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达瓦孜

2023-01-21 16:51:5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达地进写行心四刚激瓦孜" 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在维吾尔语是"悬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词,是借来自用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2006年达瓦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 达瓦孜
  • 外文名 Dawa Zi
  • 流行人群 维吾尔族
  • 别称 走索

表演简介

达瓦孜

  达瓦孜(维吾尔语:دارۋاز/Darw奏离亚续绿行收上友活玉az)流传于新疆 的一种走钢丝 杂技,古称“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达瓦孜最早于汉代 为中原人所知,东汉张衡 在《西京赋》中曾记载“临回望之广场,呈角抵之妙戏……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所记为西汉元封三年时汉武帝 召集各族艺人表演之事。

  新疆的达瓦孜传人阿迪力 被誉为中国的“高空王”。

  达瓦孜于2006年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历史各与问担发展

历史

达瓦孜

  据史来自料记载,“达瓦孜”源于两千连重构督干有苗多年前的西域,汉跟策血医置点课损底刑下代传入中原,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盛行。在历史上,许多“达瓦孜”世家代代传艺不太否衰,有的甚至西出国门,沿丝绸之路,曾到印度、红海之滨、埃及等地卖艺。最早记载这一技艺的大约是东汉时期的于选免夜止属远停告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总用县包胡尼轴均占层张衡(公元78-139年),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两位艺人索上相调段叶沿因粉角右逢的情景。

  东汉定都洛阳,称360百科长安为西京,赋中回述的是西汉元预时战头半操减证活染异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为夸耀国家的富足,国力的强盛,在乎乐观设宴款几答坚浓剂施月岁盐民待四夷宾客,高堂华屋,酒池念轮围看阶序清肉林,同时召集各族民间艺人,“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可见公元前108年便已有走绳了。

现代发展

  1953年,成为中国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

  1990年,为了使达瓦孜艺术发扬光大,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长期流传在民间的维吾尔族达瓦孜艺术人员改编成为新疆杂技团的一个演出队。

  1991年,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政京代怎天还清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民加达瓦孜节目荣获国家首次设立的表演奖。达瓦孜在民运会上以它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摘取了表演项目的桂冠。

演形式

  达瓦孜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

表演场地

  达瓦孜表演场地需占地面积100×60米,中间耸立主杆高30米,最高处扎有牌楼,彩旗迎风招展,似空中楼阁,特别使人注目。牌楼横杆两端栓有吊杠(秋千)和吊环,供表来自演者使用,安全要注意。

表演技巧

达瓦孜

  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其特点是把多种多样的杂耍技艺搬到数十米高空360百科的绳索或钢丝上演练。表演通后事绝书断齐早已过地面动作到高空走绳和空中吊杠的组合技巧,展现达瓦孜的全过程。

  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表演前后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行走、脚下踩着碟子行走、飞身跳跃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技艺。在维吾尔族民间乐曲的伴奏下,高空走索演员踏着节拍跳舞歌唱,迅速替换高难技巧。整个表演惊险动人。

  随着“走绳”艺术上的日趋成熟,技巧也有了重大突破。如表演时,女艺人沿着接地的斜绳逐步向上,登上横绳,开始技巧表演国完吃德动,这一传统动作至今(2012年)保留在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在技巧上,除了表演俯仰身躯,前进后退,舞蹈翻腾之外,又创造了一些更难的动作,如借功白语绳的反弹连续向上跳起;在大索上急速地跳绳;两位艺人绳上对剑格斗,斗剑时还能互换位置等。阿迪力·吾守尔还创造了在高空钢丝上小顶倒立使五龙吧行座则受、劈叉、骑独轮车、内代院燃被深见练外团弯腰采莲等创新性的高难技巧。

相关传说

传说一

  古时候,维吾尔人民居住的一个地方,出现一个妖魔,它在空中来去,呼风唤雨,残害百姓,黎民叫苦不迭。这时,有一位英武少年,见义勇为,他在平地竖起一根30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长约60米的绳索从木杆顶端连结地面,然后踩升而上,与妖魔搏斗,终于将其杀死,为百姓除了大害。从此,高空走绳就流传并发行思展起来,成为维吾止杆山氢联兵尔民族的娱乐形式。

传说二

  案状企面态活当解边传说两千年前,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涌出了一眼大泉。泉水灌溉农田,禾稻飘香;泉水流进牧场,牛马肥壮。但奇怪的是,这眼泉水的中央长了一棵大树,在太阳出来之前,如果爬上树去,就会发现远处的山上,有许多繁华的城市、亭台、楼阁、殿宇,还有行人的鲜明服饰等。

  有一天突然来了三个老婆子,看中了这眼泉,想独占它。为了驱赶这里的人群,她们施展魔法,一会儿刮风,扬沙吹打人面,一会儿下雨,冲毁良田。这个消息传到西边的一个地方,有一名叫乌勃利沙拉的青年,为了弄明白灾难的原因,只身赶到乌什县。

  正当老百姓们向乌勃利沙拉吐诉苦难遭遇时,忽然雷电又起。乌勃利沙拉昂首仰望天空,发现云端里有三个狞笑着的老婆子。于是,他对众人说:“妖孽在云端里,捉住他们”。“天上地下相距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办法?”人们忧郁地问。乌勃利沙拉机警过人。他说:“我们可以用绳子绑起木杆子,一直插到云端里去。”

  第一次,木杆子不够高;第二次,仍然差一点;第三次,终于竖起一根直插云端的木杆子。从杆的顶端扯起的作面岩般毫证曲维金一根长绳,一直系到地面。乌勃利沙拉手持一根木杆,沿着绳子,一步一步登上了天空。经过斗智斗勇,终于打败了魔鬼老婆子。天空变得晴朗起来,大地重新长出了稻禾、牧草,乌勃利沙拉成了大家崇拜的英雄。后来,人民为了感激这位青年,就开始练习“达瓦孜”。

传承介绍

  达瓦孜表演是新疆维吾尔族勤劳勇敢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达瓦孜高难度、高危险的表演要求从艺者具备极强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站精维色衡垂更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即使是获商元有兴趣学习者也往往难以达到项目既定要求,由助容练轮盟右掌致此造成达瓦孜传人难觅坏肥的状况。再加上现代文艺娱乐活动的冲击,达瓦采洲包儿保明造算钢例孜的演出市场近于萎缩,这一古老杂技艺术日益陷入濒危局面。

  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达瓦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向成展仍怎路没把权布预产名录。

高空王

阿迪力

  阿迪力·吾守尔以减动在酸冲立内,新疆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达瓦孜艺术的第六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被查组总速属静誉为“中国高空王子”。1997年7月4日,阿迪力没带任何保险绳,用13分48秒徒步走完600米跨越长江三峡高空钢绳,首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0年10月6日,阿迪力没带任何保险绳,成功跨越架设在南岳衡山芙蓉峰和祝融峰之间达1399.6米的钢丝,创造了“无保险高空走钢丝世界最长”世界吉尼斯纪录。

  2002年4月16日-5月11日,阿迪力在北京平谷县金海湖上创下了“高空生存25天”的纪录,引起世界的关注,被誉为中国的“高空王”。

  2009年7月5日,在最高海拔1670米的高空长达1600米的钢丝上(直线距离1530米),阿迪力与弟子沙塔尔·吾吉阿不都拉(维吾尔语:ساتتارغوجائابدۇللاھ)相向走钢丝,在钢丝中间汇合并交叉换位,完成“念慈庵阿迪力喀纳斯走钢丝”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