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杨弦

2023-01-22 18:19:1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1950年生生于台湾花莲,因推广诗词民歌创作,得到社会广大关注与反督般朝响,后来出版《西出阳关》专集,影响向富太石到了后来台湾风起云涌的校园民歌风潮,被推崇为"现代民歌之父"。 发行作品有《中国现代民歌集》和《足声下八掌析挥许举西出阳关》等。

  • 中文名称 杨弦
  • 出生地 台湾花莲
  • 出生日期 1950年
  • 职业 民歌创作
  • 主要成就 "现代民歌之父"。

音乐历程

  1975年6 月的演唱会后不久,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出面支持杨弦制作唱片以及发行事宜。1975年9月底,唱

  片以《中国现代民歌集满环心领获药》的名称公开出版,除了收录演唱会的八首歌之外,还加了一首也是杨弦谱自余光中《莲的联想》诗集中的《回旋曲》。这张专辑首版一万张在三个月内售完,至第二年1月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已达三版。在1993年台湾百佳专辑的评选中,也是以《中国现代民歌集》这张专辑为评选的起点,而此唱片在百佳专来自辑中位居15名的位置。《中国现代民歌集》出版之后,杨弦陆续在台北360百科及台中举行演唱会引移,发表新一批的创作歌谣。呀龙错余科检织集氧房这批新作的取材除余光中教授的作品外,也将张晓风、洛夫、罗青以及杨牧的诗作改编入歌;连同杨弦自己类诗般的五首词文创作,集结成辑。仍在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协助下,于1977年以《西出阳关》为名出版,这也是杨弦赴美深造前所出究范容煤适致让织放住版的最后一张唱片。

《西出阳关》封面

民歌之父

  1970年代侨居菲律宾的青年李双泽回到请末口慢超提女企深台湾的时候,对好更触万鱼线友杨弦等人说,他很喜欢一首歌,是大陆的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动燃众插曲,郭兰英演唱)。李双泽说放吸刻扩衣只,这就应该是我们的要唱的歌。从此,李

  双泽和杨弦、胡德夫一起创作了很多歌曲,并在1973着曲被系到武年开始就举行了多次演唱会。可惜没有获得影响。1975年6月6日,由台大研究所刚毕业的创作者兼歌手杨弦发起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这场被视为现代民歌运动缘起的演吃小者套史老点没富爱把唱会,被誉为"辛亥革命"第一枪,而"中国现代民歌"这个提法也因此引起关成慢日成艺注。

杨弦代表作《故卷而给阳于担挥倒是收中国现代民歌集》

演唱作品

  在这场演唱会中,最受瞩目的是八首杨弦谱自诗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诗集中诗作的创作民谣。杨弦谱唱了《乡愁四韵》、来自《民歌》、《江湖上》、《乡愁觉免乙曲油短晚余日职》、《民歌手》、《白霏霏》、《摇摇民谣》、《小小天问》。此祖提杨弦当然不是台湾国语现代民歌创状少围料节斤作的第一人,但因为这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他的作品得以流传,并被赋予"台湾民歌之父"的美誉。

作品风格

  杨弦的文字作品深受现代诗影响,整体情感含蓄,意境却绵长深远:《伞下》、《烛火》、《怀别》以绵茶教纪写密语法借景叙情;《山林之歌》、《恒春海边》笔触则天宽地阔,令人玩味再三。而音乐风格上的力陈出新,则在多样的表现型式里得一窥杨弦的实验企图。纯案巴表服亲掌积往乙英关民谣吉他伴奏却力道满盈的《你右结倒艺钟示良钟一样的》,《生日歌》中人声鼎沸的喜庆声效表现,以裂帛琵音及王维绝句为引的《西出阳关》,及由胡德夫教唱并一同合作的卑南山歌《美丽的稻穗》,透过丰富的音乐风格及取材所展现的包容态样,使《西出阳关》专辑的整体风貌较《中国现代民歌集》时期之作品更加地明朗多元。

感情生活

  杨弦的恋人丁乃筠年轻时是与胡茵梦并称的美女兼才女,妹妹丁乃竺是赖声川的360百科太太。虽然彼此早已认定

  对方是今生唯一的伴侣,丁乃筠却自认不适合婚姻,杨弦也认同她的决定,两个人从不谈婚姻之事。他们用不同一般恋人的方式维持联络编式增土孔坏感屋--丁乃筠一个人在奥瑞岗的深山潜修,杨弦则在美国加州经营着他的健频始康食品厂。他们各自过着独居教转的生活,有的时候也会一起翻译灵修方面的书籍。回忆那段岁月,杨弦"最高兴的是每次去陪她聊天,她住在楼上的关房,我就在楼下一个很小的房间里打个地铺,但我们至少可以一起吃饭,聊聊天,谈谈心。每一年只能去两次,偶尔三次,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再分开时虽然会难过,但慢慢也就习惯了,我想她也是一样。"

杨弦与丁乃筠

  在闭关十四年介娘称林之后,丁乃筠却发现身患癌症,不得不下山治疗。她本人不愿接受西方的治疗方式,而是采用各种替代疗法。因为发现病情就已到晚期,2003年,广必氧议房哥它没缺她不得不带着氧气罩飞回台北会见父母家人。弥留的日子,她住在赖声川与丁乃竺夫妇家中疗养。2003年除夕之夜,丁乃筠不治离世。

  "我们曾经许愿,我们的未来世、此后多生多劫,都会互相护持,直到动械同参成就为止。"当杨弦能面对伤痛,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丁乃筠的离开,"她走后,我很少清楚梦到她,只是有一次,早上半睡半醒间,听到她摇铃喊我:杨弦!我就醒来了。也有多次,半夜梦中,悲痛陡生,骤然醒来,泪湿眼眶。"

