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南岩古寺

2023-02-02 17:23:0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南岩古寺,其前身为南岩青牛洞,相传商朝时先民在来自此礼拜燃灯古佛唐朝时建成佛殿。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普宁知县云文采和物即书染题精书我顶大师进一牛从空权危配至行步修建南岩古寺,扩大古寺规模。

  • 中文名称 南岩古寺
  • 别名 南岩青牛洞
  • 俗称 南庵
  • 位置 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

​ 南岩古寺

名胜来自简介

  南岩古寺,古称南庵。坐落于广东省普360百科宁市南溪镇旧厝斗飞凤山上。严次练苗引损它林以容普宁古八景南岩远眺”之胜地,也是佛教岭南禅宗之古助宗季想研石司名迹。

历史源流

  南岩古寺悠久,其前身为南岩青牛洞,相传商朝时先民在此礼拜燃灯古佛,唐朝时建成佛殿。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普宁知县云文采和物我顶大师进一步修建南岩古寺,扩大古寺规模。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惠士奇先生曾到古寺隐居,设馆办学得伟规,培养人才。1961年南岩古寺被普宁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于2004年开始筹备重建,在2005年工程队挖掘大雄宝殿地基时,陆续挖出八九截石柱。有关专家考其造型,断定为唐朝物品,并猜测石柱折断、深埋土中的原因为地震造成。从石柱的大小,可以判断唐时古寺已经颇具规模。同时挖出的还有81斤古铜钱,数量7300多枚,从汉至元,历经十代,种类异常丰富。其中有中国第一个女皇

  帝武则天的太平纪念币,汉代五凤钱和程咬金的瓦冈通宝含顶搞,足以证明古寺往昔繁武创里盛风光。

  今,南岩古寺坐南朝北偏东,为四合院式灰木结构,硬山顶,有最历么呀年里免边喜大殿和两边厢房。寺后有和尚石,寺前有剃刀山,东侧有铜铃山,头巾石。寺侧低洼有一古井,称甘泉,井泉清澈甘甜。寺后巨石阴刻“万载云峰”四个大字,传说为清代著名学者惠指子益井斤原样际待三士奇所书。寺周围有山柿、山桔、红豆等奇花异果,为惠士奇在此隐居、设馆讲学时所栽。 南岩古寺大厅上悬挂有康熙皇帝圣旨牌,千手观音殿前挂清代经

  学名家惠士奇所题写的“岭南禅换读相包这吗鱼期断其宗”牌匾。寺前还有保存完好的物我大师和三、四世祖师圆寂塔。

古寺玉佛

  目前,南岩坚庆短大增极章古寺共有玉石塑佛像24尊,菩应需再担道萨、祖师爷像25尊,罗汉像5友司距迅变集将16尊,诸天护法神35尊,玉狮收宪哥企换讲、玉象各1尊,共计598尊,另外还有万佛塔佛像浮雕20008尊,巨幅九龙壁修困游卫谈构弱、排楼二十四天龙等,洋洋大观。所有的故总染停来艺仅改雕像,除了万佛塔塔体款决南出钟永佛像10008尊用汉白玉雕刻之外,其余10600多

  尊全部都是用缅甸玉石雕来读任息问钟沉销县队尼刻。佛教界人士认为这批玉石雕像规模之大、造型之完备,都是海内外所未有的。雕像的玉石原料全部都是原始玉石,或洁白细腻,或晶莹剔透,品质上乘。每尊雕像都是用整块天然石料雕凿而成,实为罕见。其中长度达7.21米的释迦牟尼吉祥卧像、高度达5.78米的金刚圣母像、4.55米的海岛观音像、4.3米的千手千眼观音像、4.2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所采用石料体积之巨大尤为罕见。据统计,这批玉石雕像总重量约为4300多吨。这批雕像均为典型的缅甸佛教艺术造型,带有浓郁的异国格调,与我国传统佛教雕像有所不同。佛像和菩萨像表情雍容祥和,衣冠华丽大气,饰以珍珠、玛瑙、缨络形状的装饰品,显得异彩堂皇。500多尊罗汉像形态、表情各异,体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手法。众多天人、护法神仪容或平和虔诚,或威严怒目,其骑云驾霓的神态,更引发人们渺远的天国之思。万佛塔晶莹屹立,与万佛塔牌楼、四面佛亭组成一大景观,远望之,圣洁之感油然而生。

地址

  地址∶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旧厝斗飞凤山。

  邮编∶515300

同名古寺

简介

  南岩古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西南7公里,佛寺建于南岩山崖下,山崖长过百米,深3米至10米不等,寺院、僧房多列崖下,风雨无侵。佛寺主窟高约30米,宽57米,深24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三圣殿,为木架结构,环境清幽,相传唐宋时,僧众曾达八百。

历史及其发展

  南岩寺历史悠久,开山至今,已历1600余年,为浙东南早期石窟寺院之一,名闻遐迩。东晋永和中,高僧释晖始入于此。慧皎《高僧传·释昙斐传》记刘宋时有高僧法藏居剡南岩寺。南岩开山稍后于石城山的隐岳、元化二寺,刘宋元嘉中,寺号南岩院,唐会昌废,咸通八年(867)重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祖印院,宣和中(1120)一度毁于火,南宋绍兴初(1131)主持僧修忍重建,张浚为此作《南岩寺记》,留存至今。明洪武十五年(1382)称南岩禅寺,寺内旧有石碑《唐宣慰师行状》,署“李邑撰并书”,碑已佚。清咸丰年间寺庙毁于太平军,同治九年(1870)僧戒清募捐重建。几经沧桑,迭遭劫灾,至民国时期,尚存有大殿、厢房、耳房、碑刻、楹联等,1950年起,县人民政府将南岩山列为风景区,实施保护。1985年南岩山列入大佛寺名胜风景区。 南岩石窟寺内,有清泉一缕,自岩隙渗出,水质清冽甘醇,且久旱不涸,俗称“仙水泉”。 南岩寺上方,高岩突兀,危崖压顶,崖壁间有扁平岩穴,名为玉女矶。明代知县肖敏道记云:“岩之上石泄嶙峋,岿然天半。日月飞梭,云霞织锦者,玉女矶也。”传说有仙女居上织锦,每当岁末有布三丈六尺自洞垂下,供僧人做衣。

  月光洞上方崖石名乳香岩,岩隙内遇雨有飞瀑高挂,轰雷溅雪,晴天有水滴细如串珠,俗称“乳香滴漏”。

  南岩寺外围还有化云洞(铁佛寺)、碧岩洞(大洞)、柯岩洞、蝙蝠洞等胜迹。

  南岩山相传为庄子所记任公子钓鳌处。任公子是传说中一巨人,以五十头牛作钓饵,经年而得大鱼,晒干后够东南百姓半年干粮。因为南岩山为“海迹神山”,石质与他山大异,扪手可碎,但不会自然坍方,据说其间有时还可见到鱼类、螺壳化石。相传大禹治水时南岩原本是“海门”,“东注积沙而成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