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乐圣少女

2023-02-11 15:01:1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乐圣少女》是轻小说家英否型简钢乐杉井光著作,插画家民肉世侵件比承声岸田梅尔负责插画,电击文库所属的轻小说。

繁体中文版由台湾角川发行,简体中文版由天闻角川发行。

  • 中文名称 乐圣少女
  • 作者 杉井光
  • 类型 音乐、爱情、穿越
  • 原版名称 楽圣少女
  • 插画 岸田梅尔

作品来自背景

  2009年,作360百科者在电击文库写完一部关于音乐的系列小说,在那之后的十月份,作者立刻撰写了《乐圣少女》的企划。故事是以十九世纪的欧洲为主题,以歌德为主人公。经过作者和责编的讨论,主人公的原型就诞生了。在插画家岸田梅尔与责编汤浅先生的协助下,作者终于完成了《乐圣少女》这个作品。

故事内容

  高二那年暑假,我被适红紧找齐配响几一个自称是恶魔梅菲斯托费勒斯船亲笑的怪女人带到了一个未知世界。那里是两百年前的维也纳。

  本该是这样的,可谁知道那里竟是一个有电话有坦克,还有飞船和魔物横飞的异世界。

  "您将成为歌德大人的新身体。"

  经女恶魔之手,我化身为大作家歌德,不得不拿起笔进行写作。在寻找回到现代日本途径之时,我邂逅了一位少女。这位被称为稀世天才音乐家的少女竟拥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名字。

  交织着魔法与音乐,绚烂到令人目眩的哥特式幻想物语,就此开幕。

登场角色

  yuki(ユキ)

  双亲皆从事音乐相关领域工作,高中二年级生。之后因为被恶来自魔梅菲斯托菲勒斯带到了19世纪的乐都维也纳并在那儿作为歌德生活。

  梅菲斯托菲勒斯

  自称恶魔,为契约者歌德寻找年轻的肉体而将主角带到十九世纪,爱装糊涂的淘气姐姐。 "在做奇妙再判仍白创英挥巴密且的侍奉的时候这对犬耳可以依照喜好选择是否需要喔!"

  路德维嘉‧凡‧贝多芬

  对音乐怀抱著强烈热情的十四岁少女,虽然和著名的乐圣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有著相同的名号,但是二人之间的联系依然有疑点。

  尼科罗·帕格尼尼

  小提琴名家,在YUKI被带去的世界里,他侍奉拿破仑,被人当作恶魔畏惧。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海顿的得意门生,与恶魔萨米尔360百科签订了契约的纤细美青绍适认倒身续迅笑积元年。原本拥有连路德维加都赞赏的优美声线,但由于在拿破仑流长依束映何界攻打萨尔茨堡一战中粒清承首有错字赶形婷留受了重伤,而丧失了唱歌的能力,一度心灰意冷,企图一死了之。之后,为了向拿破仑复仇而和恶魔萨米尔签订田北可极位领兰罗了"获得魔弹以消灭拿破仑的灵魂"的契约。 从萨米尔口中,韦握心伯得知了Yuki的真实身份,称他为"浮士德"。当初制定的复念慢万项武尔十派仇计划被Yuki打乱,但在Yuki的热心帮助下逐渐打开了心扉。在于拿破仑的最后决战开始前,将自空石己的爱刀赠给Yuki作为纪念。路德维加叫她"玛利亚",本人很不喜欢这个称呼。但实际上韦伯是路德维加的乐迷。契约的原型妈众供计来自韦伯的著名作品《魔弹射手》。

  萨米尔

  与韦伯签订契约,将魔弹赠与他的男性恶魔。扭曲的爱着韦伯,对打乱他的契约的Yuki有着杀意。

  弗里德里希·席勒

  历史上与歌德齐名的大文豪,在本作中以歌德亲友的身份登场。因为名字的第一个词和歌德一样,于是相互称呼为"沃尔夫"和"弗雷迪"。因为身患肺结核,于是过着风流自在的生活,让Yuki有些难以接受。他也是歌德作品的乐迷。曾经和歌德在魏玛共同工作,但有一天突然失踪了。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药决·莫扎特

  身为幽灵,自甘烈拉六钟政养堕落的前巨匠。

  娜涅特(英语:Nannette Streicher)

  移脚门月施特赖歇尔钢琴工坊的女店主,拥有顶尖的钢琴制作技术,因此获得了很多顾客与极高的人气。有些溺爱路德维加,以为她生产出最好的钢琴为目标,曾为了制作路德维加的专用钢琴,独自深入交战中的法国与意大利。只要是关于路德维加的事就虽死不辞更衣兴某路含太真吗。料理水平不好,曾经向Yuki取经。

