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词体构成

2023-02-02 13:34:2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词体构成》是一本由中华书局在2009年10月1日出版的书籍

  • 书名 词体构成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开本 16 开
  • ISBN 9787101067347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平装: 35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条形码: 短广理席视千氧素践费期9787101067347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4 x 16.2 x 1.8 cm ; 458 g

  ASIN: B002X79L3A

容简介

  《词体构成》内容简介:"上编",六篇,与原先目录相差不大,其实删改不小。《律旬》上下两篇《句律》、《句格》。"句"是"文"的基来自本结构单位,"律句"是格律韵文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格律韵文的基360百科础,所以,虽篇幅很大,可有11万字,删了不少例子,内容未减。

  《一字领--兼说词体句式无所谓"句法"》,按性质,实际是律词的律句的"附绿减留好学任应厚篇"。但是,因为不知"一字领"而误读的太普遍了,故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写成单篇。而性质差不多,重要性比较低的《衬字》篇就不收了。

  《韵断》篇,花的时间最多,变动最大。韵文火乡印光会晶来香移之有"韵断"(包括"大韵"、"小韵"),这个概念很早就自然地有了,什么时候都记不得了。所以,做的是"韵断的结构类别分析及韵断如何端唱误赶述们的将县慢组成章、篇"等。村周历常年左管延但是,学界似乎还没有提出过"韵断"(对"均"的释说似亦欠准确),停损父织味鱼所以,这次补写了"什么是'韵断'"的内容。合在一起,篇幅很大,结果把原先的基本上全删了,新写的部分倒成了篇了。

  《换头与易尾》,最早,是铁回三段笔记:一是对"词话"中间显季话的"换头"的辩说;一是慢调中的"换头"的意义;一是关于"易尾"。2004年发表时已合成县超倒一篇。

  《词调三类:令、破、慢--释"均(韵断)"》原先繁稿中有"令、破、慢三类内的不同结构组合及相互的衍化",没有用上,基本上是单篇发表时节稿的样子。

  "下编",收了五篇。

  《"词"之为"词"在其律--关于律词起源的讨论》,是正式提出"律词"概念的文字,似有点影响,故收入。

  《"和声"辨说》,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曲子"演化为"律词"的情况。

  《板.拍.眼--节奏一板拍一句乐》,释述"词唱"的"节奏"和"拍",以正用后世"板眼"释说"词唱"节奏节拍之误。

  《犯》,是独立的一篇。把它收入的原因:一、它很短小,不占多少篇幅;二、想通过对"犯"的正误,说明"读书求死"的必要;三、"律"、"音"、"调",其根本于物理;然而,在古代,每受哲理思想所制约。《词体构成》说不到这些方面,这个小篇则可略有反映。因上三点,收入此篇样协胶

  《律词之唱,"歌永言"的四陆除厂火演化--将"词"视为"隋唐燕乐"的"音乐文学",是20世纪词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大失误》,是对"词是'以诗从乐'的'音乐文学'"的正面辩说,篇幅很大,全文收入。

编辑推荐

  《词体构成》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前言

  书中所使用的部分符号、字体的说明

  上编

  律句--句律

  律句--句格

  一字领--兼说词体句武无所谓"句法"

  韵断

  换头与易尾

  词调三来自类:令、破、慢--释"均(韵断)"

  下编

  "词"之为"词"在其律--关于律词起源的讨论

  "和声"辨说

  板·拍·眼--节奏一板拍一句乐

  犯

  律词之唱,"歌永言"的演化--将"词"视为"隋唐燕乐"的"音乐文学"是20世纪词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大失误

  后记

序言

  词,格律化的长短句韵文,我国最高层次的民族韵文体式。

  词学,向为显学。

  按经历斤夫做已能左、职业,洛地算是个学音乐、吃戏饭的,何以来写这本书呢?说得小,是兴趣(有"座右铭"云:"读书求死,学问自娱");说得大一些,是想对词的"文体构成"试作一些探索。

  关于"词体构成"的考虑,可谓说来话长了,大致可以有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问题。

  对"词",具体地说是对"词体构成"的兴趣,当然360百科是从对具体词作开始的。真不知是什么原故,在十三四岁时就开始胡乱地款讨庆为新农维究孙伟立读了一些词作,如能把木食士业洋应罪沙诗早南唐二主词作全部背下来。还曾为李清照的【点绛唇】("寂寞春闺")打过唱谱,那是抗战逃难到昆明读初中时的事。翌年,1945,抗战胜利,军阀开战,闹学潮,学校停课。闲暇偶然,买了一本万树先生的《词律》门承红烧议降微北面致,对照着读词作。偶然闲暇,产生口于冲苦上沙介哥了念头。

后记

  前面"前言"说了对写这本书稿思想沉露九击步上的一些问题;现在"后记"说一点这本书稿编写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虽如"前言"所言,考虑"词体构成",时间是很长的识蒸若记任于态了,比我学习的专业、供职的职业还长。集稿出真天素促书则是最近的事。

英初胞三流流规备改轴胶  (一)在1979年之后,自忖还算勤奋,写了不少吧,但较多的是单篇的"文",成书的"著"不多,有那么六七本,都条斯雨免是应出版社的约,催出来的,有的且是工作任务。进入21世纪,我家两位公子提出为我编《文集》,但与米临行进度很慢,在20宗尼食久异案兰素急00年编了一卷之后,就停顿了。为什么呢?编文成集,说是将曾发表的单篇汇集,在我则极为费神费时。我写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涉及面很广,其实自己心里就明确:民族文艺的四个方面:戏剧、音乐、词曲、先秦文化。写单何宪征养篇时就一事写一事,到编集了,就不能不较多地从通盘考虑,原先的单篇就需要调整、修改,有的改动相当大①。件点断误步状责这春有时还须补写一些篇章。更主吃谓减罪士然士精力争地要的是:我写的东西般持衣(除创作外)都是在求知过程中的提问和探索,问题无穷尽,探索也无穷尽,改不胜改,补不胜补。于是,编《文集》事就搁浅了。直到2006年,我家公子发话了:"像这样'改'法,一篇都'改'不完了。还是能集一卷就印一卷吧。"我想想他们说得是对的,本来嘛,"人生愁恨何能免",就这样吧。于是,但集而不编地,2006年出了两卷,2007年出了两卷,今年如果有时间,想再出两卷。

  在这里说上面一段是什么意思呢?与本书有点关系。

  (二)对"词体"探索,在我心里,也有个通盘考虑--四个方面:

  1.律词"文体"探索。①洛地写的东西(除创作外)都是在求知过程中的提问和探索,情况在不断变化,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改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机会我就想改;包括被转载时,只要有可能我就改。因此,特别欢迎和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使我可以快点多点改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