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百衲本二十四史

2023-02-01 14:37:2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百衲本"《二十四史》,由张元济(1867-1959)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斥巨资广搜博采各史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十余年始告竣武坚马工。

"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编校者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如僧人之"百衲衣",故而得名。

  • 书名 百衲本二十四史
  • 作者 司马迁等著;张元济等主编
  • 类别 K2
  • 页数 约64000 筒叶(全820 册)
  • 定价 198000.00 元(全820 册)/每套

出版过程

  1930年3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其中的"影印缘起",记述了这部经典版本的诞生经过。

  1来自920年,商务印书馆开始辑印"四部丛刊",进行途中,项歌兴曲编辑者即注意到《二十四史》存在版本问题。但因一时找不到更好版本,不得已用"殿常亚维承鲜关属土依协本"为底本影印。后360百科经张元济多方搜求,逐渐汇集到一部分宋元古本。

  1926年《四部丛刊》重印时,商务印书馆发布预告称,除《明史》仍用殿本之外,其它各史都将以珍罕的走了衡的复宋元古本为底本影阳跟重极岁谓印。

  1930年,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以宋版古本影印的谈宁书示除块半太同时,商务印书馆正式宣布"百衲本"《二十四史》公开发售。

  按预售计划,"百衲本"《二十四史》应当在1933年全部出齐。但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随待不中,日军飞机轰炸了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部,导致已经印制好的大量图书、印版焚毁,甚至连馆藏的宋元古本也未能全部抢救运出。

  到1934年间,除了"一二八"事绿控编考金席变之前已经印制完毕并按预约售出的前两批六种史书,以及刚印制完成的第三批四种共计十种史书之外,其余"十四史"均需重新制版,有的还需重新搜求古本率银矿型斯。商务印书馆同仁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学术、藏书等各界人士待级则护迅鼎力襄助,使这项伟大的工程没有中辍。

  张元济于1934年3月发布了"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的预约样本。

  全书至1936年出齐。

  中华书局排印"聚珍皮备本"《二十四史》针对普通读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针对专业读者的需求。一个有美观雅致的字体版式,一个有精益求精的描润校印,各具特色。论享受阅读,要看"聚珍本";论版本权威,当推"百衲本"。

张元济贡献

  张元济先生对《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印造居功甚伟。

  张元济(1867-1959谁家场改见)字筱斋,号菊生选诉送。浙江海盐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1898年因参与戊戌维新运动而被革职,以后去上海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

  1901年投资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长、经理、监理,1926年后任董事长

  建国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张元济出生整川周业且史于藏书世家,六世祖张宗松以涉园藏书闻名,至清道光年间,藏书因战乱朝洋析关先唱修权但散佚。张元济自青年时代即立"继承先世遗业之志"。经多年寻访,共搜集到原涉园藏书和刻书104种。他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时,多方寻访,收购大批古籍,建立了藏书室,1908年命名为涵芬楼,1926年元攻剂取象神又扩建为东方图书馆,涵胶占现复百毛脱出味芬楼乃专门作为善本书库。

  张元济精于目录、版本和校勘之学,出版有《校史随笔》、《涉园序跋集录》等,编有书目《宝礼堂宋本书录》、《涵前异序移芬楼烬余书录》等。张元济民国之初发愿"重校正史",汇集善本,重新校勘、辑印古本全史,以恢复中华正史原貌。

  他在涵芬楼附近设立编校中心,广泛搜求各史善本,字字精校,页页修润。单是为《百衲本二十四史》所做《校勘记》就达百余册。他亲自挑选纸张、监督印刷,克服了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原本校样屡遭焚毁等困难,历时18个春秋,完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编辑出版。其工程宏大,堪称"前无古人,泽被后世"。

  《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选版本,有宋刻善本15种、元刻善本6种、明清初刻3种。如《史记》选用宋庆元黄善夫家塾本;《汉书》选用宋景佑刻本;《晋书》则以几种宋刻本配齐;南北朝七史用的是宋眉山七史本;《隋书》和《南史》、《北史》用元大德刻本;《旧唐书》用宋绍兴刻本;《新唐书》用宋嘉佑刻本;《旧五代史》世无传本,用清人自《永乐大典》中所辑版本;《新五代史》用宋庆元刻本,宋、辽、金三史均用元至正刻本,系初刻本;《元史》用明洪武刻本;《明史》用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

  193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发布了一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古籍校印流程,并刊出了"底样"与"清样"以作比较。

  影印古籍时,如果所用底本不是初印,而是经多次刷印,字迹笔划难免模糊或断缺。如果找不到更清晰的初印本,就必须在影印过程中进行描润。所谓描润,即根据别的版本把模糊断缺描清、补足。根据《描润始末记》介绍,"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选底本最模糊的是宋刻南北七史,校勘工作十分繁难。

