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瑞巴林胶囊,适应症为本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 规 150mg
- 剂型 胶囊剂
普瑞巴林胶囊
中文药名: 普瑞巴林来自胶囊

英文药名:Lyrica (Pregabalin Capsules)
别名:C1-1008
化学名称: (3S)-3-氨甲基-5-甲基则液龙若客直己酸
化学名:(+)-4360百科-Amino-3(S)-isobutylbutyric acid
分子式:C8H17NO2
CAS号:148553-50-8
分子量:159.23
给药途径:口服
性司屋每错距司胞沉政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作用机理:γ氨基丁酸类似物,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焦虑症治疗药物。
ATC分类:其他类阵痛和退热剂(N02B)/抗癫痫药(N03A)/其他类抗焦虑药(N05B-X)
适应症: 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焦虑症治疗药物:preg括军则利概分四庆带粮abalin
1、广泛性焦虑障碍 (Genera探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2、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敌题雷乎解圆集丰费缺被)
3、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4、纤维肌痛综合征 斯聚半氧把民啊损倍放(Fibromyaigia Syndrome FMS)
5、癫痫的辅助治疗
药品简介
药品简介
辉瑞公司暂时停止了在美国进行的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III期临床试验,因为动物实验发现该化合物有可能引起小鼠肿瘤,实际上之前的研究没有发现普瑞巴林有任何潜在的致瘤性。辉瑞公司称正与FDA协商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向述成衣端齐海胡当歌FDA提交新药申请的计划不受影响。治疗癫痫和焦虑症的临床试验仍继续进行。普瑞巴林的抗痉挛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明许动件县价用志呢了,实验发现普瑞巴林某草著十尽可以和细胞的加巴喷丁结合位点结合,但是否是和加巴喷丁类似的作用机理和不得而知。临床前研究发现普瑞巴林的抗痉挛特性和加巴喷丁类似,但活性更强。一项II期临床试验发现普瑞巴林对顽固性局灶性癫痫仍有抗痉挛作用。
药理药效
药理药效
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川范亲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
药代动力学
在随机、安慰剂对来自照交叉临床试验中,29名健康志愿者接受普瑞巴林1-30360百科0mg单次口服。普瑞巴林吸收迅速,tmax在1.3小时内达到。Cmax和AUC0-∞和给药剂量成正比,两者的范围分别室架伯哥为0.0383-9.46μg/ml和0.223-66.3μg xh-原假代径会倍井1xml-1。清除半料渐顶汉啊针衰期的范围为4.6-6.8h,和促甚渐赵松实开区社法和剂量无关。89.8%的给药剂量以原型形式从尿班中排出。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165名局部发作型癫痫病人在原有治疗基础阻采蛋乎况露响宗般具田上加上普瑞巴林治疗(剂吧血背础跟维早皇收统京量为50、100、150、300和600
mg/day,每日两次)。最大剂量时大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头晕和嗜睡是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600mg/day剂量组的发生率最高,头晕发生率为42%,嗜睡的发生率为29%。而安慰剂组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11%。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8名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了试验,这些患者均是300mg/day
和600mg/day剂量组的患者。泛发型焦虑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所进行的临床试验也发现头晕和嗜睡是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
在2003年6月美国神经病学烟南复各买总剧率提年会议上,辉瑞公司公布的pregabalin(普瑞巴林)试验数据表明,该药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细殖卷田斯举资情碍(GAD)的各种症是际状。数据综合自5个安慰剂对照试验,包括II期临床试验和III期临床先导试验。数据表明普瑞巴林对GAD急性治疗的效果广泛、快速。普瑞巴林在使用第一周就缓解了属诉渐块地每个参加试验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焦虑症状。在其中一个先导试验中,抗抑郁药文拉法新(venlafaxine)作为对照药物。与之相比普瑞巴林改善精神和躯体焦虑症状显著快,文拉法新没能在第一周就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在另一个先导试验中,以苯并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alprazolam)为对照药品,数据再次显示线宜实慢快布粒海现普瑞巴林显著快速的改善精神和躯体焦虑症状,在第一周就有所改善,而阿普唑仑在第一周只改善了精神症状。2002年的一项双盲试验考察疱疹感染后神经痛患者服用300mg、600mg
普瑞巴林8周后与安慰剂的差别,评价方式为平均疼痛得分和SF-McGill疼痛调查表(SF-MPQ)。治疗后第一周疗效就很明显,并且效果持续到研究结束。而另一个研究表明该药效果与剂量相关。在健康志愿者和肾功能不好的慢性疼痛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考察表明药物释放呈线性,两者的药物消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有关,皇文然费在同时服用口服胰岛素、利尿剂和抗糖尿病药物时不必去停型纪预曾节跟片调整该药剂量。
药背具真权倍剧物相互作用
药物现毛送广错功相互作用