音乐影响

  杨弦虽然很早就退出,然而他留在历史的印记却是长远的英约坐室鲜让题重。在1993年台湾百佳专辑评选中,就是以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集》为评选起点显能常打粮量红领,该唱片在其中位居第15名的位置。出版这张唱片的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运作人洪简静慧认为,杨弦在民歌历史上虽然很短,但其后续影响却很澎湃,因为杨弦带给台湾年轻人的是一种希望和可能

  杨弦的歌曲2013年听起来已经很老式了。但是如果想起来在1975年的台湾,正是杨弦冲破了带有星龙日本殖民地色彩的台湾流行音乐和庆剂财著曲风,掀起了唱自己的歌曲的风潮,为未来20年的台湾流行音乐的创作奠定基础的时候,不得不对杨弦以及当时的李双泽、胡德夫等人的先驱精神而感到深深的敬佩。 杨弦的唱法和创作本身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校园民歌的创作。包括罗大佑、李泰祥、侯德建在内的音乐人的创作中都有着杨弦的影子。

后评

  许多人都知道,台湾流行音乐在80年代的集体发声是来自台湾校园民歌(现代民歌和校 园歌曲),可是很少人知道,台湾校园民歌却是来自于当时的一首中国大陆歌曲。

  侨居菲律宾的青年李双泽回到台湾的时候,对好友杨弦等人说,我很喜欢一首歌,是大陆的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郭兰英演唱--笔者注)。李双泽说,这就应该是我们的要唱的歌。从此,李双泽和杨弦、胡德夫一起创作了很多歌曲,并在1973年开始就举行了多次演唱会。可惜没有获得影响。

  1975年,杨弦终于举行了《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杨弦和一些热血青年一起演唱了由杨弦为诗人余光中作品谱写的歌曲。演唱会和紧接着出版的唱片在台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终于将台湾音乐从唱西方歌曲和模仿日本歌曲的泥淖中解救了出来。涌现了至今在华人音乐中很有影响的侯德建、李宗盛、罗大佑等创作型歌手,开创了将近20年的华人流行音乐的辉煌。因此,人们将杨弦称作"民歌之父"。

  杨弦的歌曲非常流畅,尤其和歌词诗句的配合十分协调。杨弦的《乡愁四韵》同时也由罗大佑作曲演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具有明显模仿杨弦的特征,无论是作曲结构和旋律本身。杨弦的《回旋曲》是一首至今听来仍然让人心绪万千的好歌,把余光中的原诗的意境进行了很好的提升,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了一种苍凉美 ,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重新来听杨弦的歌,也让我们思考,一场音乐的变革带来的流行音乐的辉煌是多么的发人深省。我们大陆的流行音乐人士应该从杨弦现象中获得些什么呢?

  杨弦唱歌时喜欢身穿唐装,"那一派风范啊--",当年也是歌唱青年的导演赖声川回忆道,"没有人能比,所以,每次只要一看到杨弦出现,大家就自动闭嘴,场子让给杨弦"。

  杨弦毕业于台湾大学生物研究所,是一位硕士。众人常常把杨弦在1975年6月6日于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视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发轫,其实早在1974年,杨弦就曾经在胡德夫的小型演唱会首次演唱自己创作的《乡愁四韵》,歌词采用余光中创作的同名诗。很多人都在介绍那段历史时说杨弦当时的演唱"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然而我更相信李双泽所说:"杨弦敢把那不能唱的诗唱了起来,又可以不理会台下有人在骂:'干你娘,长江水是圆是扁,你知道个鸟!'"杨弦一直反对以音乐为谋生的手段,虽然曾经在风起云涌的台湾本土运动中开辟了新的路途,他却激流勇退,成为最早加入也最早退出的民歌手。

  1982年母亲辞世后,杨弦移居美国,开始学医。他向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偏好,在美国花了四年的时间取得了旧金山针灸大学的"东方医学"博士,后成立一家名为"宝生"的健康食品公司,自己出任总裁。美国读书时杨弦无依无靠,学费、生活费都是靠帮人做推拿获得,半小时七美元,一天要服务七、八个人才能维持生活。

  经朋友介绍,杨弦有缘接触到了多位佛学大师,自己潜心研习,自修自悟。杨弦总说,人生很多事情会发生就是缘分,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信仰的密宗给他这样的指引:对生命保持一分明白清醒之心,对生命的未知,不必有那么多惧怕。2002年,杨弦回台湾参加"中山堂校园民歌演唱会"。这场演唱会聚集了跨越二十年的不同时期的民歌手,不过,众人都承认票房的最大卖点是杨弦,因为,他已经有二十六年没有在台湾的舞台上唱歌。当杨弦要表演的消息一传出,票就全部卖完了,负责筹划这次民歌演唱会的陶晓清说:"唉呀,可见大家多怀念杨弦呢。"

  杨弦的爱情,是我非常欣赏的。他与"灵魂伴侣"丁乃筠之间十数年的爱情,是那种心灵相依而不必世俗的情感,世上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丁乃筠年轻时是与胡茵梦并称的美女兼才女,妹妹丁乃竺是赖声川的太太。

  我想她的转世一定很好,而我们老师梦到她已经成就了,那就更好了。我记得在她入关的时候和圆寂的前一两天,她的闭关山上曾有美丽的彩虹出现;走的那天中午,在她妹妹、妹夫赖声川和乃竺家中顶楼,为她念经的资深喇嘛堪布和在楼下的三妹乃簪,在法会后都隐隐听到有悠远的号角乐声响起,像是奏迎请乐要带她走了。"

  每次听这首《民歌手》,老唱片的杂音划过,会有一些伤感。杨弦年轻的声音带有70年代台湾的气息,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和可能在哪里,我看不到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