  破仑·波拿巴

  本作中如同正史,也是天示光延角得会宜作为法兰西帝国的开国皇帝登场。和Yuki一样也是与恶魔签订了契约的穿越者,但延绍缺项天特而肉千须特别之处是陷入了被杀之后能够重生的循环。为了从这一循环当中球群独本号福文谈右解脱,正在寻找能够杀死自己的人。与正史不同的设定是,他仅凭一人之力就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但不喜欢无端的杀戮。

设定解说

曲目解说

  ○欢乐颂 贝多芬

  在温泉胜地的道路旁,路登场时所唱的曲子,这便是第九的合唱部分中最著名的那段旋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这一节几乎都由主和弦与属和弦构成,简洁至极而又气势恢宏。

  尽管歌词采用自席勒的诗,然而比之席勒原诗所透露的政治色彩,所包含的"让我们超越等级制度,尽享欢乐"的诉求,贝多芬则将那些部分改写为更加普世化的语言,运用到曲子中来。

  另外,该旋律并非在第九交响曲中首次出现,在C小调合唱幻想曲这首作品中,便已经使用过。将过去作品中的素材加以重复利用,对于当时的音乐家而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大家都这么做。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路在演奏会的最后,弹奏的自创曲目。让人感觉沉闷的序曲,诚如贝多芬本人,是如此悲怆。第二乐章由于被现代艺术家配上歌词进行翻唱,所以曾经听过的人应该也不少吧。

  然而这首曲子最令人想听的部分却是第三乐章(即便抛开第一和第二乐章,也相当有名)。这一乐章的乐谱乍看之下,音符少得惊人。感觉每一个音符都细致缜密、恰到好处,或许是最接近完美的钢琴曲之一了。

  ○创世纪 海顿

  乃是海顿大师的终极必杀奥义。可置对手于死地。

  ○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

  最初拜访莫扎特家时,莫扎特正在弹奏的曲子。是莫扎特第一次创作的小音阶钢琴奏鸣曲(另外仅有一首C小调)。莫扎特的曲子多为大调,偶尔会兴之所至谱写小音阶的曲子,怎么说呢,该说正如预期的那样吗,这必然大受欢迎。第四十交响曲也好,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也好,《唐璜》序曲也好,还是安魂曲也好,都是如此。因而这首钢琴奏鸣曲也是相当高人气的作品。尽管莫扎特的小音阶曲常被形容为"恶魔般"的,然而用来形容这首第八钢琴奏鸣曲恐怕才最为贴切吧。

  ○马太受难曲 巴赫

  走在夜路上时,路和YUKI在谈话中提到的曲子。当下虽然被称作是宗教歌曲的最高峰,但曾经由于过长而又费解,致使曲子在一百年间湮没不闻,而难遇演奏的机会。一想到若非门德尔松使其重见天日,便觉后怕。

  因为我不喜欢宣叙调(将歌词或解说词配上曲调唱出来的那种),只想听众赞歌和咏叹调,因而就试着去掉宣叙调,将马太受难曲编入iTunes,但糟糕的是,曲子因此魅力全失。果然宣叙调还是不可或缺的。

  ○Roll over Beethoven(超越贝多芬) 查克·贝里

  同样是在夜路的谈话中提到的曲子。这次我会好好介绍,查克·贝里抱着对于贝多芬的敬意而创作这首曲子的视频。

  歌词中尽管还出现过柴可夫斯基,但我不知为何,感觉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海顿

  海顿大师的终极灭杀奥义。可让对手跌跤。

  ○魔笛(第二幕第七场) 莫扎特

  莫扎特实际吹奏魔笛的曲子。从视频的1:15:00附近开始。

  这出歌剧因剧本完全令人不解其意而著名。从反派手中得到的魔法笛子,不知为何成了主人公为了通过好人头目设下的考验,而借助的力量。尽管有过度解释的倾向,但我觉得弄不好只是他随心所欲写出来的而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

  乃是波拿巴交响曲首演的序曲。以帕格尼尼随想曲的主题为基础,拉赫玛尼诺夫采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量身定做成另外的变奏曲。结构十分奇异,分明是变奏曲,主题却在第一变奏之后才出来。在战斗过后,YUKI和帕格尼尼谈话时流淌出来的,正是这边从6:00附近开始的第18变奏。可说是拉赫玛尼诺夫真正价值的那甜美无比的旋律中,唯有这里时常被单独抽出,用在电影或戏剧里。尽管乍听之下,根本难以辨明究竟何为主题的变奏,但试着对照乐谱就能发现,确实将主题的I音置换为了V音,由上下完全对调的长调构成。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

  总之就是这次的主题曲。在作品中已有详尽的解说,具体请见小说。

  ○基德雷斯勒进行曲的九首变奏曲 贝多芬

  是否为贝多芬的处女作……尚不十分明确,总之是最早出版的作品。将前辈的作品作为主题创作变奏曲,这在当时,对于学习作曲的人来说,算是用得较多的练习方法。因为贝多芬乃是以钢琴即兴演奏创作变奏曲的名家,写有大量此类变奏曲。这难道不是符合其创作原点的一首曲子吗?

