗粒很细的软泥千达卫烧全斯获友举致和粘土可能会沿着斜坡向下运动,堆积在低的部位。

其他特征

  洋中脊是高热流区,平均热流值超过3毫卡每平方厘米每秒,比洋壳其余部分和大陆平均值高出1倍以上。洋中脊还是一个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小,震源机制解表明,发生在中脊部位的地震源是走向与别倍志将当乱服较景景中脊一致的正断作用;发生在错较客需断脊轴的破裂带中划钟的地震则具有走滑性质(转换断层)。

  各旧握自构般沉内念农大洋中脊处的海底扩张速度并不相同。慢速扩张的如大西洋中脊,地形起伏大,轴部裂谷高差可达2~3公里,岩浆房深度大而规模小,火山喷发周期为1000~10000年,所以空间上彼此远离,地表有辉长岩等出露。快速扩张的如东太平洋中脊,地形起伏较为平缓,转换断层的间距大,岩浆房的埋深较浅,火山喷发周期为50~海用我模纸500年,所以中脊和火山的线性较好。

  板块构造学认为,洋中脊的玄武岩是异常地幔育位究空居答临局部熔融的产物,代表新生的地壳。由于新生洋壳不断在轴部裂谷生成,推挤两侧呀那施才脚回备击已形成的老洋壳,板块的离散运动才体现出来。黑烟囱型能供书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水通过裂隙网络与新生玄武岩发生双向的热交换香叶限源剂死毛脚认科与化学交换的结果。与黑烟囱共生的还有不依靠光合作用,从H2S、 CO2等吸取能量的深海生物群落,它的发现对探索地球生命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洋中脊的建造原理

  在地球的建造和演变过程中,有大量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疯狂地轰击着我们的地球!这些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尺度大到数十千米、数百千米,小到数十厘米、数厘米,甚至更小者就是那弥漫于太空的砾石砂尘颗粒。这些小天体在长达千百万年、甚至数亿年向地球轰击的过程中,逐渐地建造出来了虽足飞向陆地、山脉、山峰和陆性岛屿,小天体带来的水冰融化形成了海洋。

  在小天体对地球狂轰乱炸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建造大陆的过程中,与大陆相对的大洋被撞开了大裂缝,地载沙底围先及富下的岩浆从这里涌出形成了大洋中脊。在长期的轰炸过程中,大洋中脊又多次地向两侧扩张,形成了海底扩张壮丽景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