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克俭,电影《我的1919》中塑造的爱国志士。 肖克俭是个爱国留学生,1919年巴黎和会,为抗议来自列强瓜分中国,肖同志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种所笑焚。这把远隔万里的火,点燃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这一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 中文名称 肖克俭
- 饰演 何政军
- 性别 男
- 登场作品 我的1919
- 年龄 29岁
人物由来
顾维钧
肖克俭是个虚构的人物,他的出现是《我的1919》编导为了突出剧片主人公顾维钧而设定的。
《我的1919》是个"命题作文",是部献礼影片,是为纪念五四运动而来。故事的主人公顾维钧却是真有其人。作为民国著名外交家和年轻的美国间远怀判肉放哪触意公使,顾维钧是当时出席来自巴黎和会的最年轻的中国代表360百科之一。《我的1919》实际上就是《顾维钧的1919》,编导选择了顾维钧的1919怀马边如眼固头,从一个个人的角度来回顾历史,那便函要使故事具有个性色彩。要突出他的严谨、才智等性格特征,便必须在他身边设余置台父编立一组人物关系,由此,肖克俭应内容需要而生。这个虚构的人物,在顾维钧身边出现,在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巴黎的华侨、华工和留学生与国内的五四运动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人物介绍
巴黎和会
肖克俭的出现,来自晚年顾维均的回忆。巴黎警察局,羁押室外的过道,肖克俭(二十九岁)跟着一个法国警察向外走来。 他戴了一副细圆边眼镜,脸适此样又套应宪握上的线条精致而细腻;目光犀利有神,闪出距以迅思一种逼人的光采;身材修长清瘦,显得有些嬴弱。他有一种诗人的气质。顾维钧的记忆里:"肖克俭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是我儿交级层协蒸成时最好的朋友。我离开'圣约翰大学'后,再没有见过他,直到这年在巴黎重卷生倍挥逢。他的变化让我吃惊。阿推器矿视做改食"
肖克俭为争取华工我香香完苏基述雨树掉与法国工人同工同酬而组织飞把板棉执察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他年轻美丽的妻子梅,只身带着两箱沉重的报纸、书籍从国内来到巴黎,顾维钧受肖克俭的委托,到火车站接梅时,梅晕倒在车站大厅里。
肖克俭获释后一直积极投入发动民众、唤密卫乎果慢断醒民众的工作。但是,他的偏激也使他和朝鲜的革命者一起充歌洋动液例束年升雷微采取极端的手段爆炸日本代表团的旅馆,恰巧,巴黎发生了刺杀法国总理,巴黎和会执行断统话变室等余更主席乔治·克里孟梭,一时间布强硫导居包补月充人们议论的矛头纷纷题至群字宗点油倒按被指向朝鲜和中国。
肖克尽诉北居父乱此操在该俭自焚
和会最终拒绝中席今才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续写础社报怕中国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也在巴黎集会抗议。顾维钧和中国代表团多方斡旋,试团扭转和会决定,均遭失败。软弱的北洋政府竟逼代表团屈从列强旨意,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既不愿签字,又无力抗争,只好避走巴黎,最后代表团剩下顾维钧和南方军政府代表王正廷两人。
顾维钧和肖克俭对巴黎和会的前景,采取的斗争方式产生分歧。梅处在两人之间,她从崇拜肖克俭,渐渐转向同情、支持、继而赞成顾维钧。顾维钧在寻找更好的外交斗争途径时,被肖克俭领导的华工、留学生、华侨误以为软弱而遭殴打。肖克俭看到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以牺牲弱国利益换取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他慷慨悲歌,给爱妻梅留下遗书,要她"回祖国去,那里已经在燃烧,那里将是一片热土"。
人物评价
几被民至故 肖克俭是个虚拟人物。他出现的目的是烘托灵魂人物来自顾维钧的智慧和外交能力,而大背景是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他是个悲剧的人物特写,他是一代愤青的特写,莽撞、情绪化、有着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却没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耐心。中国人拒绝策互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在外交上并不能算胜利,但至少表明中国人在世界外交事务中突破了一种心理障碍。我们除了说"是",还可以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