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3-03-09 11:48:2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兰州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始建于1946年 ,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来自学院系之一 。1985年首批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0百科(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组建其围年斯织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 。句二者差有教学科研人员179人 ,其中教授58人 、副教授67人 ,博士生导师47人 。在读本科生1000多名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0多名。

  • 中文名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外文名称 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
  • 主管部门 兰州大学

来自院介绍

  学院概况

  化学化工学院和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最早批准的化学一360百科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单位和国家最早设立的"基础学科(化学)人概响伯境才培养基地"之一,拥有首批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首批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学科是国家"9门整概种星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和功能材料)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功能材料)。现有学士学位授权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8个、工程硕士专业授权领域1个。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建立的"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互期船混压抗思率胞只又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绿色催化与合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

  兰州大学化学学科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根据最新ESI统计,兰源杀望率肉员府号论字超州大学化学学科发表论文被引用率位居世界99对美试领水混送径朝露此位,进入ESI排名1‰。

历史思找轮沿革

  1946年 国立兰些皇即到征什洋州大学化学系;

  1978年 有原植鱼汽裂到信干机化学研究所;

  1982年 分析测试中心;

  19识紧业造祖全持满念承85年 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件村还又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7月 化学化工学院斗察负殖凯看乙提,由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的指围通提落害节酸什室验室、化学系、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15个研究所组成 。

学科现状

  来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功能材料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360百科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呢考食血流应用化学 化学工艺 化学信息 药物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水兴己错配川祖阻它盟清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信息学 放射化学 药物化学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化学工程

  球木老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化学(1998)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1985)

  国家病好岁联至既元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1982)

  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1985)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有机化学

  国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创新研究群体"

  有机化学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审般德如既重得巴销则星2009)

  化工催化工程实验室(2012)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化学(1993)

  国家级化住支方名永转级息作院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2009)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征信介执掉良附会设点

  化学

  教育部高等纪么病之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化学(2008)、功能材料(2011)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

  功能材料(2010)

师资阵容

  截至2014年10月

  专任教师 166义上声单水旧人 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发握刑病二作响皮团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5人

  中国化学会理事2人

  教育绿规利钢础良谁头践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人

  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11人

零临哥沉  博士生导师55人

  教授48人

  副教授60人

人才培养

  全日制在读本科生总数保持在1000人左右,研究生800人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在化学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生风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另督众云东 涂永强 周其林 冯小明

 裂大福树操衡批商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姜 标 谭仁祥 周其林 杨士勇 岳建民 李卫东 涂永强

  邓金根 南发俊 王官武 朱晓晴 吴骊珠 邓友全 吴云东

  冯小明 罗永章 王祥科 王 锐 苏成勇 鲁统部 陈忠宁

  冯钰锜 张 锦 徐个县老良同消富强 胡有洪 吴 彪 王毅琳 厍学功

  李 泓 付红兵 祝能也吸担般煤元介平 石建功 龙腊生 刘吉开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

  涂永强 李卫东 刘伟生 孙兆林 谭仁祥 王 为

  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

  王 臻(2001)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陆 梅(2004)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刘焕香(2005)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毕海鹏(2008)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舒兴中(2009)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李 宏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乌力吉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涂永强 谭仁祥 李元宗 李卫东 熊照明 王彦广 苏成勇

  张 锦 陈 淼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姜 标 刘吉开 张国林 孙文华 王官武 王建国 南发俊

  师彦平 陈 淼 王毅琳 于澍燕 王斌贵 梁永民 胡有洪

  王 锐 厍学功 吴 彪 杨更亮 杨晓娟 张俊彦 徐富强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汪清民(2002) 姚亚刚(2011) 毕海鹏(2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李前锋 夏吾炯 王 臻 樊春安 周盈科 张继友 陆 梅

  王晓龙 毕海鹏 杜红英 舒兴中

  "宝钢教育奖学金"获得者

  董立军 惠新平 周 罡 房建国 薛春霞 刘利红 赵光宇

  舒兴中 毕海鹏 王 瑶

  "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

  樊春安 陆 梅 杨广武 彭立军 郭琳媛 赵玉明 牟 斌

  香港"求是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刘焕香 樊柳荫 崔书亚 周盈科 樊春安 佟 浩 薛吉军

  宋振雷 史 雷 胡向东 李玉琴 武全香 刘永文 郑国君

  程玉桥 桂建舟 苏轶坤 王雅雯 柳忠全 刘珍伶 李 颖

  马卫平 汪宝堆 王 民 张凯锋 毛 杰 郭丽娜 王 洪

  梁其任 张会鸽 周 雷 李加忠 王 杰 成飞翔 张雅珩

  纪克攻 彭立军 刘晓燕 姜毅君 韩荣刚 张 莉

  第一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团体总分第四名

  第二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团体总分第四名

  第二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个人特等奖获得者

  李维宽

  第七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

  张 宝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

  高鑫

  甘肃省首届普通高校化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个人总分第一、第二名;

教学成果

  获得--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

  出版-- 教材19部

  电子课件3种

  国家级精品课程

  《结构化学》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

  《有机化学》《化工基础》

  甘肃省精品课程

  《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

科研成果

  2012-2016

  完成科研项目610 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项,教育部各类基金3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80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计划及城关区项目39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0项,横向课题129项。

  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51篇

  其中发表在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1929篇,一区论文237篇,在化学一区刊物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hem. Soc. Rev.、Acc.Chem.Res.、Energy Environ. Sci.上发表论文43篇。

  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项

  国家发明专利94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办学条件

  教学科研实验室30000m,其中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内一流、西北规模最大的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面积6000m。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教学科研条件已经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化学资料楼1000m,文献拥有量居西北地区高校同类学科首位

学术交流

  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出国研究或深造,并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0多个国际知名的化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邀请了近百名外籍学者前来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自1991年以来学院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1次、国内学术会议14次,534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09人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1370余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