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来自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 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 中文名 约翰·斯特劳斯
- 外文名 John Strauss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1804年3月14日
人物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来自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360百科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价议限方造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家族介绍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支部红待粒·施特劳斯(182马教继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主要成就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来自,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360百科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导汉之为“圆舞曲之父”。
怎杂脱办未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参境例利解包车响些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人物生平
辛酸的童年

辛酸的童年1804年3月14日,第一个约翰·施特劳斯降生了。每端激维当时,助产士为冰雪所阻而姗围姗来迟。倘若再晚一步的话,这个羸弱的小孩就和这个世界无缘了。
孩子的父亲叫弗朗兹·施特劳斯,王他在多瑙河的沙洲上经营一家新氢形对念针小酒菜馆,在他第二次结婚后不久,就浮尸于多瑙河之中,人们纷纷猜测他是自杀而死的。
约翰在7岁时就没了亲娘。如今父亲一死,他就只好在那个小酒店里和继母一起度日了。日后,继母不免再醮。幸好继父戈尔德是一个和蔼的人,他倒很喜欢约翰。
那飞尔件鲁由己评福统时,常有一些走街串巷卖艺的乐师被招进酒店来字关管帝占演奏。音乐之声为约翰开拓了一个精神上的乐园。戈尔德留意到孩子对音乐的迷恋,于是在约翰圣名日的那天,他送给孩子一把小秋提琴作为礼物。这把提琴比玩具好不了多少,可是不久,约翰发现在提琴的两个“f”形孔里灌些啤酒进去,就多少可以改善一下它那干涩的音维余提案响这挥村酒代色。在学校里,他总是把这把提琴跟功利认敌古变义鱼格放在课桌底下,短短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也要拿起琴拉上一阵子。由于那把提琴时时让他分心,他的学习很糟糕。
13岁那年
13岁那年,继父认尔刻社煤为这孩子应当学点手艺了,他把约翰交给了一个书籍装订匠。但约翰不愿干这种活计,他又哭又闹,师傅把他关进了贮藏室。装订匠的妻子有点可怜这个桀骜不叶目黑驯的孩子,趁她丈夫不在的时候,把约翰放了出来。约翰抓起他的提琴就逃跑了。他朝叫内晶掉条维也纳森林奔去。那里有不少的酒店客栈,他相信靠自己盐或志亚的小提琴是可以挣一口文煤附乎战饭吃的。整日的奔波和过度的兴奋,约翰感到非常疲乏。怀抱着心爱的提琴,竟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沉沉地睡着了。
也许海飞只居斤球五是命运的巧合吧,一个名叫赫尔·波利扬斯基的音乐家暮出散步,在这儿发现了酣睡的约翰。音乐家对那把玩具似的提琴颇有兴趣,他摇醒了孩子。不一会,两人就兴致勃勃地畅谈起音乐来了。约翰算是头一回遇上了一位知音。波利扬斯基对这孩子的天分很有信心,他答应免费为约翰授课。音乐家说服了约翰,要他回家去,并答应去向他的继父说情,让孩子选择音乐家的生涯。
在老师的指点下,约翰以一种近乎天授的才能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种种技法,而且很快就超出了波利扬斯基所能教授的范围。
崭露头角
15岁时,约翰就成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舞会乐团——迈克尔·帕默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崭露头角在帕默乐团,约翰和很有才华的音乐家约瑟夫·兰纳成了朋友。随后,兰纳自己拉起了小乐队,约翰任小乐队的中提琴手。他们这个简陋的乐队只能在小咖啡馆演出,所得的报酬时常还不足以糊口。施特劳斯是小乐队中最年轻的成员,每次演奏结束后,他还得拿着盘子请顾客施舍,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
终于,苦尽甘来。把兰纳悦耳的音调和施特劳斯抑扬的节律揉合在一起,使他们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而又富有魅力的风格,很快就赢得了公众的称誉。
当然,乐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兰纳创作的圆舞曲。每逢一些特殊场合,兰纳还得临时谱写一段新的乐章。一天,兰纳病了,他请施特劳斯去带领乐队排练。
“可那段新乐章怎么办呢?”施特劳斯惊讶地说。
“那你就不会自己谱写一段吗?”
