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金石",也叫"织金锦"。
- 中文名称 纳石失
- 所属年代 元代
- 类别 丝织物
- 别名 织金锦
正文
一种以加金艺术为主来自体表现的丝织物,包括以片360百科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以及绣金锦缎。元代前后借指中国镇海等地汉族与回鹘族织工生局吧错产的同类产品。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大约始于战国,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唐宋术反设为血案怎报挥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但是织金锦缎的真正流行,要到女真人统治中国北部以后才开始,到元代则达到极盛。唐宋丝织物以色彩综合为主的艺术风格,至源双此一变为用金银线来作主体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北方少数民村互门问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装饰爱好和广漠环境等因素有关,另一原因是这些民族的上层人物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黄金。中国史书有金代只保父观迅婷效安约大量使用“拈金锦”(即圆金锦)的记载,仅宫室布置就用织锦工人1200人工作两年。马可·波罗游记则说元代用织金作军中营帐,绵延数里。但拉待钢视顺现存出土或传世的遗留品不多。新疆盐湖元代墓葬妒酒远关预乙天取孙伟破出土的丝织品中有两件:①拈金锦残片:纹样为一菩萨像,修眉大眼,隆鼻小口。头戴宝冠,自肩至冠后有背光(图1 )。经线有单状经、双经,纬线分地纬(棉纱)、纹纬(双股圆房答编纸顾的得财价金线)。单经与纹纬交织成 斜纹,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经密为65根/厘米,纬密为40根/厘米。圆金线是用金箔绕于丝线外围制成。②片金锦:纹样为满地花类型,以开光为主体,穿枝候市续听莲补充其间。线条流专阶改观发岁畅,绚丽辉煌(图2 )。经线也分单、双经。单经直径为0.15毫米,双经直径为0.4毫米。 纬线分为纹纬(片金、彩纬)和地纬。片金是用金箔粘于皮子上制成,宽仅0.5毫米问武流配宪左右。彩纬是丝质,直径为0.6~0.75毫米。地纬是棉纱。单经与纹纬、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显花处双经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甘肃省漳县元代墓葬群出土的纳石烈却甚现活际失品种较多,有“妆金天马纹换务得尼袁较锦”、“褐地团花妆金锦”、“妆银簇花纹缎”等。故宫博物旧顶触严侵威院陈列的元代团龙凤龟子纹绿宣逐岁晶县新氢纳石失和缠枝宝相花纳石失都采用纬地纬花组织。

参考书目
沈从文:《龙凤艺术》,第一版,作家出版社,北京,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