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诗歌读本

2023-03-05 19:29:3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诗歌读本》是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她低品句达煤,作者是钱理群,洪子诚。

  • 书名 诗歌读本
  • 作者 钱理群,洪子诚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 页数 299 页

基本信息

  主 编眼类,张桃洲,徐志伟 编

  版 次:1

  页 数:299

  字 数:130000

  印刷时间:2010-10来自-1

  开 本:大32开

  纸 从久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63399659

  包 装:360百科平装

内容简介

  钱理群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主编的《诗歌读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下周将全面上市。在诗歌已逐渐远离人们生活之时,这套丛书则从学前卷、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直至老人儿童合卷,多卷本为不同年龄段读者选编优秀诗歌作品。如初中卷针对少年时期这一人一生中感觉最敏锐,情感最丰富,想象战粮征铁统服力最活跃,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将该卷的诗歌定位为"生命幻想曲",以生命母题组织单元,展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历史的关系,并进行详尽的导读。又如老人儿童合卷,是人的生命的一个合题:老人与儿童相遇。这也是诗画光内谁扬站教的一个合题:老人和孩子一起读诗。该卷命名为"憩息诗乡",诗分"天道"、"人心"、"童心·童趣"三篇,而且全选中国古典诗词,这都有返元、归根之意。

图书目录

  总序:让诗歌伴随一生(钱理群)

  上编 现代诗鉴赏

  序 写给本卷的读者

  第一单元 圆宝盒(现代诗的多义性)

 代探走无些把虽 圆宝盒(卞之琳)

  镇专刚全望尼危过秋(杜运燮)

  黄昏(骆一禾)

  犀牛走动(南野)

  菠菜(臧棣)

  波浪的一个曲面(简宁)

  步入(弗罗斯特)

书径妒唱百圆府单增胡青  二月(帕斯捷尔纳克)

  挖掘(希尼)

  第二单元 春之舞(风格)

  天狗(郭沫若)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

  十二月十九夜(废名)

  五月(穆旦)

  春之舞(多多)

  终端机(林耀德)

  女儿(黄灿然)

  烦闷(之二)(波德莱尔)

  两只梨的研究(史蒂文斯)

  第三单元 一支歌(韵律)

注投感转己错  我从CAFE中出来(王独清)

  冰湖坼裂·圣山·圣火(昌耀)

  亚洲铜(海来自子)

  悟雨(西渡)

  小镇的萨克斯(朱朱)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惠特曼)

  一支歌(塞弗尔特)

  疯狂的石榴树(埃利蒂斯)

  第四单元 照相簿(抒情方式)

  诗三首对读

  蛇(冯至)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鹿的角枝(昌耀)

  明月降临(韩东)

  照相簿(张曙光)

  豹(里尔克)

  鱼(毕晓普)

  第五单元 诺日朗(结构层次)

  春(穆旦)

  蚕马(冯至)

  雨景(朱湘)

  诺日朗(杨炼)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雪的教育(桑克)

  荒原(节选)(艾360百科略特)

  黑马(布罗茨基)

承松肉自讲令兰家金革  下编 中国古诗词鉴赏

  序 写给本卷的读者

  第一单元 涵泳讽诵

  涉江(屈原)

  八员宪终约著皇搞武声甘州(柳永)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

  第二单元 想象还原

神同带挥混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

  踏莎行(欧阳修)

  踏莎烧周绍谁鸡富远围达众争行(秦观)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黄景仁)

  第三单元 知人论世

  橘颂(屈原假察材啊妒编异六检材)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定风波(苏轼)

  第四单元 以意逆志

  买花(白居易)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越色为破吗灯革汉其五)(杨万里)

  尼号势急鲜导今装务水龙吟·登建康赏苦京冲得限秋找接杀心亭(辛弃疾)

  西最对联东当议可凯郊落花歌(龚自珍)

  第五单元 咬文嚼字

  咏怀八十二草但记本五学风首(其一)(阮籍)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戏答元珍(欧阳修)

  登快阁(黄庭坚)

  苏幕遮(周邦彦)

  第六单元 求同策今执事养帝损川探异

  燕歌行(高适)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陈维崧)

  长相思(纳兰性德)

  [正宫]醉太算诉候规纪氢言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第七单元 多元解读

  黍离(《诗经》)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疏影(姜夔)

前言

  奉献给读者的这套《诗歌读本》,共分六卷:《天籁之声--学前(0-6岁)卷》,《成长之歌--小学(7-12岁)卷》,《生命幻想曲--初中(13-15岁)卷》,《心中的诗--高中(16-18岁)卷》,《诗道寻踪--大学(19-22岁)卷》(此卷读者可含大学毕业以后的青年人、中年人),《憩息诗乡--老人(60岁以后)儿童(7-12岁)合卷》。

  读者不难看出我们的"雄心":《诗歌读本》的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我们的编辑理念是:"让诗歌伴随一生。"

  读者自然要问:你们为什么要编这样一套书?你们如何编这套书?

  我们的编辑灵感,来自中国的"诗教"传统。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民族,特别是希腊、印度这样的古老民族,都有一个诗教传统。

  所谓"诗教",按我们的理解,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说,也是更接近本义的,就是要以诗来管理、教化社会,以诗治国。这就是《诗大序》所说:"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于诗。"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治国理念,即对人心、民心、民情的重视。观人心、民心、民情的最好途径,就是听其声,所以又有"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之说。这就是所谓"诗可以观"的功能。按儒家的理念,诗的最大功能还是对人的精神的引导、教化,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也就是要通过诗歌的吟诵,发泄不满和悲苦,使情绪得以平复("诗可以怨"),然后,通过诗的移情兴发、潜移默化的作用,涵养人的中和之性情("诗可以兴"),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就可以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与和谐("诗可以群")。

  对这样的儒家的以诗治国观,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也有尖锐的批评,这里不作讨论。我们注重的是其中的一个合理因素,即对人的心性、内在精神世界以及人伦关系的重视,强调诗歌对提升、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移风易俗的作用。由此,我们想起了人们已经熟知的"人诗意地栖居"的理念,这样的联想大概是有道理的。

  一位中学老师对这一理念作了这样的阐述:"人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首先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生活在一个世俗化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丑陋和污浊的世界里。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每一个人还拥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位老师说,"为了一种诗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阅读诗歌的"第一条理由"(马小平:《走近诗歌》)。

  这自然是有感而发:今天的中国,人的情感的沙化,趣味的粗鄙,精神的沉沦,心灵的扭曲,人伦的丧失,人际关系的冷漠,都已十分严重,构成了真正的民族精神危机、社会危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作为普通的教师、学者,普通百姓,总体上会有无能为力之感;但我们还可以"救出我自己",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至少可以在自己和周围的小圈子里,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这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恰恰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精神失落的现实的补救。而要创造有意义的诗意的生活,最重要也是最简捷的途径,就是阅读诗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