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荆门山

2023-03-03 09:53:1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荆门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上有盘亘雄踞的荆门山十二碚,下有银潢倒泄的虎牙滩;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江相峙。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渡荆门送别》,写出了来自这种意境和气势:"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席宁任期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

相传在远古时代,由巫山神女峰飞来一头雄狮,由安徽的黄山飞来一只猛虎,它们为争夺山水,咧牙相斗,被夏禹发现,抛出一根铁链把它们锁住,从策论是观民说李此,狮虎各踞南北,故俗360百科称"青狮对白虎"。

  • 中文名 荆门山
  •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套镇
  •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主峰海拔 139.2m

简介

  乘船出葛洲坝船闸,顺流而下10公里处,见江南夹岸峭壁千寻,峥嵘突兀,状空松保与如虎齿,构成万般奇景妙图,这就是习称“川鄂咽喉”的荆门山,史称“全楚西塞第一关”。

  荆门山位于红花套镇北端,跨宜都市与宜昌点军区分界。山体南北长3km,东西宽2km,方圆约6km。主峰海拔139.2m。荆门山地处荆门江南、虎牙江北,上合下开,酷似大门,故称荆门。此

  山与对岸虎牙山隔江相望,形成一道长江出三峡入江汉平原的门阙,江岸峭壁千寻,峥嵘突兀,状如虎齿,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有“楚之西塞”之称。

地质地貌

  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晋郭璞《江赋》云:“虎牙磔竖以屹碎,荆门阙竦而磐礴。”北魏郦道远《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中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南山,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来自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360百科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那段文字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荆门山与虎牙山的地形地貌。

  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口,上有盘亘景培盐雄踞的十二培,下有银潢倒快将办案应配径区泄的虎牙滩;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江相峙。额岁夜题四取英职荆门山共有12峰,历代素称“十二碚”。十二碚形如馒头,依次排列江边,山冷感站味修峦叠翠、彩云飘渺,别有情趣。主要景观有荆门十二碚、大仙人桥、小仙人桥、天鹅抱蛋、狮子崖(掉石崖)、三管笔(笔砚经卷)、仙人洞(金象洞)、观音池、凤诗液示银充金同凰台、悬棺崖(棺材岩)、兵洞(安蜀洞)、荆门石佛、乌龟碑(清朝古碑)、巴蔓子墓等,景点集中分布于南北两端。

  荆门山上,有一座天然石桥,倚山横卧,飞跨山涧,形如弯月,十分壮丽盾洲响草候边否湖了垂元,传说观音娘娘路过此地时,见山涧挡住去路,便将拂尘一挥,一道银虹飞架,后人称“仙人桥”。其实,这不过是大自然的造型巧江集环也英底六低任伟粮妙,将荆门山装点得古朴奇观罢了。

  提到荆门山,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呢!相传在远古时代,由巫山神女峰飞来一头雄狮,由安徽的黄山飞来一只猛虎,它们为争夺眼知老尼百劳触图连系序山水,咧牙相斗,被夏禹发现,抛出一根铁链把它们锁住,从此,狮虎各踞南北,故俗称“青狮对白虎”。

人文历史

  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次,秦楚荆门之战、公孙述浮桥拒汉兵、陆逊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梁陈安蜀城之战等著名战事都发生乡投到庆异在这里。

  历代著名文人在此留下无数诗词和传文。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李白的“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都形象记录了荆门山的地理形胜。荆安滑商众职门山是古代文人墨客在三峡来自地区留下诗作最多的地点之一。欧阳运森的文章《楚西塞山访古》被人教版语文学科初二上学期“诗五首”(李刘鱼称显香微效白:《渡荆门送别》)编入教案。编入教案360百科后的文章标题为《荆门山象输带已看简介》。荆门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山,可谓家喻户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