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苏坂乡

2023-01-20 18:23:0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来自坂乡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北部,东与漳平市交界,西南与雁石镇相邻,北与白沙镇接壤,面积118.7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360百科苏坂村,距城区依厚激胜际55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目前总人口16651人(其中农业人口15911人)。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全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足办,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无霜期达自度乙斤械11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优样备巴负号怎包1850毫米。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541亩(其中水田10046亩),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3%,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十分丰富。

  • 中文名 苏坂乡
  • 行政区类别 乡
  • 所属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
  • 下辖地区 石城头、红邦、芦林、黄地、苏坂
  • 政府驻地 苏坂村

简介

坂乡

  苏坂乡下辖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51人(其中农业人口15911人)。计划生育率达10副云打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全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无霜期达11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850毫米。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541亩(其中水田10046管时苏市兰款亩),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3%守承白目放方,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十分丰富。、据统计,2001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1.5亿元(现行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达5038万元,企业总产值达1001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355.55万元,农民人均纯坏好观升收入3527元。

  2003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901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答小愿叶清林需造2.8%;其中农业总产值5856万元,比增10.7%;乡镇企业总产值13489万元,比增13.4%;工业总产值7069万元,比增10.5%。全年财政轴志元玉了总收入完成467.43万元,比增15.5%;中央级财政收入116.33万元,比增23.41%;地方级收入321.1万元,比增13%。全乡农民人来自均纯收入3650元,比增5.7%。宽裕型小康进程达78.2%

历史沿革

苏坂乡

  明代为九龙乡万安里苏坂社,有石盂营、洋濑山、赤尾山、杨坑、硿溪、章家邦、大洋坑等村落。

  清代至民国初,仍称苏坂社。民国22年,属福苏区,辖美山、东平、云潭乡。次年属第三区(雁石)。

  民国26年3月,划美山、东平、云潭、高山乡联保。次年缩为东美、云潭、高山乡联保。民国30年12月,属第一区(岩东),设云设乡,360百科辖崙村、瓦洋、中洋、岭兜积争介衣误外菜知、西楼、和睦、赤村、溪山、高中保;美和乡辖美头、美中、美尾、苏坂、易纹、王坑、芦邦保。

  民国31年赤村、溪山、高中保划属漳平象众普仍营坚钢缺则即县。民国33年,设美和乡,辖东美、苏坂、易纹、美山、芦邦、云南、云北、云中保。

  1949年1证短风又美配1月属沙和区,设云潭、集安、东平村。

  1951年10月,改庆云、东平、集安乡。

  19连军立限56年属白沙区。次年改称庆美乡,辖集安、庆云、东平、上洋坑、下洋坑村。

苏坂乡

  1958年,成立庆美公社。翌年并入白沙公社,设庆美管理区。

  1961年,恢复庆美公社,辖黄地、庆云、下村、梧地、石城头、芦林、美山、大坑、一山、二山、东星、东红、东南、东联、东风、东兴、鲤鱼、上家邦热顶额整善、云潭、和睦20生产大队、103生产小队。1965年改称苏坂公社。

  1984年7月改设苏坂乡。

  1987年,面积121.78平方千米,总人口163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1人,辖14村、143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苏坂村,距市区35千米。

  1997年,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石城头、红邦、芦林、黄地、美山、苏坂、易家邦、东组先再致院联、合溪、下村、瓦洋、西楼、岭兜、黎山、大坑、和睦坑16个村委会

农业

苏坂乡

  苏坂乡是以水稻为主、多种经济作物齐头并进的典型农业乡。全乡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薯、蔬菜、西瓜、烤烟等;来自主要土特产有蜜柚、绿笋、粉干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家业经营日益多样化。乡党委、政府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为主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者已丝,发挥大田种植业效益,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果树种植收入成为农360百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全乡主要水果有蜜柚、芦柑、脐橙、香蕉等,诉投校行混案原乙课千其中琯溪蜜柚以果大、汁多、口感好、味甘甜而闻名全国,是苏坂乡的拳头产品,全乡已建成13041亩以蜜柚为主的名优特水果生产基地,年产蜜柚3200吨,柑坏取约必战桔2000吨,为苏坂攻营准员扬经济撑起一道亮丽的天空。

  全乡粮经比例为55:45,实现农业总产值5856万元。为实现“怀委信拉厚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全年共引进12个品种的杂交水稻良种,全乡粮食总面积18120亩,粮食总产量6689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1800亩,总产量4542吨。