施特劳斯的第一支圆舞曲就以兰纳的名义上演了。听众们对这一曲子的热烈反应,使施特劳斯认识了自己的作品。
他和兰纳平分秋色
不久,在维也纳的乐坛上,他就和兰纳平分秋色了。
兰纳的作品长于抒情,施特劳斯的乐曲虽然不及兰纳的那么含情脉脉,但却往往更扣人心弦。在报刊杂志上,在咖啡馆里,甚至在大街上,人们都对这两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议论纷纷,争辩不休。
由于公众惯于将他们视为乐坛上的竞争对手,无形中逐渐就拆散了这一对朋友。
1825年秋天,公开的冲突终于发生了。一天晚上,两个朋友大打出手。一场混战,把大提琴、大提琴都砸了,连饭店里的大镜子也被打得粉碎。
几天之后,施特劳斯感到很后悔,他作了一首“和解圆舞曲”,题献给兰纳。
但兰纳却回报了一首“绝交圆舞曲”,其中还用了一段挽歌来作为序曲。此后,施特劳斯离开了乐队。虽然两位作曲家私下还是赞赏对方的才华,却再也没有一起露过面了。
结婚
当时,施特劳斯在维也纳已经崭露头角,向他献殷情的轻薄女郎自然也就不乏其人,施特劳斯只是与之周旋而已。可是有一位美丽的黑色姑娘——安娜·斯特莱姆却吸引了施特劳斯的注意。不久,他俩就结了婚。
1825年10月25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当时,这位年轻的父亲如果能逆料他儿子的名声将很快超出自己的话,那么也许他就不会让儿子沿用他自己的教名了。
施特劳斯乐团
成功的事业与兰纳分手后,约翰又重整了旗鼓。他不断收到演出的约请,经常应接不暇。
随着演出约请的日益增加,施特劳斯乐团也就不断地扩大和分组。到1830年老约翰·施特劳斯
,乐团已发展成了8个乐队,受聘用的乐师有200名之多。晚上,施特劳斯常常是坐着马车从一个舞场赶到另一个舞场,去指挥一段圆舞曲,然后奋力挤出敬慕他的人群,跳上马车又向另一个地方疾驰而去。每每要到凌晨3点钟光景,他才能回到家里。
来自莱比锡的一位记者为他的报纸写下了这么一段令人瞩目的报道,从而使得施特劳斯的名声越过奥地利的边界而广为传扬:“……在彩灯缤纷的树下和拱廊中,摆开了许许多多的座席。人们坐在那儿吃喝谈笑,倾听音乐。乐队在他们中间演奏着时兴的圆舞曲,令人回肠荡气。在指挥席上,站立着那位‘奥地利的拿破仑’——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于维也纳人,犹如拿破仑的胜利之于法国人一样。要是维也纳人也有那么多的大炮,那么他们一定会在斯伯尔舞厅前,为他立一座‘旺多姆圆柱’的……。
“在舞池中,男人们紧紧地搂着他们的女伴,合着乐拍,翩翩起舞,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他们不停地跳呀,跳呀,就是上帝也拦不住他们……”继小施特劳斯之后,安娜又生了5个孩子,可是安娜却并不幸福。她的丈夫夤夜不归,不只是因为忙于演出,他还迷上了一个名叫艾米丽的女人。安娜向丈夫提出了最后通牒,可想不到施特劳斯却干脆收拾起东西,搬到艾米丽那儿去了。打这以后,除了每月供给500个盾的生活费外,施特劳斯和自己的家庭几乎就断绝了关系。
1834年11月
1834年11月,施特劳斯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他以精湛的艺术打破了古板的柏林人的偏见,继而又征服了巴黎。乐团来到伦敦时,演出一开始很不顺利。
可是,后来在白金汉宫举行的一次宫廷舞会上,行将登基的维多利亚公主随着施特劳斯的乐曲,带头跳起了华尔兹舞——这对施特劳斯真是一个最有力的支持。打这以后,英国的绅士淑女们便也没有顾忌了。乐团离开伦敦去各地演出,终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英国演出的后期,许多乐师都病倒了,施特劳斯自己也病得厉害,差点就要死了,他再三恳请医生让他回国。一路上,施特劳斯不住地谵言妄语,时常昏迷不醒,医生都断言他已经无望了。可是,施特劳斯终于挨到了奥地利。安娜从维也纳赶来接他,这样施特劳斯又回到了妻儿们的身边。
经过安娜的悉心护理,施特劳斯渐渐康复了。然而,当他不再要靠安娜照料的时候,他却又一次遗弃了安娜,而去找艾米丽了。从此以后,施特劳斯就再也没有踏进过他自己的家门。
人物评价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天才兼多产的作曲家。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后世称施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火花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兰西和波西米亚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与施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他创作了著名的
约翰·施特劳斯与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