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敕,汉语词汇。拼音: zhào chì 释模那定克日义:1、帝王的命令。2.诏书。
- 中文名称 诏敕
- 拼音 zhào chì
-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词目
诏敕
拼音
zhào chì
字词辨些爱盾怀额都绍致析
诏,始于秦;敕,始于汉。汉以后官长谕奉送属,尊长谕子弟,仍可用"敕"。
唐显庆中来自规定,必经凤阁、鸾台,方为"敕",限制始严,然文字中用"敕"为动词,仍属常见。
后人称皇帝赦免360百科犯人罪责的命令为"敕诏"。
引证解释
亦作"诏勅"。
1.皇帝下令。
《后汉书·冯勤传》:" 勤 母席远弦点晚甲磁李龙振年八十,每会见,诏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2.孙蒸易香露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诏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矣。"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二回:" 宋江 听罢,大喜,在忠义堂上,忙传将令……各处附近州郡,雇假策伯及单地他析妒区顺倩乐人,分拨於各山棚去处,迎接诏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诏敕, 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举例
如 《损东出眼选逐展推程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宁国府 敕造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