  重抓“四大产业(花生、水果、生猪、绿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全年种植面积4670亩,总产量1022吨;水果产业全年种植面积13456亩,总产量4775吨;生猪产业存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25户,存栏5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47户,年末存栏1.4219万头,全年出栏2.4230万优更头;绿笋产业总产量5000吨。引进了8个优质水果品种,并形成了四个无条落防容审宪场导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美山无公害早熟桃生产基地,红邦、下村、黎山无公害黑美人西瓜生产基地,云潭、美子端变部要协白给坏山、易家邦无公害官溪蜜柚生产基地,沿河绿笋生产基地);建立了七个试验区或示范片(在苏坂村、下灯守田市适村村建立了30亩烟—瓜试验区;在黎山村建立了50亩西瓜—花菜示范片;在红邦村建立了20亩西瓜连作试验区;在父钱弦岩大新况马什报杆下村村、岭兜村建立了30亩再生瓜试验区;在红邦村、下村村、岭兜村建立了150亩秋季西瓜示范片;在苏坂村和岭兜村建立10亩莲香一号莲扬滑封石举川藕试验点;在岭兜村建立了30亩早熟芋种植试验点);创立了一个品牌—苏坂黑美人小西瓜。家禽饲养业的发展素优岁被铁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家禽期末存栏8.5783万羽,全年出栏1.9514万羽。另鱼业产值225.7万元。

经济

苏坂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乡主干道接通省道福三线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以水电站为龙头,完善境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在美况营喜效银山和八一分别建立工贸小区和个私企业示范区,吸引了激概大批外商投资办厂,促进了全乡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王协来超克画思队若何识主要企业有:龙岩况府架市银城化工厂、苏坂金属硅校宜委司握厂、万金潭电站、苏坂一级水电站、苏坂二级水电站、红邦水电站、铸造厂、苏坂建筑公司和其他一些个体企业,这些企业成了苏坂乡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其中,苏坂一级水电站是苏程题死使强限旧乙研坂乡民营企业家林龙发利用九龙江上游丰富的水力资源而投资兴建的,装机总容量为3750千瓦,年创产值600多万元。随后林龙发又与厦门国贸公司联合引进结晶硅生产项目,创办了金属硅厂,年产工业硅6000吨,是电子、冶金、化工的重要原料和出口创汇产品,并且该厂与苏坂一级水电站形成密集型一体化企业。2000年,乡党委、政府抓住山海协作的机遇,积极引进厦门银河化工有限公司800多万元资金,建成龙岩市银城化工厂,年产2万吨固体水玻璃,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成为苏坂乡的骨干企业。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苏坂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乡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抓载体创新,搞好创建活动。近几年来,交通邮电、新村建设、文教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苏坂乡逐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正朝着宽裕型小康生活迈进。

乡镇企业

苏坂乡

  全乡现共有企业302家,其中集体企业12家、私营企业5家、个体285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003年共有3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天源水电有限公司今年完成产值700万元,红邦水电有限公司完成产值667万元,美山村五矿完成产值840万元。中小和新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汶水溪三级梯形电站已建成一级,二级电站正在兴建中,云潭小坑林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企业产值200万元;八一水泥厂新增产值588万元;建发再生塑料厂(今年申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新增产值680万元。项目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开发了三个项目,建发再生塑料厂、东联二级电站和红邦圳水电站;推出招商引资项目二个,分别为大洋坑养鳗场和红邦二级电站;“658”项目工作运行正常,总投资额为1500万元的白炭黑生产线已立项,总投资额为2680万元的硅铝合金项目也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采茶灯

苏坂乡

  龙岩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歌舞,同我国传统的龙灯舞狮一样,多在农历新年、元宵期间、庙会、堂会踩街时表演。表演由宗族中有威望的“大头家”牵头设“灯馆”物色活泼的男孩童(男扮女装),由几名“小头家”照料,发给红包和锈有龙凤的服饰及鞋袜,然后授艺登场,参加村社竞赛。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采茶灯》古老程式由广东传入,距今约二百六十多年左右。

  采茶灯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典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和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队伍组成人员有茶公(穿汉衣、扎腰中。执大蒲扇)、茶婆(梳银宝头、穿蓝色宽锦边襟衣和罗裙、腰扎绸带、系花围裙、执麦秆扇)和采茶姑: 8 人(额佩凤珠翠屏、头梳燕尾髻、穿大红彩莲衣、细腰扎绸带、一手执摺扇、一手提花篮灯)、武小生,男小丑(一手执黑摺扇、一手提灯笼或马灯),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采茶灯》舞蹈曾风靡大江南北,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