不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升突赶似底沙体外研究显示 其浓度1000umol.L-1 时对CYP1A2,2A6,2C9,2C19,2D6和2El或 3A4无抑制作用;也不影响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拉莫三嗪、酰胺咪嗪、苯巴比妥、托吡酯)、口服避孕药、口服降糖药、利尿剂、胰岛素等的药动学。本品与氧可酮同用时,其识别功能降低,运动功能损伤增强。与劳拉西泮和乙醇也有相加作用。 Pregabalin已在欧洲获准用于中枢性神经痛的治疗。
辉瑞(Pfizer)制药公司的Pregabalin(商品名为Lyrica)已在欧洲获准在原适应证的基础上,扩大用于由脊髓损伤、外伤和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疼痛。该药的原适应证仅限于患糖尿病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外周神经性疼痛。但美国目前尚未批准该药扩大适应证应用范围。
用法用量
本品可与食物同时服用,也可单独服用。
本品推荐剂量为每次75或150 mg,每日2次;或者每次50mg或100 mg,每日三次。
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每日2次;或者每次50mg,每日三次。可在一周内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增加至每次150 mg,每日2次。由于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清除,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调整剂量。以上推荐剂量适用于肌酐清除率≥60毫升/分的患者。
服用本品300 mg/日,2至4周后疼痛未得到充分缓解的患者,如可耐受本品,可增至每次300 mg,每日2次,或每次200mg,每日3次(600 mg/日)。由于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且不良反应可导致更高的停药率,剂量超过300 mg/日仅应用于耐受300 mg/日剂量的持续性疼痛患者(见【不良反应】)。
如需停用普瑞巴林,建议至少用1周时间逐渐减停。
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
由于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且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清除,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调整剂量。肾功能损伤患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CLcr)调整剂量,详见表1。应用该表时,需要估计患者的CLcr(单位为毫升/分)。CLcr(单位为毫升/分)可通过测定血浆肌酐水平(mg/分升)代入Cockcroft 和 Gault 方程进行计算。
CLcr(ml/min)=1.23*[140-年龄(岁)]*体重(kg) / 血清肌酐(u mol/L) 女性患者*0.85
或CLcr(ml/min)=[140-年龄(岁)]*体重(kg) / 72血清肌酐(mg/dl) 女性患者*0.85
对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来调整普瑞巴林的日剂量。除调整日剂量外,每进行4小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应立即给予一次补充剂量的普瑞巴林 (见表1)。
表1. 根据肾功能调整普瑞巴林剂量
肌酐清除率(CLcr)普瑞巴林 每日总剂量给药方案
(ml/分)(mg/日)*
≥60 150 300 450 600 每日2次或每日3次
30-60 75 150 225 300 每日2次或每日3次
15-30 25-50 75 100-150 150 每日1次或每日2次
[15 25 25-50 50-75 75 每日1次
血液透析后的补充剂量(mg)**
按25mg每日1次服药患者:单次补充剂量为25mg或50mg
按25-50mg日1次服药患者:单次补充剂量为50mg或75mg
按50-75mg每日1次服药患者:单次补充剂量为75mg或100mg
按75mg每日1次服药患者:单次补充剂量为100mg或150mg
*每日总剂量(mg/日)除以每日服药次数,得到每次服药剂量(mg/次)
**补充剂量是单次额外给药
肝功能损伤患者用药:
肝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见【药代动力学】)。
注意事项
血管性水肿
上市后报告中,一些患者在开始使用或长期使用普瑞巴林后出现血管性水肿。特异性症状包括面、口(舌、唇和牙龈)及颈部(咽和喉)肿胀。有血管性水肿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的个例报告。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
既往发生过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应注意相关症状。此外,同时服用其它引起血管性水肿的药物时(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性水肿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超敏反应
上市后报告中,一些患者开始使用普瑞巴林短时间内出现超敏反应。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发红、水疱、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及喘息。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
停用抗癫痫药物(AEDs)
同所有抗癫痫药物一样, 普瑞巴林应逐渐减停,从而使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增加的风险最小化。如需停用本品,建议至少用1周时间逐渐减停。
外周水肿
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外周水肿。短期临床试验(患者无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心脏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未显示外周水肿与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确的关联。外周水肿与提示肝肾功能减退的实验室检查变化无关。
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外周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2%。因外周水肿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0.5%和0.2%。
