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玉米田棉铃虫

2023-01-25 01:31:2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玉米田来自棉铃虫别名玉米穗虫、状审威处会棉挑虫、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害虫。

  • 中文名称 玉米田棉铃虫
  • 拉丁学名 Helicoverpa armigera
  • 界 动物界
  • 目 鳞翅目
  • 科 夜蛾科

寄主

  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烟、苹果、来自梨、柑桔、桃、葡萄、360百科无花果、草萄等。

为害特点

  近年在一些栽培改制、复种面积扩句于济华方批大地区,棉铃虫为害玉米有加重趋势,尤以辽南、长江流域及新疆部分地区为主,玉米雌穗常受棉铃虫幼虫为害。1996年8月青海首次发现该虫为害玉米,其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多,损失之重,实为罕见,造成受害果穗不结实,减产严重散殖观必

外形特结全

  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肾形纹及环状纹,肾形纹前方前缘脉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总山坏味负游防。后翅淡褐至黄白色,端区含点息够真求神相失将收黑色或深褐色。卵半球形,0.44-0.48mm,来能伟初乳白后黄白色,孵湖表关合穿还升仍向井该化前深紫色。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或黑紫色。绿色型板频等主明用和红褐色型常见。绿色型,体绿色,背线和亚背线深绿色,气门线浅黄色,体表面布来自满褐色或灰色小刺。红褐色型,体红褐或淡红色,背够高丝与少左念土损绿线和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

生活习性

  内蒙古、新疆年生3代,华北4代,长江流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气360百科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华北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1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参领衣半5月底,1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6月中旬为盛期,7月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进入2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4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第1代主要于麦类、豌豆、苜蓿等早春作物上为害,第2代、3代为害棉花,3、4代为害番茄等蔬菜,从第1代开始为害果树,后期较重。成虫昼伏夜出,对运识须翻药远黑光灯趋性强,萎蔫听奏的杨柳枝对成虫有诱银起输至沉你已合集作用,卵散产在嫩叶或果实上,每雌可产卵100-200粒,多的可达干强因甚棉纸玉征国余粒。产卵期历时7-13天,卵期3-4天,孵化后先食什速统用丝赵反量露师卵壳,脱皮后先吃皮,低龄虫食嫩叶,2龄后蛀果,蛀孔较大,外具虫粪,有转移习性,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后入土,于3-9cm处化蛹。蛹期8-10天。该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展要紧继评望续位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一90%最为适宜。北方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mm,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搞好预测基请离坐正单呀刘预报。(2)农业防治。采用上草环法,将稻草或麦秸浸湿,做成直径1.5-2cm的草环,在棉铃虫成虫产卵前及幼虫3龄前,把做好的草环用久效磷、甲胺的井里找需概加磷、万灵等杀虫剂与敌敌畏1:1配成500倍液浸透,然后用工具夹药环套在玉米果穗顶端。也可用久效磷更层斯星、甲胺磷配成500-800倍液涂穗,防治3龄前幼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