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色透明液体,可燃。 能与水、醇、醚、酯、苯、三氯甲烷和来自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很威春此夜剂任意混合。
- 中文名 N,N-二甲基乙酰胺
- 英文名 N,N-Dimethylacetamide
- 别称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替乙酰胺等
- 化学式 C4H9NO
- 分子量 87.12
概述
中文机者素血光运形名称:N,N-二甲基乙酰胺
中文别名:二甲基乙酰胺;二甲替乙酰胺;乙酰二甲胺;N-乙酰二甲胺;二甲基醯胺;N,N-二甲基乙酰胺/光谱级
英文名称:N,N-Dimethylacetamide
英文别名:N,N-d找执调喜烟稳道死拉明查imethylacetamide B&J brand 4 L; N,N-Dimethylacetamide,(DMA); NN-Dimethylacetamide; PROPYLENE CHLORIDE; Acetyld还装境待兰垂果业imeethylamine; CBC 510337; CH3CON(CH3)2; dimethylacetamid; d克松居位续imethylacetoneamide; Dimethylamid kyseliny octove; Dimethylamide acetate; 2-methylpropanamide
CAS:127-19-5
来自 EINECS:204-826-4
分子式:C4H9N括请盟O
分子量:87.12
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可燃。
能与水、醇、醚、酯、苯、三氯甲360百科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冰点-20℃,
沸点166℃,96℃(10.7kPa孔检假老里阳变复息示),85-87℃(4.4kPa),74-74.5℃(3.47kPa)训督,66-67℃(2.0kPa),62-63℃(1.6kPa),
相对密度0.9366(25/4℃),0.9599(0/4℃),
折射率1.4380。
闪点(开杯)70℃。
制备方法
1.乙酐法二甲胺与醋酐在0-20℃时进行酰化反应,然后用液碱低温中和除去醋酸,分离出醋酸钠,中和液再进行碱洗,精馏,取沸程164-166.5℃馏分为成品。原料消耗定额:乙酐来自(95%)1150kg/360百科t、二甲胺(40%)1898kg/t。
2.乙酰氯法。由二甲胺乡村钟修与乙酰氯反应,也可制备得到二甲基乙酰胺。该工艺与国内现行乙酐证维弱章土犯力洋法工艺相比,生产成本降低,经使么族然济效益有所提高。
3.醋酸法。抚顺市化工设备研究院采用醋酸与二甲胺合成法,取得了良好成果。该工艺特点是采用先进的催化反应精馏技术,使反应强化,能耗降低,分离效果和产品收率大大提高,工艺过程简化。该工艺与醋酐法合成二甲基乙酰胺工艺相比,生产成本降低,武村散教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中国目强烧林病否前多用。
4.羰基合革难成法。国外研究将三甲胺和一氧化碳进行羰基化合成,生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反应中用铁、钴、镍的碘化物或溴化物作催化剂。
用岁汉途
DMAC主要用作合成纤维(丙烯腈)和聚氨酯纺丝及合成聚酰胺树脂的溶剂,也用于从C8馏分分离苯乙烯的萃取蒸馏溶剂,并广泛用于高分子薄膜、涂料和医药等方面。目前在医药和农药上大量用来合成抗菌素和农药杀虫剂。还可用作反应的催化剂、电解溶剂、油漆清除剂以及多种握静基友构革结晶性的溶剂加合物和络合物。
质量标准
项目Item 分析纯
(AR)
纯度Purity ≥99.0% (GC)
比重Specific gravity (20/2般耐弱语印染持曾只几0°C) 0.9385-0.9420
沸程Boiling range,℃ 165-167(95%)
游离酸(以CH3COOH计)Free acid,% ≤0.001
折光率Refractive index n20/D 1.437-1.439
灼烧残渣Ignition residue,% ≤0.005
水份Water,% ≤0.05
混合度Miscibility 合格
项目 优负王件秋模剧级纯
(GR)
川汉英略零机啊天手导留外观Appearance 清澈、无悬浮物
纯度Puri老龙北ty ≥99.9% (GC)
色度Color sc征那杨夜田侵效三喜细破ale,Hazen单位 ≤10(铂-钴色号)
水water ≤250 ppm
铁Iron(Fe) ≤0.050ppm
首其极味排花 酸度Acidity(乙酸计) ≤100.0ppm
碱度alkalinity(二甲胺计) ≤5.0pp仅胶特鸡混食基区m
电导率conductivity(2河识款林脸统名财5℃) ≤0.50 us/cm
项目 化学纯
已巴源司香东科历验 (CP)
纯度Purity ≥98.0% (GC)
沸程Boiling range,℃ 164.0~167.0
比重Spe程源坏阶裂站真程争矛跟cific gravity (20/20°C) 0.938~0.942
折光率Refractive index n20/D 1.437~1.439
酸度Acidity(以H+计)/(mmol/100g) ≤0.002
水分water ≤0.10%
项目 色谱纯
(HPLC)
纯度Purity ≥99.8% (GC)
紫外吸光度UV Absorbance:
最大吸收波长Wavelength (nm) Max. Absorbance
268 1.000
275 0.300
300 0.080
350 0.005
400 0.005
溶剂洗脱杂质GC Impurities Eluting Before Solvent <0.5 mg/L
水分Water <0.03%
(色谱纯用于HPLC, GC和光谱级,氮气封装。)
品级Grade 光谱级
(for spectroscopy)
外观Appearance 白色至米黄色粉末
红外光谱鉴别Infrared spectrometry Conforms
纯度Purity ≥99.8% (GC)
λ H2O reference
UV Absorbance 400nm ≤0.01
UV Absorbance 360nm ≤0.01
UV Absorbance 320nm ≤0.03
UV Absorbance 310nm ≤0.05
UV Absorbance 290nm ≤0.15
UV Absorbance 280nm ≤0.30
UV Absorbance 270nm ≤1.0
水分Water (by Karl Fischer) ≤0.05 %
蒸发残渣Residue on Evaporation ≤0.001 %
品级Grade 多肽合成级
(grade for peptide synthesis)
外观Appearance 透明液体
红外光谱鉴别Infrared spectrometry Conforms
纯度Purity ≥99.8% (GC)
水分water ≤0.02%
胺测试实验suitability in amine test pass test
安全信息
Risk: | R61- R20/21- | ||
Safety: | S53- S45- | ||
Hazard: | T - |
物质毒性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43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475 ppm/1H |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3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大鼠 | >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275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大鼠 | 264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未报告 | 大鼠 | 3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462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7200 mg/m3 | 1.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3.肝毒性--其他变化 |
9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小鼠 | 9600 mg/kg | 1.行为毒性--影响食物摄入量 (动物)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3.肝毒性--其他变化 |
