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椒病毒病酒个是由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60多种病毒引起的、军声林离仅著相境发生在辣椒的病害。症状主要有四种类型: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及畸形型。花叶型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环斑;黄化型叶片黄化或出现坏死斑;坏死型在叶片、茎秆上岀现褐色坏死斑;畸形型导致叶来自片出现皱缩畸形。
辣审椒病毒病一直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且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造成严重减产,产量损360百科失在20-70%。辣椒病歌云六世抗移沿际影毒病已由原来的次缺美分二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逐年加重,对辣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都可造成较大影响。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抗料主促油约威病品种为基础,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 中文名称 辣椒病毒病
- 外文名称 Pepper virus disease
- 别名 毒素病
- 病原 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等
- 为害作物 辣椒
爆发历史
19来自32年我国广东报道该病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报道了病毒病的毒源种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病矿始厂村农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360百科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成为辣(甜)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分布范围
病毒病是影响我松持氧得国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在美国、印度、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辣(甜)椒病毒病的发生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发病症状
辣椒病毒病发生后造成辣椒"三落"(落花、落叶、落果), 田间症状十分复杂。
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其一为拉第绍情半字举红吃养低斑驳花叶型,所占比例较大,这一类型的植株矮化,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脉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点,主茎和枝条上有褐色坏死条斑。植株顶叶小,中、下部叶片易脱落。其二为黄化枯斑型,所占比例较小,植株矮化,叶片褪绿,呈黄绿色、白绿色甚至白化。植株顶叶变小,狭长,中、下部叶片上常生有褐色坏死环状斑(褪绿变黄的组织上由许多褐色坏死小点组成环状斑),有来自时病斑部开裂,病叶360百科极易脱落。后期腋芽抽生丛簇状细小分枝。

常见防吸沿液原养接急的发病症状有4种类型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讲费来些代书动础观单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 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演穿实办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负学攻管排掌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 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 条上,病斑落感验案半件后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病原
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种,我国发现7种,其最主要的毒源是黄瓜花叶病毒 (CMV)、Capsicum mottl距所应斯计南伯论e virus 简称CaMV称辣椒斑驳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等。黄瓜花叶病毒 颗粒球状,直径28~30毫微米,引致系统花叶、畸形、蕨叶、矮化等,有时产生叶片枯斑和茎部 条斑。烟草花叶病毒 欢知八选肥守圆弦立颗粒杆状,直径280毫微米X15毫微米,双故常引起急性型坏死枯斑或落叶,后期心叶呈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茎部斑面或顶梢坏死。马铃薯Y病毒病毒在青椒上可引起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也可引起花叶、矮化、果少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报道的侵染辣言效酒争(甜)椒的主要毒源种类理报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以及六进万送新欢策片任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各种病毒所占比例因地区而有差异。中国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性状、寄主范围及症状分为辣椒黄色花叶型株系及辣椒枯斑株系。
黄瓜花叶病毒CMV可划分凯己调减啊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及带状株系。上述两种病毒分布广、寄主广泛、占辣(甜)椒病株的比率最大。此外,国内报道的还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 BBW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 mottle vi章rus,PeVMV)。
我国各地毒源不尽相同,如吉林省鉴定出当地主要毒源是CMV、TMV、PVY等;广东鉴定出PVY、CMV、TMV;辽宁鉴定出TMV、CMV、TEV、PVY等。中国台湾的辣执杆均看研基形椒病毒病毒源更多,已吧短求知除CMV、TMV、PVX、PVY外,还有辣椒斑驳病毒(Peppermottle virus, 段班支基穿点来石纪货句PeMV)、辣椒中型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剧吗讲需us,PMMV)、烟草中度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等。此外,有报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e virus,TSWV)亦可危害辣椒,但中国未见报道。
CMV是辣(甜)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占55%,可引起辣(甜)椒系统花叶、畸形、蕨叶、矮化等,有时产生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TMV占26%,主要前期危害,常引起急性型坏死枯斑或落叶,后心叶呈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或顶梢坏死。PVY占13%,在辣椒上呈现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并引致花叶、矮化、果少等症。TEV占11.8%;PVX占10.4%;AMV占2%;BBWV占1.4%。
关于引起辣(甜)椒病毒病毒源TMV、CMV和PVY等的性状参考番茄病毒病。
发病规律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很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蔬菜作物,主要由蚜虫(榉赤蚜等)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也可由种子带毒,经由汁液接触传播侵染。通常高温干旱,蚜虫严重危害时黄瓜花叶病毒危害也严重,多年连作,低洼地,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烟草花叶病毒的危害。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特别遇高温干旱天气,不仅可促进蚜虫传毒,还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黄瓜花叶病毒危害重。田间农事操作粗放,病株、健株混合管理,烟草花叶病毒危害就重。阳光强烈,病毒病发生随之严重。大棚内光照比露地弱,蚜虫少于露地,病毒病较露地发生轻。但中后期撤除棚膜以后,病毒病迅速发展。此外,春季露地辣椒定植晚,与茄科作物连作,地势低洼及辣椒缺水、缺肥,植株生长不良时,病害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栽培防病。在辣椒定植后,开花结果初期,采取每隔4行种植1行玉米的间作方式。因为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诱蚜的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热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还可使辣椒免受烈日的暴晒。

2、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种较晚熟、无辣味的品种抗病,如常种品种津椒3号、甜杂1号2号、农大40、中椒2号3号等。
3、种子消毒。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放入10%磷酸钠中浸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或用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再用水冲洗,或干热处理,80度处理24小时,70度处理72小时。
4、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早播,不要连作,多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将前茬作物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挖坑深埋。
5、减少污染机会。病毒病多由于蚜虫传播农事操作传播,可采用诱杀蚜虫法防治。
6、培育壮苗辣椒与番茄同属茄科,苗期生理大同小异,关键是要有健壮的苗相。辣椒健壮苗相在定植时应达到:
(1)苗龄不宜过长,应控制在70一80天。
(2)定植苗株高与植株横径相近,控制在10-15cm,具5一6片真叶。
(3)株高10一15cm时,茎基部直径应达0.5-0.6cm。
(4)叶片宽、厚、平、绿,茎尖嫩壮。
(5)幼小根系发达白嫩。
7、网纱覆盖育苗。早春育苗的辣椒苗龄需70-80天,夏秋育苗者也要经过60天左右的育苗期。在这段时期内, CMV 的侵染机会很多,如果早春育苗播种后,先在拱架上覆盖一层40-45筛目的白色纱网,再用塑料膜覆盖增温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毒侵染效果。白色纱网一来可以防止蚜虫接触幼苗, 二来白色本身又可驱避蚜虫。同时有纱网阻隔,也可减少其他接触幼苗传染病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