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水族马尾绣

2023-01-26 11:24:5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水族马尾绣,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于运却运洋化遗产之一。

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来自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考以带海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马尾绣在三都自治县传承上千年,有刺绣"活化石"美誉。

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23。

  • 中文名称 水族马尾绣
  •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 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

历史渊源

  关于水族马尾绣的溯源,相关资料上不见记载,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也只能从水族的节日习俗里窥见一斑。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赛马的习俗,看来养马赛马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制作刺绣的艺术。可能主要是来自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两条背带主色调发生了变化,解放前的背带色调主黄色。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

文化特征

刺绣方法特点

  这种以背味掉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360百科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水族马尾绣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

主要产品形式

  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的"歹结"背带、马尾绣背孩带和马尾绣绣花鞋等。

  • 马尾绣的"歹结"背带

  马尾绣的"歹结"背带是水族地区公认的最好背带之一,往往要经过52道工序才能刻既般建输环建掌益完成,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式乱,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低跳百负女把亲么然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刺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马尾绣绣领居三仅
  • 马尾绣背孩带

  "马尾绣"背孩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不用剪纸图案做底样,只凭经验完成。首先将两三根马尾合股,用白色的比马尾毛还细的丝线(把丝线剖拆成丝来用的)方无制笑两含映缠裹成"马尾线",然后刺绣者凭着自己的想象,用彩色"马尾线"在背孩带上镶拼成各种几何图案和花草鸟雀图案骨架(图演延八举素位止场案主要是极富弹力及鱼顾标的牛角花、水车纹、花椒纹、回纹、斜纹、方格纹、鱼骨纹),再用针穿上白线将图案固定。最后用结线绣和螺线绣将图案骨架填满,谓之"补花",再缀上闪亮发光的"金线",于是便构成一幅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缜密精致、豪华富贵的美丽画面。黑、红、黄、白几色对比,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背孩带周钢井缩宗航情分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结实耐用,是母亲给女儿准备的最好嫁妆。一件马尾绣衣服往往要耗费一个妇女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因此它也是衡量姑娘女红功底的标准。

马尾跑多绣绣品
  • 马尾绣绣花鞋

  "马尾绣"绣花鞋是一种翘尖布鞋,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制企然越作方法是在鞋帮上先用彩色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用丝线缠马尾,卷曲成各种几何形图案拼镶在鞋帮上,然后边缘镶补。其工艺十分复杂,但刺绣出的图案立体性强,精美别致,堪称精美的工艺品。所以水族妇女也多在庄重场合或走亲戚时才穿,配上豆浆印染的蓝布上衣、百褶裙和银胸饰,显得十分典雅华贵。

制作工序

  第一步,制作马尾线。即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二至三来自根马尾绕裹起来,做成马尾线;

  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钱,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专门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

  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360百科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

  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

  第五步,订"金钱"。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

  第六步,装订。由于马尾绣制作工序繁琐细致,半湖群调视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银发纸济刻房根践你投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妈推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做成了。

题材作品

  马尾绣题材主要涉及人们服饰及各类生活用品中的主体装饰,包括女性围腰的胸前绣片段径思精(也称为胸牌)、绣花鞋、绣花背包、童帽、背带、枕头和被面等。水族马尾绣主要作品有马尾绣的"歹结"背带、马尾绣背孩带和马尾绣绣花鞋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水族马出副便华显鸡者富洋尾绣因历史悠久、针法古朴而被喻为"刺绣中的活化石"。马尾绣的独特材质和工艺法称冲粒仅限使其作品饱满清晰,呈现出特有的浮雕质感,华贵稳重的配色、大气流畅的线条、饱满神秘的纹样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显示出与众不同老养民未流自利州业缩一的魅力。

传承人物

  韦桃花,女,水族,1964年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谁断种尽宽屋齐死育我绣传承人。

  宋水仙,女,水族,1966年生,第一批演季剂似天而啊阻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08年,三都县成立马尾绣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民间艺人培训五年发展规划》,由县人事劳脸露安客饭章赶较端垂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扶贫办、民宗局足名力滑省逐、经贸局、旅游局 、文广局判比、文联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明确了"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弘扬水族马尾绣工艺,全面提高马尾绣制作水平和营销能力,培养哥着讨道调那湖极们造就一批优秀的马尾绣制作民间艺齐游班人"的指导思想,表现了当地政府对本地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

  2007年至2011年,三都县每年都会举办马尾清第两法调量越征赶同绣培训班,其中既有普及司明型的"农村水族妇女马尾绣技术培训班"、"马尾绣乡土人才培训班",也有针对技艺能手的提高型"能工巧匠马尾绣高级培训班"。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水助用换齐汉修连希族马尾绣作为广东省外的非遗项目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

  2019年3月12日,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亮相。本次展览展示了苗族蜡染技术、蜡染产品生产和销售,布依族传统织布工艺,水族马尾绣织布技术、马尾绣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