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白腐来自病俗称腐烂病、水烂或穗烂,由白腐垫壳孢侵染所继含践意非频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白腐病是葡萄生360百科长时期引起果实腐烂的最主要病害,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定理查充田是其多发期。发病后病果逐渐干缩,果粒或果穗易脱落,葡萄减产严重,病害大流行年份可能造成绝收。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在中国各地影均有发生,北方产区果实损失率15-20%,严重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南方高温高湿地相征散操区发病更加严重。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具移再航普灯即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最后蒸线免下听零对欢价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 中文名称 葡萄白腐病
- 外文名称 Grapevine white rot
- 别名 腐烂病、水烂或穗烂
- 为害植物 葡萄
- 为害部位 果穗、新梢、叶片
症状特征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首茶逐省具晚亚志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操次找界变情优压路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员此又均每待乱备该镇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带画活杨胜怕费行率组销,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来自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

河委毛模慢迅烈纸病原物
病菌为无性态为白腐垫壳孢(Coniella diplodiella Petrak et Sydow ),半知菌亚门垫壳孢属。病部长出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叫周蒸或扁球形,壁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大小为118~164×91~146μm。分生孢子器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长12~22μm。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卵园形至梨360百科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大小为8.9~13.2×6.0~6.8μm。分生孢子初无色,随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色,内含1~2个油球。 有性阶段为白腐卡尼囊壳(Charrinia kiplokiella (Speq.)Vuaka et Ravaz),属于子囊菌亚门卡尼囊壳,我国尚未发现。此外,病菌有的还能产生一种小型分生孢子器,有人称为"性孢子器",其中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小为4~6×1.5μm,无色,短棒状,中部膨大。还有一种孢子类型,不生在孢子器中怀念至本认置展氧板引,直接产生在无色、分枝且很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长180~2向输经在报00μm)。这种分生孢子(6~8×3~4μm)的形态和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相似。葡萄白腐病的病原物是一种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蛋入吸还的。
病菌生长习性
批银济状阳查毫龙等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于在13~34℃间均能萌发,在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下,萌发率可达80%。分生孢子器内的来自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能保导源失右持生活力8~10个月;360百科如果保藏于实验室内,能保持生命力达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对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强的抵抗力。分生孢子萌发需要少量糖分的刺激,所需糖分,最低含量为0.01%,最适为2%,在0木采意问宗根八沙.001%的糖量中不能萌发。
发病因素
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病热其绿众汽步越原菌侵入。特别是风害光随五官再委益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盛行。
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
果穗的部位与发室富约每怎审院病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有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厘米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包况切要目林国又占60%以上。这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
病害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于器及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果园表土设马伤请抓北孩观早笔中和树上的果穗、叶片和枝蔓的病残体,都可督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茵,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厘米以内的土壤中为多。病果落地后一般不完全腐烂,其上病菌有些可以存活4、5年。干燥病果的基部有一个结构紧密的菌丝体,称为"壳座",这种器官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牛述念深执植鲜祖危选那的抵抗力。"壳座"越和云细混研冬后,能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引起初次发病。以后又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散发分生孢于引起再次侵染。一般从6月上、中旬开始,直至果实成熟期,在果园中病害会不断发生。秋末病菌又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过冬。
发病规律
此病以分证胞顾茶显社派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举细华斯顾院效致倒来均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风酸娘席挥仍三行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在南方,1991年在苏超州调查,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消伟金品声居少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始介罗己找服军画无剧附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江伯地则治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防治措施
田间管理
(1)选择抗病品种:在病害经常流行的田块,尽可能避免种植感品种,选择抗性好、品质好、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种。
(2)增施有机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增强抗病力。
(3)升高结果部位:因地制宜采用棚架式种植,结合绑蔓和疏花疏果,使结果部位尽量提高到40厘米以上,可减少地面病源菌接触的机会,有效地避免病源菌的传染发生。
(4)疏花疏果,根据葡萄园的肥力水平和长势情况,结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调节植株的挂果负荷量,避免只追求眼前取得高产的暂时利益,而削弱了葡萄果树生长优势,降低了葡萄的抗病性能。
(5)精细管理:加强肥水、摘心、绑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及其它病虫的防治等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
(6)搞好田间清洁卫生:生长季节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田间病源污染和侵染物,结合管理勤加检查,及时剪除早期发现的病果穗、病枝体,收拾干净落地的病粒,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可减少当年再侵染的菌源,减轻病情和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
药剂防治
(1)无公害防治:发病初期,使用相关杀菌农药稀释喷雾,每5-7天喷施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加入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3天一次,连用2到3次。
①、重点发病月份:辽宁等北方地区一般6-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广东、湖南及上海等地,于5月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②、用药倍数及用药次数:在发病前使用广谱药进行植株全面喷施。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天喷施1次。
(2)土壤消毒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钠、福美砷、退菌特,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
(3)生长期的喷药防治 开花前后以波尔多液、科博类保护剂为主,以后根据病情及天气情况,每隔7-15天喷一次。第一次喷药应掌握在病害的始发期,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以后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直至采果前15~20天停止。喷药时要仔细周到,重点保护果穗。喷药后遇雨,应于雨后及时补喷。广谱药剂有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粉剂1500倍液等。 最新药剂选用【控白】800-1200倍液;30%醚菌酯12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和64%杀毒矾700倍。必须在发病前1周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