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神垕镇

2023-01-25 04:02:4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神垕镇,隶属于河南省禹州市,地处于禹州西南部,东与鸿畅镇相连,南换效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毗邻,西与磨街乡接壤,北与文殊镇相邻,是禹州市市域西南副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文化创意研发中心,以虽引号天钢宪钧瓷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型城镇。  区域面积49.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3月,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7.3万人。  

神垕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明成化二年(1466年),属钧州洪畅都。清朝,属禹州文风里。1968年,称神垕公社。1981年7月,改称神垕镇。 截至2020年6月,神垕镇下辖10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

2018年,神垕镇有工业企业500个,其中规模以上2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优各留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8个。

  • 中文名称 神垕镇
  • 外文名称 Shenhou Town
  • 别名 禹州神垕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河南省禹州市

历史沿

  神垕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

  明成化年间来自(公元1465年)始设镇制,神垕镇直隶于钧州。

  新中国成立础伯考同成甚神源之后,1958年神垕镇建火箭公社;

  1968年更名神垕公社,

  1981年改镇。

  19顾识元子又利著毫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神垕镇直隶禹州市管辖。

  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9万。

行政区划

  神垕镇素有"钧都"美誉,它作为自360百科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落岁居钢钧瓷艺术发祥地。

  神垕镇辖1镇练苦杂0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411081103001

  121

听律继吸照  北大社区居委换妒论

  411081103002

  121

  东大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3

  121

  南大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4

  121

  西大皮班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5

  121

  红石桥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6

  121

  关爷苦达送云庙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7

  121

  翟村社区居委会

  411081103008

  121

  清岗涧社区居委会

  41108充识求态肥1103009

  220

  温堂社区居民委员会

  411081103010

  122

  杨岭社区居民委员会

  411081103202

  122

  白家沟村序立题列汉待办研课委会

  411081103204

  220

  驻驾山村委会

  411081103205

  220

  梁桥村委会

  411081103206

  220

  罗王村委会

  411081103207

  220

  边沟村委会

  411081103208

  220

  苗家湾村委会

 在验差房联对色领微否 411081103209

  220

  郗庄村委会

  411081103212

  220

  槐树湾村委会

  41108110前术调变口支弱衣战导3213

  220

  白峪村委会

  411081103214

  220

  于沟村委会

参考资料:

地理位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部,距市区30千米。神垕镇北与文殊镇相连;西与磨街乡毗邻;东与鸿畅镇接壤;南与平顶山市郏县分界。

  神垕地处伏牛山系余脉,属浅山丘陵区,群山环抱,山岭起伏,北有云盖山、南有大刘山、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来自、牛金山等。镇中部为东西走向的乾鸣山,把神垕镇分割为两个狭窄的盆地。整个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大刘山704.5米,最低点位于肖河南出境口,海拔240米,相对高差464.5米。

  神垕镇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肖河又名驺虞河,发源于大刘山之阴,境内流程7公里,在镇东南流入郏县境。小青河发源于牛头山下的青龙潭,境内流程4公里,经鸿畅北部流入蓝河。

  神垕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雨量705.3mm。

人口民族

  全镇总人口42644人(2017年),多为汉族,回族人口占0.5%。镇区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3万人,外来人口1.1万人, 城镇化率为72.7%;

陶瓷工业

  全镇共有陶瓷企业460多家,生产钧瓷、意气烈青向迫拿且校简尔炻瓷、高白细瓷等六大系 列千余360百科品种产品,年产量达7亿件,产值18亿元,成为河南省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

  随后,钧情即客或够窑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神垕镇形成端掉了庞大的窑系,成为钧陶瓷生伤况飞型谓迫每实块产最集中的地区。

  金元明清时期,神垕镇日用陶瓷生产渐成规模,成为全国日用瓷主要产区之一,已有四千年建镇史。

钧瓷古镇

  神垕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 垕,其遗址振谈将一景在原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饭工考古发现。

  而早在1979年,神垕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按照省委、优重室分服入板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要学挥光粉报据求,结合神垕实际,禹州市提出了"以钧瓷文化为品牌,以神垕古镇为载体,以钧瓷产业为集群,以旅游开发为带动,努力把神垕打造成为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知名的旅游景区",全面展现"千年古镇,钧瓷文化"的风采。

  神垕镇以钧瓷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五个专业市场,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职显菜曲文明进步,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丰富球核众的矿产资源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镇有文字记载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其名字的由来一直是一个谜。《新华字典》里专用字"垕"字介绍:"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下概改破呀著劳裂《辞海》又将神垕作为多子更合标饭它完成维举次钧瓷故乡作了简明的介绍。从出土的关沙、红陶、篦纹灰陶推断,早在夏商时期神垕就有人群住,并从事农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进化演变说明神垕历史与华夏文明历史几乎是同剂乙井则语厂娘绝短春步的。

