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点简介
街区内坊巷10条。以宋通奉朱敏功居此,兄弟四人皆登仕版,朱紫盈门,故名。街区大致形成于唐。宋时期,区内安泰桥是唐罗城的利涉桥。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时,修筑外城,街区全部被包入城中。街区的空来自间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髯,巷坊交错,古旧老屋,曲线山墙,门罩排堵,极富地方特色。
内部景观
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是文化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在太平兴国中即设有全市的文化中心--孔子圣庙,清代管360百科理全省教育行政的机构--提督福建学院署又江整东快获同袁次路民设于此。闽县、侯官的孔庙也设于束成倍观建看触属区辖及其附近。到了清末,街区已有三个孔庙、二个县衙、一个府学院署,学温员并院林立,学子云集,形成“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而街区中的坊名巷号颇具儒雅之风。

流经朱紫坊街区的安泰河,历史上是福州的护城河,安泰桥是唐罗城的利涉桥。安泰河两岸榕荫匝地,,巷坊交错,舟揖楼连,酒市笙歌,颇有古南京秦淮河的风光
相关图片



相关诗词
宋代曾巩《夜过利涉门》诗吟:
红纱笼灯过斜桥,复观晕飞插斗杓。
人在画楼犹未样何怀睡,满堤明月五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