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苏亭在藤县县城北流河东岸。亭四方形,砖木结构。后来年久亭毁。现亭为重建,钢筋混凝土构筑,单檐歇山顶,级周琉璃歇山顶,琉璃瓦盖,亭周栏杆。
- 中文名称 访苏亭
- 地理位置 藤县县城北流河东岸
- 形状 四方形
- 构筑材料 ,钢筋混凝
来历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知县温鹏羽中认为苏轼、苏辙、苏过兄弟越国较杆雨斤映衣叔侄三人相会在藤永趋企州是一件罕见拘兰埋举的事,应建亭纪念,于是便在该年十二月于东山浮山亭下来自兴建访苏亭,历时一年多建成,该亭竣工时适遇广西巡抚梁章钜罢官归福建,从藤县经过,他步到亭前看见有府耐块决优霉匙楹联一首:
欢迎学士南来,夏日有荔枝三百;
笑送浔江东去,春天采红360百科点几枝。
梁章钜诗兴即起,即为访苏亭撰一联: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英路助美 我为设提过客,空江一和养律攻思写投应曲向谁弹。
后又代也永斗姚若虚撰一联:万里赴琼儋,夜起江心弄明月紧轮影侵把盐章缩;
一亭抚笠屐,我从画里拜短委质胡手维农先生。(亭内有东坡笠履图)
道光二响德十一年(1841年)五月,梁章钜由广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七月抵任,而访苏亭这时刚开工约半轻苗钢念石年。所以,梁章钜不可能在"该亭竣工时""从藤县经过"而因今改纪儿读题写楹润雄举联。(见梁章钜:《退庵自订年谱》,见《归田琐记》,中华书局)
重建
民国六年,邑人何亮辅集资重腿战霸叠建,"十年内乱"再毁。1982年县人民政府拨于上当飞多调志积款再复修,并在亭前建花渐另似属处巴挥白想圃。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从广东惠州再次被贬到儋州昌化军安置,与幼子苏来自过离燥局巴惠州经梧州至藤州。这年,他的弟弟苏龙缺夫益呢辙也被贬到广东雷州。5月1盟草一铁架践础占坚福黄1日兄弟叔侄在藤州相会,并作了诗留念,还在藤州住了一月多,然后同行雷州而别,元符三年(公元360百科1110年)苏轼遇赦北还,当时他已是六十五岁,回到藤州时正是九月中旬,又在藤城住下,并与藤守徐元用同游浮金堂,并留下了《浮金堂戏作》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