患者同时服用普瑞巴林和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出现体重增加和外周水肿的频率高于单独服用两药中的任一药物。总体安全性数据库中,大部分服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的患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随疼痛研究中的受试者。该人群中出现外周水肿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3%(2/60),8%(69/859)和19%(23/120)。与之相似,出现体重增加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0%(0/60),4%(35/859)和7.5%(9/120)。
由于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可引起体重增加和/或液体潴留,可能加重或导致心力衰竭,普瑞巴林与该类药物合用时应关注病情变化。
由于相关数据有限,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头晕和嗜睡
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头晕及嗜睡。应告知患者本品相关的头晕及嗜睡可能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能力。
在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9%。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7%。头晕及嗜睡通常在开始使用本品的短时间内出现,高剂量组出现频率较高。对照研究中,头晕和嗜睡是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各4%)。在短期对照研究中,报告这两类不良反应的普瑞巴林组患者,直至最后一次服药仍存在头晕或嗜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或42%。
体重增加
普瑞巴林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在最长为14周的临床对照试验中,体重较基线增加≥7%的患者,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9%和2%。普瑞巴林组中极少数患者(0.3%)因体重增加退出试验。普瑞巴林组出现的体重增加与剂量和持续暴露时间有关,与基线体重指数(BMI)、性别或年龄无关。体重增加并非仅限于水肿患者。(见【注意事项,外周水肿】)
短期临床对照研究中,体重增加没有引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血压改变,但是,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未知。
糖尿病患者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体重增加分别为1.6 Kg(范围:-16至16Kg)和0.3 Kg(范围:-10至9Kg)。服用本品至少2年的333名糖尿病患者群,平均体重增加5.2 Kg。
未对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是否影响血糖控制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长期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服用本品与血糖失控无关(用HbA1C测试)。
突然或快速停药
普瑞巴林突然或快速停药后,一些患者出现失眠、恶心、头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用至少超过一周的时间逐渐减停本品,而非突然停药。
潜在致癌性
标准终生致癌性的临床前动物研究显示,两种不同品系小鼠出现血管肉瘤非预期的高发生率。(见【药理毒理】)该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上市前开发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对于评估普瑞巴林人体应用的潜在致癌性无直接意义。
各类不同人群的临床研究中,12岁以上的患者,总暴露为6396患者-年,报告新发或既往肿瘤加重的共57例。由于未应用本品的类似人群肿瘤发生率及复发率未知,因此这类人群的肿瘤发生率是否受普瑞巴林的影响未知。
眼科影响
对照研究中报告视物模糊的患者比例,普瑞巴林组(7%)高于安慰剂组(2%),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持续用药而消失。少于1%的患者因为视觉相关事件(主要为视物模糊)停药。
超过3600名患者按计划接受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及散瞳后眼底镜检查。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和5%,出现视野改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3%和12%,出现眼底镜下改变的患者比例在两组均为2%。
虽然上述眼科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但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视觉改变,应通知医生。如果视觉失调持续存在,应考虑进一步评估。已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肌酸激酶升高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最高值与基线的平均差值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60 U/L和28 U/L。在不同患者群的所有对照试验中,肌酸激酶值超过正常上限至少3倍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5%和0.7%。上市前临床试验中,普瑞巴林组有三例患者报告出现横纹肌溶解事件。由于这些病例存在可能导致或促成肌病事件的因素,这些肌病事件与本品的关系并不明确。医生应告知患者如出现难以解释的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特别是这些肌肉症状伴有全身不适或发热时,应迅速报告。如疑似或确诊为肌病或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时,应停用本品。