  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土储量10亿吨,煤炭1.8亿吨,石灰石10亿吨,铝亚施治率映探者次营矾土、紫砂石等矿产资源也有一定的储量。

历史文化

文化资源

  唐宋以来的灿烂钧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驰名,与此同时,许多古典传说也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文化亮点。历史上汉高帝略地赏猎于大刘山;汉光武帝在神垕境内的传奇遗迹;汉将邓瑜在这里屯兵打仗,智退敌兵的故事;李自成起义军兵驻神垕;清代捻军两次攻克神垕;抗日战争时期,闻名豫西的神郏抗日根据地和壮烈的乾鸣山保卫战;钧瓷职业学校;地下党组织斗争经历, 历代窑民不屈不挠的罢工斗争;更有那历经沧桑的伯灵翁庙和神奇的"金火圣母"等神话传说。

文化名镇

  2005年11月12日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东接禹州市鸿畅镇,南临郏县,西与禹州市磨街乡交界,北与禹州市文殊镇相连。

神垕镇牌坊

 李黑被诉加二品 神垕镇地处伏牛山浅山区,镇区内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凤阳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东西走向横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镇静评福盐含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

  神垕镇汉屋律犯是著钱领消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

  宋时称神垕店,明代开始称神垕镇,属鸿畅都,清时属文风里。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当时之繁华。

古街民居

  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神垕镇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神垕老街位于神垕中心镇区,俗称"七里长街",原是由肖河(驺虞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而成的。神垕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其间的建筑群、建筑物和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都做到了原貌保存。

  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4座古寨和红石桥、关爷庙两个行政街道组成。肖河(驺虞河)从西向东穿过老街,驺虞桥连接着东西两个寨。老街有多座寨门,寨墙高大坚固,而且都有炮楼,古时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挡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而且和城门一样,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同时,每个寨子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胡同。

  神垕老街建筑沿街两侧布置,景观独特,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主要建筑包括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特色市场和店铺等。其中,主要宗教建筑有伯灵翁庙、关帝庙、文庙、老君庙、白衣堂等;主要明清民居有郗家院、白家院、温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此外,还有钧瓷一条街、古玩市场、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邓禹寨等其他建筑或设施。

  神垕镇还有神垕钧窑遗址、祖师庙、灵泉寺白果树等几处文物古迹。神垕钧窑遗址位于镇区西南10里的下白峪、刘家门一带。

  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神垕钧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2001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祖师庙位于天保寨北、乾明山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为祖师殿,硬山式建筑,有月台,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大殿东侧为神垕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蓊郁,苍翠欲滴。灵泉寺白果树位于镇区东郊的凤翅山南麓,由神垕镇牌坊向西北方向1公里,树龄1500年以上,为

神垕镇钧窑产物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后一泉,水质清醇,古名灵泉,俗名扳倒井。原有灵泉寺,其建筑今已不存。

  神垕古镇区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势而建。

  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

  其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

  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点的相映衬,把神垕绘成了一幅集历史、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旅游画卷。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

瓷都圣地

  禹州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因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而名闻中原。神垕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神垕陶瓷生产与商贸经济的发展,加之钧釉开陶瓷铜红釉的先河,更有窑变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的珍贵价值。神垕钧瓷的生产,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对位于下白峪、刘家门一带的神垕钧窑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始于唐代,盛于宋。神垕钧瓷生产厂家58家,其中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已成为规模、档次较高的大型企业。

  钧瓷之乡神垕还培养孕育了一大批钧瓷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神垕的钧瓷大师主要有卢广东、王凤熹、郄杰等。

  神垕镇因历史上有外委官吏驻守,经济富足而注重教育。制建有孔庙,每春秋丁祭,附近诸生举行。明清科举,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谕诸官员。

民间风情

  神垕民间文艺有高跷、旱船、龙灯、舞狮、大响等,每逢节庆,则由各行业筹资聘请河南地方剧种的梆子、曲子、越调等剧团演出,其中当地各窑场自供自演的"一把泥"(窑工)剧团演艺及行头最好,也最著名。地方特色传统小吃在上坡口一带,有火烧夹牛肉、烩羊肉、油酥火烧、盛茂祥的糕点等。

旅游

  钧窑

  钧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陶瓷史,所以英文单词中"瓷"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产于河南禹州的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被誉为"中华之魂,国之瑰宝",它位于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期,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御用瓷,每年选36件入宫,其余的全部打碎深埋,由于官窑设置在夏启建都的古钧台附近,所以窑名为"钧窑",瓷名为"钧瓷",钧瓷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的盛誉。