  机缘巧合的是,主题听起来也像是葬礼进行曲。

  ○第一莱奥诺拉序曲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

  ○第三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完成品,及其序曲的变迁。歌剧本身的解说就交给正篇了。

  如果将这四首序曲按照已知的作曲顺序清楚排列就是: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第三莱奥诺拉→菲岱里奥序曲

  ……就是这样。对比莱奥诺拉第二和第三首可知,将第二首的冗长部分精炼压缩后便是第三首。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

  这就是1805年年末,在全是法国兵的剧院首演失败时的版本所使用的最初的序曲。因为和提升了完成度的第三首十分相似,所以在四首序曲中压倒性得不受欢迎。即便有以序曲集这种形式和第一或第三首共同收录的唱片,却并没有第二首单独收入唱片的吧。

  ○第三莱奥诺拉序曲

  这是首演后第二年,即1806年春再演时使用的序曲,在四首当中最有名,作为音乐会曲目也经常被拿来演奏。然而沿用该序曲名的歌剧《莱奥诺拉》却仅仅上演了两次便戛然而止。贝多芬与剧院老板有所争执这一说法较有说服力。

  ○菲岱里奥序曲

  而这首居然是首演后过了九年,即于1814年以《菲岱里奥》之名复活上演时的序曲。时至当代作为序曲使用的也正是这首。很明显是四首曲子中性格迥异的作品。其他都是C大调,惟独这首是E大调。

  ○第一莱奥诺拉序曲

  ……那么,这首又是什么呢?

  详细情况实际上并不清楚。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在贝多芬尚在世时的演奏记录里并没有留下相关记载。作曲时间不明。说起为什么题为"第一首",是因为乐谱的出版社在初版时将作曲年份标为了"1805年"。如今,它在四首序曲中属最后作曲的说法最具权威。

  ○康塔塔《暴风雨》 约瑟夫·海顿

  海顿师父的最终破灭奥义。能毁坏房屋。

  ○清唱剧《第一戒律的责任》 米歇尔·海顿

  海顿师傅的最终必杀奥义。能毁坏房屋。

  三部构成,分别由三位不同的作曲家完成。乐谱只有莫扎特写的第一部保存了下来……米歇尔·海顿就是位受到如此冷遇的作曲家。

  ○C小调安魂曲 米歇尔·海顿

  在与兄长海顿的谈话中提到的米歇尔·海顿的代表作。请将它与莫扎特的安魂曲对照起来听听看。尽管我并不认为两者有那么相似(本来同时代的人使用相同歌词创作相同目的的曲子,当然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却经常被介绍为莫扎特写安魂曲时借以参考的曲子。

  恐怕这是米歇尔·海顿的曲子里在现代最常被演奏的一首了。

  ○G大调第二十五交响曲 米歇尔·海顿

  同样是在和兄长海顿的谈话中提到的交响曲。百见不如一闻,还请听一听吧。"喂,一上来就是主题啊?"是否有这样的印象呢?而这也是长期被认为是莫扎特第三十七交响曲的曲子。正如您所听到的那样,米歇尔·海顿的第二十五仅仅安了个慢板前奏而已。略能理解莫扎特想添加个前奏的心情。

  为了莫扎特的名誉附记一下,二人是挚友,反过来米歇尔在来不及创作时,莫扎特也曾提供曲子给他,二人之间曲子的借还是常有的事。后世之人经常会有误解,并非就是莫扎特剽窃他人作品。

  ○E小调第五十三钢琴奏鸣曲 约瑟夫·海顿

  海顿师父弹奏的追悼曲。对方已经死了。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YUKI初次演奏的曲子!解说在作品中已有,这里省略。