血小板计数减少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普瑞巴林组血小板平均最多减少20 × 103/µL,而安慰剂组平均最多减少11 × 103/µL。在对照试验的总体数据库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血小板减少(定义为低于基线水平20%和[150 × 103/µ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和2%。仅一例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20 x 103/ µL。随机对照试验中,未观察到服用本品后与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增加。
PR间期延长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PR间期延长。临床试验的心电图数据分析显示,本品剂量≥300 mg/日时PR间期平均延长3-6毫秒。该变化不增加PR间期延长超过基线25%的风险,不增加PR间期超过200毫秒的患者比例,不增加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风险。
对基线PR间期延长及服用其它导致PR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PR间期延长的风险增加。然而由于该类患者数量有限,该分析结果并非定论。
药物滥用和依赖
未知本品对药物滥用的受体位点有活性作用。与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一样,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药物滥用史并观测是否存在本品误用或滥用征象(例如出现耐受,剂量提高,觅药行为)。
滥用
一项镇静/安眠药(包括酒精)娱乐性使用者的研究显示,对普瑞巴林(450mg,单剂)的主观评价包括“药效好”、“高度的”、“喜爱”等,程度与安定(30 mg,单次)类似。5500余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整体显示,将欣快作为不良反应报告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4%和1%。在部分患者群中,该不良反应报告率较高(1%至12%)。
依赖
临床研究中快速或突然停用本品,一些患者报告失眠、恶心、头痛和腹泻等症状(见【注意事项】),提示躯体依赖性。
自杀行为和想法
因任何适应症而接受抗癫痫药(AED)治疗的患者,抗癫痫药(包括本品)会增加患者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AED 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下述症状或症状恶化:抑郁、自杀想法
或行为,和/或情绪或行为的任何异常变化。
对199 项包括11 种不同AED 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单药治疗和辅助治疗)进行合并分析,发现AED 治疗组患者的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约为安慰剂组患者的2 倍(调整后的相对风险为1.8,95% 可信区间:1.2, 2.7)。这些临床试验中位治疗时间为12 周,27,863 例AED 治疗组患者的自杀行为或想法发生率的估算值为0.43%,而16,029 例安慰剂组患者发生率的估算值为0.24%,表明每530 例治疗患者中约增加1 例有自杀想法或行为的患者。试验中药物治疗组有4 例自杀患者,安慰剂组无自杀患者;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得出药物对自杀影响的任何结论。
在AED 治疗开始一周之后,即观察到AED 治疗可增加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且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评估期间。因纳入分析的大多数临床试验均不超过24 周,故未能评价24 周后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
纳入数据分析的药物所引起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基本一致。上述风险发现于不同作用机制的AED 和多种适应症中,说明此风险普遍存在于所有AED 治疗的任何适应症中。在分析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风险随年龄(5-100 岁)有明显变化。
表2 显示所评估的AED 对不同适应症的绝对和相对风险。
癫痫临床试验中自杀想法或行为的相对风险,比精神病或其它疾病临床试验的风险高;但癫痫和精神病两种适应症的绝对风险差基本相似。
在考虑处方本品或其他任何AED 时,必须权衡自杀想法或行为风险与不治疗疾病的风险。
癫痫和其它许多适用AED 治疗的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导致患者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原本就比较高。所以,如果治疗期间发生自杀想法和行为,处方医生需要考虑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是否与其正在治疗的疾病相关。
应告知患者、看护者和其家庭成员,本品及其他AED 有增加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并建议他们注意观察抑郁症状及体征的发生或恶化,任何异常情绪或行为变化,或自杀想法及行为的发生,或自残想法的出现。如有可疑行为,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药物过量
人体急性药物过量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发现
普瑞巴林过量使用的经验有限。临床研发项目中,报告偶然药物过量的最高剂量为8000mg,未产生明显临床后果。临床研究中,一些患者过量服药高达2400 mg/日。高剂量组(≥900 mg)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与推荐剂量组没有临床差异。
药物过量的治疗或处理
普瑞巴林过量没有特异性解毒药物。如果确认药物过量,可试用洗胃或催吐法清除未吸收药物,通常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一般支持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临床状况。
