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林友绿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来自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 中文名 晨昏线
- 外文名 The terminator line
- 概念 地球昼夜半球分界线
- 特性1 与太阳光线垂直
- 特性2 平分经线圈和赤道
简介
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来自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360百科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域昼夜的时间大致是见难现兴各对等的,同一纬度线的昼弧与夜弧是等长的,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案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村号属便跑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唱读早浓革举效望科国,黑夜的夜弧为最短。即白昼为最长,黑夜为最短;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昼弧为最短。即黑夜为最长,昼为最短。冬至审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提放绿鱼急朝,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由于太阳直射点么真以历言开列在随车元的南北移动,晨昏线(圈)所在的平面与过晨昏线(圈)与赤道两个交广坚这衡鸡点的经线圈所在的念钢耐平面的交角(α)也作周期验信各性的变化,a每天的变化幅度值为正或负大约0.25度。即:夏冬二至内的太阳直射光往复位移46.52度除以182天。本简介是依据《高中地材因找区矛理》教课书第三节的晨昏线为基础编写的。

知识解读
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凯绍刻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昏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晨线。
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里局朝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火试较训标基得速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月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岩杨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照屋烧均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扩胡天光侵迅总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夏至、春秋分、冬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最大,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最大,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佐证与梳理:
晨昏线移动简图,圆:可视为地球上的取向子午线(圈),它是连续的取向于太阳零界点方向,并于地球上的经线连续重合;也可视为地域的固定子午线,地域子午线确定了地域的晨昏线,正午时点的地域晨昏线(圈)是取向于太阳方向。1、2、3线表示取向于方向,并且是晨昏线(圈)位移的规律。其中设定1线为夏至日时间点的晨昏线(圈),它将地球上的纬度线相切成交角为正负23.26度,构成了夏至日的北极圈成极昼;南极圈成极夜。设定3线为冬至日时间点的晨昏线(圈),则反之。设定2线为春秋二分日时间点的晨昏线(圈),晨昏圈与经圈重合的。是历年来高考地理答卷中的标准答案。
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然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晨昏线的计算
(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春、秋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相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
(4)若α=0,即晨昏线(圈)与某经线圈重合。
(5)若α最大,则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
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若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6)α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各纬度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长,若α减小,则昼变短,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大于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短,若α减小,则昼变长,这段
时间里昼长始终小于夜长。
(7)昼半球的中心是正午12点,夜半球的中心是凌晨0点.
(8)在山上(或飞机上)看日出,时间比本地地方时早.
定义
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它们之间的界限即晨昏线或晨昏圈
相关知识
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纬线斜交,但是总可以找到两条与之相切的纬线,它们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纬线。如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故晨昏线与经线成23°26′的夹角,与66°34′N、66°34′S相切。
晨昏线的应用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与其他地理线、点、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都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东西经度;
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4)确定日期和时间;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线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a,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a。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的弧线(即昼弧)所跨的时区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区数。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地域晨昏线: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域都有本地域的晨昏线,也称之为当地的地域晨昏线,其地域的晨昏线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建立本地域的晨昏线最早的国家之一,譬如:【盖天说】就是中古时期的汉民族的宇宙学说。这一学说可能起源于殷末周初。典籍有载:"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天圆如张盖的下边缘的相切圆周线,就基本上可以概括出了,华夏大地的地域"晨昏圈",晨昏圈确定了华夏大地的地域晨昏线。盖天说希考百度词条【盖天说】。
晨昏点的定位:
《象传》载: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文】:"天道刚健而运行不已,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天,自强不息"。又云:"天道中的日,日出时称之【少阳】,日中时称之为【太阳】,日昏时称之为"【老阳】;《象传》载: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译文】:"大地地势平坦舒展,顺成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此于地,应以厚德载物"。又云:"天道中的月,在朔月时称之为【少阴】,半月时称之为【太阴】,望月时称之为【老阴】"。希考秦泉《周易大全》》。
归纳:上述的《象传》是对《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诠释。可以说:【少阳】是指日出的晨时点,在冬至到夏至的日出的183天内,晨时点的积分连线,可视为一条日出地域的地域晨线。【老阳】是指日落的昏时点,在夏至到冬至的日落的182天中,昏时点的积分连线,可视为一条地域的地域晨昏线。二者地域晨昏线的结合,大致可以视为冬至到夏至的一个,两边缺损的穹拱,覆盖着大地,构成了一个缺损的地域晨昏圈。(【穹拱】可参百度的【盖天说】的图片图库)。而周文王推演【八卦图】,可谓:定中原,定中州,定华夏,定出了中原地域的地域晨昏线,晨昏线又确定了地域的子午线,子午线确定了丰"京"地域的中轴线。国家文物局在2013年6月5日批准《丰镐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浑仪注》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居于天内,天大地小,"又云:"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天端,其形浑浑,故曰:'浑仪'"。张衡(公元78年-138年)年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浑仪,可现无原物存在,只有明代的铜质的浑仪还存在,现存在南京天文台。参看百度词条【浑仪】。其浑仪的结构,外层是一个固定的地平环,这就是象征性地域的'地域晨昏圈';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子午环,它取向于北极天球上的【北天极】的一条赤经线,又对应了地域地上的一条地域子午线。中层上的【四游环】,在夜晚的晨昏时间的分界内,分别旋转赤道环、黄道环,从狭缝的窥管中,可以观测到和绘制出,"晨昏圈"内天穹上的恒星位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史记.天官书》就有:"天则有列宿,地则有九州"的记载。
归纳:张衡的浑天说的理念,是被联合国天文联合大会组织认可的,并将月球背面的一坐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又将太阳系的一颗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可以说:张衡等人的【浑天说】的理念,为划定古长安地域的地域晨昏线,古长安的建筑群落和街道方面,提供了可参考依据。古长安到迄今为止的古都西安市,城市的建筑群落和街道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古都中是少有的,在城市的布局中,轴心线直南直北,马路街道直东直西,使人们感觉到是那么样放心和舒坦,用不着怕找到'北'的方向。巧合的是,1884年,在华盛顿地球经线的学术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地域子午线,被为国际多数国家认可的【本初子午线】,白令海峡的一条经线为【国际变更】。而中华民族的地域被划定在东半球,而古都西安市的地域恰好处在北半球的大约东半球的中心位置,在春、秋分的时间内,晨昏时间中的太阳,直射光照亮西安市的范围,最大可以在晨时内,延伸至东边的国际变更线;西边可以延伸至大约格林尼治天文台附近的本初子午线。而地球的另一半相对古都西安市来说,是处在夜晚的位置。这就是夜一半昼一半的分界线,就是西安市的地域晨昏线(圈)。也就是说英国的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地域子午线的(子午圈)即:【本初子午线】的(圈),在春秋分时间点内,大约就是中国大地的地域晨昏线(圈)
当然:由于地球在自转、公转的成因,晨昏圈是随着时间变动的,在春秋分的时间点内,晨昏圈与经圈是重合的;在夏冬至的时间点内,晨昏圈与黄轴的经圈重合的,因为,地轴与黄轴的交角为正负23.26度,所以才呈现出极昼、极夜的现象。【黄轴】一词,希考百度词条【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