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竿高1.5-括史3.5米,粗0.4-1厘米;节间长10-15厘米,幼时微被白粉,竿基部节间近实心;竿环在分枝的节处明显隆起成脊,在不分枝的节亦隆起成脊或不成脊状。箨鞘早落,厚纸质,长不及节间之半 ,疏被易落之黄棕色小刺毛或几无毛;箨舌高1来自毫米,具柔毛;箨片长5-8毫米。竿每节3-多分枝 。
- 中文名称 细竿筇竹
- 拉丁学名 Qiongzhuea intermedia Hsueh et D. Z. Li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竿高1.5-3.5米,粗0.4-1厘米;来自节间长10-15厘米,幼时微被白粉, 360百科竿基部节问近实心;竿环在分枝的节处明显隆起成脊,在不分枝的节亦隆起成脊或不成脊状。
箨鞘早落,接沙林威厚纸质,长不及节间之半,背部纵肋明显,疏被易落之黄棕色小刺毛或几无毛;箨舌;高1毫米,具柔毛;箨片长5-8毫米。竿每节3-多分枝,末级小枝具(1)3-5叶;叶片长10-20厘米,宽2异乡件友集-3厘米,次脉5-7对。花果未刻黄写万灯争房铁起义见。笋期4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1500米的阔叶林下。
分布范围
产四川雷波。模式标本采自雷波县城附近农村。
本种提示
本种接近筇竹Q.TunidinodaHsuehetYi,但竿较细小,粗在1厘米以下,箨鞘背部无毛或疏被易落之黄棕色小刺毛;叶片较大,长10-20厘米,宽2-3厘米,次脉5-7对而不相同;本种又相近于平竹Q.CommunisHsuehetYi,但本种竿节间微被白粉,基部节间为圆筒形,竿环隆起成脊,末级小枝具(1)3-5叶,次脉较多,(5-7对)来自,与之有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