虽然少数已知的本品过量病例未应用血液透析,但可能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或肾功能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使用血液透析。标准的血液透析可明显清除普瑞巴林(4小时内约清除50%)。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普瑞巴林与中枢神经系统中α2-δ位点(电压门控钙通道的一个辅助性亚基)有高度亲和力。普瑞巴林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转基因小鼠和结构相关化合物(例如加巴喷丁)的研究结果提示,在动物模型中的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可能与普瑞巴林与α2-δ亚基的结合有关。体外研究显示,普瑞巴林可能通过调节钙通道功能而减少一些神经递质的钙依赖性释放。
虽然普瑞巴林是抑制性神经递质g-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衍生物,但它并不直接与GABAA, GABAB 或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不增加体外培养神经元的GABAA 反应,不改变大鼠脑中GABA浓度,对GABA摄取或降解无急性作用。但是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神经元长时间暴露于普瑞巴林,GABA转运蛋白密度和功能性GABA转运速率增加。普瑞巴林不阻滞钠通道,对阿片类受体无活性,不改变环加氧酶活性,对多巴胺及5-羟色胺受体无活性,不抑制多巴胺、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体外研究显示普瑞巴林对细菌及哺乳动物细胞无致突变作用,体内及体外研究均显示普瑞巴林不会导致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在大鼠或小鼠中不诱导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
生殖毒性:
雄性大鼠交配前至交配过程中经口给予普瑞巴林(50 至 2500 mg/kg),与未给药雌性大鼠交配,可见对生殖及发育的多种不良影响,包括精子计数减少,精子活动力下降,精子异常增加,生育力下降,着床前丢失率增加,窝仔数减少,胎仔体重降低及胎仔异常发生率增加。在研究期内(3-4个月),对精子及生育力参数的影响是可逆的。对雄性大鼠生殖的无影响剂量(100 mg/kg)时,血浆普瑞巴林的暴露量(AUC)约相当于临床最大推荐剂量(MRD)时人暴露量的3倍。此外,在4 周或更长时间的一般毒性研究中,雄性大鼠在剂量为500 - 1250 mg/kg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生殖器官(睾丸,附睾)不良反应,无影响剂量为250 mg/kg,约相当于MRD时人血浆暴露量的8倍。
雌性大鼠交配前、交配过程中及妊娠早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500、1250、 2500 mg/kg,各剂量下均可见发情周期紊乱及交配天数增加,高剂量下可见胚胎死亡。低剂量下普瑞巴林的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人MRD时暴露量的9倍,未确定无影响剂量。
妊娠期大鼠和家兔在普瑞巴林血浆暴露量(AUC)相当于≥5倍MRD时的暴露量时,可见胎仔结构畸形和其它发育毒性的发生率增加,包括胎仔死亡、生长迟缓、神经及生殖系统功能损害。
妊娠大鼠于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500、1250或2500 mg/kg,低剂量时血浆普瑞巴林暴露量(AUC)约相当于MRD时人暴露量的17倍。剂量≥1250 mg/kg时,异常提前骨化(颧骨及鼻骨间缝过早融合)导致的特异性颅骨异常发生率增加。各剂量下均可见骨骼变异及骨化延迟。高剂量下胎仔的体重降低。尚未确立普瑞巴林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的无影响剂量。
妊娠期家兔于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250、500或1250 mg/kg。高剂量下可见胎仔体重降低、骨化延迟、骨骼畸形及内脏变异发生率增加。对家兔发育的无影响剂量为500 mg/kg,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MRD时人暴露量的16倍。
在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大鼠经口给予普瑞巴林50、100、250、1250或2500 mg/kg,≥100 mg/kg时子代生长减缓,≥250 mg/kg时子代存活率降低。≥1250 mg/kg时对子代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最高剂量时窝仔死亡率为100%。子代成年后测试,≥250 mg/kg时可见神经行为异常(听觉惊恐反应降低),1250 mg/kg时可见生殖功能损害(生育力降低,窝仔数减少)。对大鼠围产期发育的无影响剂量为50 mg/kg,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MRD时人暴露量的2倍。
致癌性:
B6C3F1 与 CD-1小鼠掺食法给予普瑞巴林200、1000、5000 mg/kg,连续2年,可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血管肉瘤)发生率剂量依赖性增加。最低剂量下小鼠血浆普瑞巴林暴露量(AUC)约相当于MRD时的暴露量,尚未确定小鼠血管肉瘤诱导的无影响剂量。
Wistar大鼠掺食法给予普瑞巴林,连续2年,雄性大鼠剂量为50、150、450 mg/kg,雌性大鼠剂量为100、300、900 mg/kg,最高剂量分别相当于MRD时人暴露量的14倍和24倍,未见肿瘤发生率增加。
其他毒性
皮肤毒性 在大鼠及猴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可见皮肤损伤,病变程度从红斑到坏死,其病因尚不明确。普瑞巴林导致皮损的剂量是MRD的两倍。在血浆普瑞巴林暴露量(AUC)为MRD时人暴露量的3 – 8倍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皮肤病变,包括坏死。临床试验中未见皮肤病变发生率增加。
眼部病变 在两项Wistar大鼠致癌性试验中可见眼部病变(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萎缩[包括光感受器细胞缺失]和/或角膜炎症/矿物沉积),出现改变时的血浆普瑞巴林暴露量(AUC)是MRD时人暴露量的≥2倍,未确立无影响剂量。在两种品系小鼠2年致癌性试验或猴给药1年致癌性研究中未见类似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