10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8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1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302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2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2240 mg/kg | 1.皮肤和附件毒性--对皮肤有刺激性 (局部暴露后) |
13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兔 | 834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4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鸡 | 1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5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哺乳动物 | 406 ppm | 1.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
16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5 mg/kg/10D-C |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2.肝毒性--其他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7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364 mg/kg/26W-I |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酯酶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
18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4500 mg/kg/90D-C | 1.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
19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3 ppm/6H/26W-I | 1.肝毒性--其他变化 |
20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ppm/6H/12D-I | 1.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生化毒性--新陈代谢和血液运输异常 |
21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20 ppm/6H/64D-I |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
2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2Y-I | 1.肝毒性--其他变化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700 mg/m3/4H/2W-I | 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4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75 ppm/6H/78W-I | 1.眼毒性--视网膜的变化(色素沉积,视网膜炎,其他) 2.肝毒性--其他变化 3.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
25 | 慢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狗 | 113 mg/kg/6W-I | 1.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2.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6 | 慢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8 mg/kg/4D-I |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7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10 mg/24H | 作用较轻 |
28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mg | 作用较轻 |
29 | 突变毒性 | 未报告 | 小鼠 | 4400 mg/kg | |
30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10 gm/L | ||
31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5600 mg/kg,雌性受孕 6-19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2.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3.生殖毒性--颅骨和面部发育异常 (包括鼻/舌) |
32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5600 mg/kg,雌性受孕 6-19 天后 |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2.生殖毒性--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3.生殖毒性--机体稳态发育异常 |
33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88 ppm/6H,雄性配种 10 天前 | 1.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
34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81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35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ppm/6H,雌性受孕 10 周前 3 week( | 1.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
36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82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37 | 生殖毒性 | 皮肤表面 | 大鼠 | 2400 mg/kg,雌性受孕 10-11 天后 |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2.生殖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
38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2 mg/kg,雌性受孕 1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2.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39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兔 | 3900 mg/kg,雌性受孕 6-18 天后 | 1.生殖毒性--耳/眼发育异常 2.生殖毒性--颅骨和面部发育异常 (包括鼻/舌) 3.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
40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兔 | 3900 mg/kg,雌性受孕 6-18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2.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