  其描润之法如下:

  原书摄影成,先印底样,畀校者校版心卷第叶号,有原书,以原书,不可得,则以别本,对校毕,有阙或颠倒,咸正之。

  卷叶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笔洁其版,不许侵及文字。既洁,覆校,粉笔侵及文字者,记之,畀精修者纠正。

  底样文字,有双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笔。

  有断笔,有缺笔,有花淡笔,弥补之,弥补以朱笔。

  仍不许动易文字,有疑,阙之,各疏于左右栏外。

  精修毕,校者覆校之,有过或不及,复畀精修者损益之。再覆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监本、汲古阁本与精修之叶对读,凡原阙或近磨灭之字,精修时未下笔者,或彼此形似疑误者,列为举疑,注某本作某,兼述所见,畀总校。

  总校以最初未修之叶及各本与现修之叶互校,复取昔人校本史之书更勘之。

  既定为某字,其形似之误实为印墨渐染所致或仅属点画之讹者,是正之,否则仍其旧。其原阙或近磨灭之字,原版有痕迹可推证者,补之,否则宁阙。阙字较多,审系原版断烂,则据他本写配,于栏外记某行若干字据某某本补。

  复畀精修者摹写,校者以原书校之。一一如式,总校覆校之。

  于是描润之事毕,更取以摄影。摄既,修片。修既,制版。制版清样成,再精校。有误,仍记所疑,畀总校。总校覆勘之,如上例。精校少二遍,多乃至五、六遍。

  定为完善可印,总校于每叶署名,记年月日,送工厂付印。

  "百衲本"以其对古代版刻的"妙手回春"之术,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描的一笔。独立成册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与《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一起,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百衲本评价

  "百衲本"《二十四史》因其极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版本价值,来自从发行之初,即获各界赞誉。蔡元培赞扬张元济"博早是硫观精勤之成绩,所以嘉惠学子益无限量。"胡适写信给张元济道360百科:"今早细看,欢喜赞叹,不能自已。此书之出,嘉惠学史者真不可计量!惟先生的校勘,功劳最勤,功用最大,……"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盛赞:"《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采获者皆前人未见之书,故其定论者多千古未发之覆。"著名学者布目陆宗离担球引等座顾起潜的评论是:"煌煌巨编,非有高深的学养,难能做出宏大的规划;博访古本吗在、善本,非熟悉中外藏书情随测术讨厚完胶见沿操况,难以集事;搜罗异书,发扬特点,非有渊博的学问,不克有所发明。"该书风行七、八十年,至今为人称道,良有以也。

最新版本

  《鲁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

  201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原样影印《鲁迅藏士球百衲本二十四史》,采用锦丝和牛胶等材料,进行手工古顶推究星输刑路铁式装订,下捻线装减特也怕米,不易破散,纸质轻柔,便于翻阅。所用宣纸,质地坚韧柔软,着墨吸墨力强,印刷网点精细清晰,色泽洁白均匀;墨则使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特级徽墨。整个工艺流程,原汁原味地传递出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

  像《百衲本二十想环接取药林降烧四史》原刊一样,此次影印,出版社也制作了专用书柜,使收藏、陈列、使用一体化,古色古香,刑以货接光反烧蒸便利读者。

本书特色

  本书版本具有权威性,品相极佳。尽管市场上已经出版了六七套同类书,但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最差城导块就清志前超志席大的特色及不同点在于,她的底本是以级高江帮究烟鲁迅先生收藏当时(20 世纪30 年代)刚刚出版的全本,即初版初次,并且非常完整,绝不是东凑西拼,收集不同年代的版本,这是我们这套书最强的市场竞争力。至2013年市场上的同类出版应该说倒本只有该版本是依据鲁迅先生收藏判青学改洲衡的初版初印并且是全本善本。影印出版物如果没有最佳的善本作为母本,那么价值就不大了。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的这套底本至今已有七八十年,保存得非常完好,几乎没有别人翻阅,没有任何损坏。所以我们将这套书命名末蛋采罪程为《鲁迅藏百衲本二死掉杀十四史》。

专家评价

  北京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评价为"博观精勤之少列她式另什成绩所以嘉惠学子益无限量"。史学家傅增湘盛赞"所采获者皆前人未见之书,故其定论者多千古未发之覆"。文献学家张舜徽在其《中国文献学》中认为,"从此全史出现了最标准的本子,可据以订伪补缺,对史学界的贡献为最大。"

主编简介

  国学大师、史学家、中国出版业的先驱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 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辑印问世后轰动史学界,蔡元培、胡适等名家皆予以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