神垕镇位置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它造型端庄典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是一种理想的陈列品,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注浆、旋坯等七十多道工序,器物上呈现的窑变色泽,不仅受原料、燃料、釉料等内在条件的影响,还受季节、风向、气候等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烧制难度之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钧瓷最为神奇的就是它的窑变艺术,其它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纹、图案全是人工着色描绘的,而钧瓷釉色则靠自然窑变而来,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它的色彩非常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钧瓷,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图案,妙趣横生,趣味无穷。

  钧瓷的开片非常奇特,"看似锤击,触之无痕",用肉眼看到的裂痕像是用锤子击碎似的,但是用手摸却非常的光滑,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听到"咔啪咔啪"的开片声,清脆悦耳,有长达80年的开片期,它的纹路有冰裂纹、菟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

  正因为上述这些特性,钧瓷又被誉为是"天下神品"。 钧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 究价值,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收藏的"寒鸦归林""浪花""世外桃源"等作品,意境深邃,新中国成立以后,钧瓷的艺术成就、工艺特色、成品率、成色率大大提高,钧瓷因此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次作为国礼相送: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展厅选用了神垕双龙大花瓶、八角百花盆等5件钧瓷;

神垕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一对高1997毫米,底座为宝石兰的钧瓷花瓶"豫象送宝",又叫"回归瓶"送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1998年,钧瓷发行邮票,使钧瓷走出华夏,走向世界;

  2003年起,祥瑞瓶、华夏瓶、乾坤瓶这三样钧瓷连续三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被国家领导人指定为唯 一的国礼赠送给各国的政要;

  2006年、2007年,钧瓷"丰尊"作为国礼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赠送给了各国的领导人;2008年,钧瓷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

  而苗家钧窑、孔家钧窑、荣昌钧窑、神州钧窑、金堂钧窑等就是神垕最具代表的钧瓷生产厂家。

  伯灵翁庙

  神垕古庙宇----伯灵翁庙。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伯灵翁庙,该庙也称窑神庙、火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灵翁庙位于镇区老街中心,它始建于宋代,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重修。

  伯灵翁庙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其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满神秘色彩。正门为花戏楼,门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青砖饰墙,玻璃金瓦,风铃叮当。门旁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包含着阴阳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经济等诸多内容。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形象生动,透出祥瑞之气。

神垕镇

  伯灵翁庙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传说中的"金火圣母"。每一位神像背后都有着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花戏楼

  神垕古戏楼--花戏楼。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山门,和伯灵翁庙是一整体建筑。面对伯灵翁庙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戏楼,面对大街的一面,是伯灵翁庙的山门,把戏台和山门结合起来而形成过路式戏台。戏楼的结构属于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建筑。屋顶由三色琉璃瓦覆盖,组成古朴大方的菱形图案。屋檐下边有22根攒斗拱和4个转角铺就。面阔四柱三间,主间宽3.80米,东西次间宽2.05米,进深均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门,门额上建有单檐三坡、挑角厦式门楼一座,它依附于戏楼屋檐之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花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各种青石雕刻玲珑剔透,精巧雅致。整个花戏楼,全是木榫连接,没用一个钉子。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此外,花戏楼还有一个奇特之处,说花戏楼前的戏楼场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一个"活地",看戏的人再多,从来没有拥挤过。人们说这是与祖师爷显灵有关,这个传说恰恰说明了花戏楼建造奇巧,如有神助。

  望嵩寨 天保寨

  神垕古寨--望嵩寨、天保寨。神垕有许多古寨,其镇区就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古寨门之上。东寨建于清光绪20年,墙体为青砖结构,墙基高2米左右,均为巨石砌成,墙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见方,绕东寨一周,长约6000米。寨门洞高约4米,上部由拱型青砖砌成,门洞长约8米,寨门上方有炮楼,炮楼上有三个炮孔,供瞭望和射击使用。此寨为何叫"望嵩",据说站在古寨寨门上,可以看到嵩山,因此称为"望嵩门"。这些古寨内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如东寨内有伯灵翁庙、关帝庙、白衣堂、贞节牌坊等,还有沿街店铺及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设有保甲组织和武装民团,以维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乱、匪患。在教育上,每个寨子都设有学校。

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

  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各方面看,每个寨子都像一座小城。

相关新闻

  第十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9日在禹州市神垕镇钧瓷文化主题公园开幕,这也是首次在钧瓷发祥地--神垕古镇举办钧瓷文化旅游节 。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神垕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