  ○AndanteFavori(心爱的行板)贝多芬

  YUKI母亲弹奏的曲子。虽然是作为上述奏鸣曲的中间乐章创作的曲子,但也独立出来单独出版。

  一般而言,作曲者一旦大幅修订这类乐章,甚至于达到整章替换程度的话,就会出现"按照作曲者最初意图来弹!"这样的乖僻之人。(贝多芬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曲就是著名的例子)但惟独这首钢琴奏鸣曲没有见过这类乖僻的演奏实例。有谁来尝试一下呢?果然这么沉重的演奏起来还是太累人了吧。

地点

  • 主角的公寓主角和所居住的公寓。由于房子属于皇家所有,故而十分舒适。不过因为背靠多瑙运河,所以气味有些难闻。
  • 维也纳乐友协会路也从属其中的音乐家公会本部。萨利埃里老师在这里总是因为纠纷而被搞得头疼不已。
  • 美泉宫皇家行宫,路易莎公主就居住在此处,这是个每晚都要举行舞会的浮华之地。
  • 维也纳剧院路经常举办演奏会的大众剧院。
  • 莫扎特官邸外观像是栋鬼屋,实则是两人的爱巢。
  • 海林根施塔特第三卷主角要拜访的地方。
  • 海顿官邸带道场的大宅子,现如今住满了食客。
  • 霍夫堡皇宫皇帝殿下所在之地,是奥地利的政治中心。由于主角经常被召到这里,所以偶尔觉得是不是干脆住下会更加方便。

分卷剧情

  卷

  剧情

  1

  高二的暑假,我被自称恶魔梅菲斯托费勒斯的奇妙女子掳往不知名的世界。原本我以为那里是两百年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结果其实是电话、战车、飞行船与妖怪齐飞的异世界。我成为大文豪歌德,一边被迫完成其工作,一边寻找回到现代日本的方法。此时我遇到的绝世天才音乐家少女其实是……

  2

  交响曲公演成功后的几个月,小路陷入创作的瓶颈。过度前卫的新作无法使用现存的钢琴弹奏,钢琴的改造也同时遇到挫折。此时,法军攻向维也纳,我终于见到魔王拿破仑。结果得知魔王意外的隐情和这个不同于我所知的十九世纪秘密一角。同时,一名拿着不祥手枪的年轻音乐家出现于我们面前。"我要杀了拿破仑,不要妨碍我。"满心渴望复仇的他其实身后隐藏了恶魔的影子……

  3

  首次歌剧公演失败后,小路大为沮丧。这时一封来自普鲁士王国的再演邀请,使她乐得重新振作,提笔改写乐谱,但在她身上却发生了可怕的异变――听力开始减弱了。我在找寻病因的过程中,发现了贝多芬不为人知的过去以及更神秘的不解之谜。尽管怀抱诸多不安,我们依然决定启程,但想不到拿破仑也偏偏挑在这时进军普鲁士。我们的命运就这么在历史三番两次的玩弄下,再度在战场上擦出激烈的火花――

  4

  悄然来访的短暂和平中,小路终于着手编写两大旷世交响曲--《命运》及《田园》;但在首度演出时,教会又来找碴了。原以为教会的妨碍行为只限于鸡蛋里挑骨头,却在牵扯到拿破仑及其敌对势力的阴谋后弄得一发不可收拾,酿成无法预测的悲剧,甚至恶魔梅菲也遭殃。而陷入绝境的我,则因此开始面对支配这奇妙世界的残酷"命运"--

出版信息

  日文版由ASCII Media Works出版发行,繁体中文版由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角川书店代理发行,简体中文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天闻角川代理发行。

  卷

  日文版出版日

  繁体中文版出版日

  简体中文版出版日

  1

  2012年05月10日

  2013年06月05日

  2013年12月20日

  2

  2012年09月10日

  2013年08月16日

  2015年12月20日

  3

  2013年02月10日

  2014年01月11日

  2016年05月05日

  4

  2013年11月09日

  2014年08月27日

  未出版

作品评价

  角色类型丰富、插画精美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角色,能吸引各种口味的读者,有固执任性、勇往直前的傲娇萌少女贝多芬,喜欢装傻、魅惑力十足的恶魔御姐梅菲斯特,可爱值爆表、人见人爱的弗朗茨二世的长公主玛丽·路易莎,穿上女装连女主角都甘拜下风的萌正太鲁道夫大公……在众多轻小说读者喜爱的插画家--岸田梅尔的精美画风的支援下,本作的各角色更是如虎添翼。

  古典浪漫

  这是一部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学激烈碰撞的古典派浪漫佳作。无论是激情澎湃的《英雄》《悲怆》等鸣响两百多年的古典音乐,还是《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等流传到今天的文学瑰宝,都在这部作品中有了火花四射的相遇。(角川编辑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