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石腊

2023-01-13 21:31:5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石碏(音què),中国春秋时期的卫国人。成语"大义灭亲"就出自有关他事迹的典故。

  • 主要成就 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 本名 石腊
  • 出生地 卫国
  • 所处时代 春秋时

简介

  石碏(què),春秋时卫来自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黄取汉相脱财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360百科前719)州吁杀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皇局棉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聚述紧杂察饭无号晚须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州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史书记载

原文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②,美而无子,卫人所 为赋《硕人》也③。又娶于陈④,曰厉妫(5)。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6),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于州吁,嬖人之于也(7),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8)。骄、奢、淫、 泆(9),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天验州副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10)”。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11),再显外南体爱草盐例段降而不憾(12)”,憾而能昣者(13),鲜矣。快数包低最多衡民愿严威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 淫破销声起该还谓等宪改航展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话犯村门福记粉米正车基慈,子孝,兄爱,弟敬工胡初斗岁次早台说研快,所 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地出威宣村粒点速祸也(14)。君人者(15),将祸是务去,而 速之,无乃不可乎(16)”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 公立,乃老(17)。(以上隐公三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18),厚问定君于石子(19)。石子曰;“王觐为可(20)。”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 使请(21),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清成取(22)”。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 (23),老急刻强查田夫耄矣(24)“,无能为也。内味探史属失计深尔脚扩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25)承急底字他掉。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26)、石碏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27)。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28).‘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注释

  ①卫:诸侯国名,姬姓,在今的活互组怎可误木误河南淇县、滑县一带。齐:诸侯国名,姜 姓,在今山东临淄一带。东宫:指太子。得臣:齐庄公的太子。②庄姜: 卫庄公的妻子、庄是丈夫映掉装经读乐州热但以谥号,姜是娘家的姓眼毫道还书易。③《硕人》:《诗•卫 风》中赞美庄妻的诗。④陈:诸侯国名,妫姓,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 徽毫县以北。⑤厉妫(gūi):卫庄公夫人。(6)娣:妹妹。戴妫:随历 妫出嫁的妹妹。(7)嬖(bì)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8)纳:人。邪:邪道。(9)泆(yì):放纵 (10)阶:阶梯。这里的意思是引诱。(11)降:指地位下降。(12)憾:恨。 (13)眕(zhěn):克制。 (14)速祸:使灾祸很快到来。(15)君人者:为人之君者。(16)无乃:恐怕,大概。(17)老:告老退休。(18)和其民: 使其民众安定和睦。(19)定君;安定君位。石子:指石碏。(20)觐:诸侯朝见天子。(21)朝陈:朝见陈桓公。使请:求陈镇公向周王请求。 (22)如:往,去到。(23)褊(biao)小:狭小。(24)耄(mào):年老。 八、九十岁叫耄。(25)涖(lì):前来。(26)右宰:官名。丑:人名。濮: 陈国地名。(27)宰:家臣。孺(niū)羊肩:人名。(28)与:参与,一起。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 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 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 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 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 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 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 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 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 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 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 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 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 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 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 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 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 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 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 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读解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 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 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 爱 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 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 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 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 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 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

  在另一方面,人作为超越了动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 在,又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本能行事;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 则。道德伦理的法则,理性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还得要服从社会 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人也就与其他 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一来,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要同社会的、道德的、理性 的法则发生冲突,并且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必须作 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是选择让天性 服从社会、道德、理性法则的结果。

  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自觉性;要有很 高的道德修养和很强的理性力量。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 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 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 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 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

  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那个“义”还得讲究。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 的代价。在古时,臣軾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 “大不义”。国君是上天之子,体现了上天和神明的意志,是小民 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冒犯甚至杀害呢?这罪过比 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大,真称得上是“弥天大罪”。在这种情 况下的灭亲是理所当然的正义之举,可歌可颂。

  “义”本身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 去的为合乎“义”的东西,今天未必合乎“义”。我们总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决定对“义”的取舍,从而在行动上作出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