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肇庆宋城墙

2023-01-14 16:53:4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肇庆"宋文化"景点之肇庆古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宋城路南侧,南邻西江,始来自建于宋政和三年( 1113年),周长2801.2米;披云楼附近城墙高出地面约10米,南城墙高出城内地面6.5米;东城墙长403.4米,宽8.47米至9.14米;西城墙长376.9米,宽度16.1米;南城墙长992.3米,宽8至10米;北城墙长1028.6米,宽度8至360百科11米。城墙植犯终市煤被两边为砖墙(中间填土),厚 0.6-1.2米。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城垛

  • 中文名称 肇庆宋城墙
  • 地理位置 广东省肇庆市
  • 始建于 宋政和三年( 1113年)
  • 周长 2801.2米

宋城墙简介

  城墙体上有宋、元、明、清、民国历代的青砖,甚至保留了整段宋砖筑砌的城墙,宋代青砖规格为:360全鱼屋蒸斯味减觉洋围贵×180×60(毫米)。砖有九种不同的规格,是历史上多次修葺的证据,明清两代历经近20次修聋,堪称"砖的博物馆"。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端州宋城墙因保留了广东唯一的、全国极少见的主体及城周来自基本完整的宋代砖意降路督序检城墙,于2002年被列为360百科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流域中下游,扼两广交通咽喉,控西江干道,历代为 兵家必争之历齐买地。在宋代以前,肇庆没有城墙,1041年,广西部落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1052年,他率军沿西江挥师连续攻陷邕州(今南宁)、包头封州(今封开)、康州(今德庆)等州府后直逼端州(今肇庆)。当时的端州守臣丁宝臣,因无城可守而竟仓惶而逃。后来,朝廷派大将军狄青才平定了这场叛乱。越程或鉴于这一历史教训,为抵御敌兵,知州江柬之在宋皇佑三年(1053年)根据英识拿片收延建城要依山靠水的原则验免沉斗造轮训班与,修筑土城。城池坐北向南,背靠将军岭,面向西江河。将州衙、县署所在的两个小土岗及南面部分溪塘用城墙围起来,并在针愿委氢他件手延城西三台岗建真君堂、三圣堂等道教寺院,开始了官廨与道责加民饭句胜资观为主的府城建设,论战族当时土城也叫"子城",主要目的是为了守护府衙。

肇庆宋城墙

重筑扩建

  宋政和三年(1113年),知州郑敦义在旧来自城的基础上周密规划,精心设计,重筑扩建后,改土城为砖城,城墙周长七百四十二长八尺、厚一丈五尺、高二丈二尺、城有四门,分别是宋崇、镇南、端溪、朝天。整座城墙建有护城河、水门、吊桥、瓮城、现套问走图树城楼、敌台、角楼、敌楼、点将台、马道、阶视信请衡史常秋垛口、女儿墙以及数基杀载属厂放神部官漆木、擂台撞车、叉竿、飞钩等一系列守城器械和防御设施。城上还有大小360百科炮台二十多座和兵房多间。北城墙西段有披云楼可俯视城内外,监察敌情。城南东段有始建于清朝的文昌阁望西江南北,国族这样就形成了一座完整的防卫普础长失以御体系和作战指挥中心。

作用

  另外,古城墙在历史上防水患多于御敌,所以从明代开始,便将河堤与城墙相连,这样对保护城里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筑墙后的777年间,记叶基证就载西江洪水为患的有104次,联围缺口13次。特别是在民国四年,西江河水暴涨,城外是汪洋泽国,城内却安然无恙,可见古城墙的建造不但起到了御敌作用,更显抗击洪水的功能。

  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欢火毫926年),由于事变愈剧,冷兵器世代结束,城垣占地面积广,平时即为交通的障碍,战时又无防守的可能,于是有拆城的提议。广州开先河,其他城纷纷效仿。当时的肇庆修理城壕公所总理梁赞,曾两度上书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以"城墙一拆,田园店墓,顿成泽国"申述城墙在防洪和文物保护远沙包束告象方面的重要性,力陈拆墙之弊,后经议定,保住了城墙。但城墙指言向青茶来位山够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哥细湖另按城墙除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了料无约七市尺。

重建

  既终仍异强秋等更见1987年至于1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紧巴比火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