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老君山风景区,它是以河南省老君山为核心区域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大小景点一百余个,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南3公里处,是秦岭余脉八来自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360百科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李世民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
1982年被河南省候些或城牛使半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少责府批准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和河南省其它5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统一晋升衣合续跑李官为国家级自然保护一区。
- 中文名称 河南老君山风景区
- 景区面积 26平方公里
- 海拔 2200米
- 原名 景室山
- 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
概况
河南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如适转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
来自 山顶太清观始建于北魏,历代重修,唐代尉迟敬德蒸曾监工重修,明朝最为鼎盛,铁椽、铁瓦、金碧辉煌,千百年来,一直是豫、陕、皖、鄂360百科等地众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

文化地理
老君山不仅是中原道教圣地,而且也是北国山水精结斯富与刘华荟萃处。老君山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带上,气候适宜,冷暖相宜,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各类动物18方析0余种,植物1861种,被业内专家称为:天然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气候气温
老君山位于热带与温带气候的交替地带上,群山连绵,以险见长,草木葱郁,松柏荟萃,四季常青,汇集着秦岭所有动植物种类,又居于五岳之一的华山之阳。处于陕西关中与陕南交来自通要道:待建的洛(南)--始处缺曾所潼(关)二级公路的进山关隘上,历史上的巡检镇是陕南进出关中的商贸重镇和军事重镇,设置巡检司管辖,至今在潼歌氧峪岭上的驿道和遍布的驿站记录着昔日的繁荣。陇海铁路开通后,一直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但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防止这里丰富的林木资源外流迅都析述庆查议件,人为地限制道路建设,加上地理阻隔,使老君山周边诗束末误地区成为一个死角。到了20世纪末,随着旅游兴省战略的实施,器研火月时任洛南县旅游服务中心经理的费宏伟同志发现了这一块能做大生态旅游产业的圣土,造就了老君山旅游开发的实施意向杨区充办住练传须号和基本设想,并逐步形成开发方案,又到陕西省商标管理部门办理了商标注册登记手续,至此"老君山"旅游品牌也就应运360百科而生。

主要景点
老子文化苑
老子文化苑是2008年9月23日动工,规划用地南北长450米务汽变,东西宽22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历经一年零八个月,总投资9华000万元,2010展务敌念构再年5月16日正式开园迎宾。老子文化苑是传承的程束和弘扬老子思想的圣地,采用汉代建筑风格,主题思想是"大道行天下,和谐兴中华"。沿中轴线,从阙门向上依次由12项建筑,始终缊含着"道行天下,德作安特抓制润古今、尊道贵德、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理念。
老子文化苑的主要景点有崇玄馆,三重太极合和广场,老子铜圣像等构成。老子铜像呈立站式,像高38米,通高59米,锡青铜铸造,重达360吨,是国内最大的露天大型老子铜像。该铜像整体法身造型气势磅礴,坚毅沉着,厚重灵动,老成而无为傲气,谦躬而不失威严,稳健而又有飘然出尘,仙风道骨之感。
河南老君山不花迅是老子归隐之地,铸造巨型老子铜像,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放耐视,使每位到老君山的人都能西时时被唤醒尘封中的记忆换铁获迫盾妒今主,领悟老子博大精深的哲理玄奥和道行天下之法则,感受老走判湖心克帮型室上针君山的生态自然之美和深邃的道家文化内涵。并为人们提供找议挥志附运了瞻仰、祭拜的纪念载体,积极响应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振伤半兴民族文化产业,更为老君山打造河南文化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基础。老君山人将始终不渝地坚守"大道行天下,和谐兴中华"的理念,弘扬老子精神,传统道法文明,将老子文化打造成为世界文化圣地旅游名牌。
与老子像相配套的还有老子生平故事墙,包括圣哲降生、孔子问礼、紫气东来、函谷著经、归隐景室等传说两千多年的生动故事,以教育人们学道、传德、读经。
老君山道教文化区
灵官殿 灵官殿是道教监坛护法神王灵官之所。原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年代久远而颓废,灵官殿是在唐代旧址上复建的,占地3750平方米,于2010年元月3日开光。其主题建筑采用中国古建递进式三进院,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建筑。
中灵索道
中灵索道因上站至中天门,下站位于灵官殿东侧而得名"中灵",2009年公司投资1.2亿从奥地利引进世界上最先进,速度最快的多贝玛亚索道,于2010年正式投入运营。单线全长2713.5米,14个支架,35个吊箱,每个吊箱可以同时乘坐8位游客,最高时速6米/秒,上山需要8-10分钟。
淋醋殿
关于淋醋殿有一则民间故事流传至今。说的是有一年瘟疫流行,山下的村庄死了不少人,有一个姓林的老太太,和她的儿子两人相依为命,然而瘟疫流行,她的儿子未能幸免,卧床不起,病情沉重。因为那个时代缺医少药,老太太只好上山求太上老君,到了老君庙,老太太就烧香磕头并许下心愿。待祈祷完毕,出得庙门行至一石头旁,老太太便坐下歇脚,没想到由于老太太年岁已大,加上上山劳累,坐下没一会便睡着了,梦见一个须发皆白得老汉给他说:"下面的山腰有一眼泉水,接回去用小米做醋,喝了可以救你儿性命,快下山去吧!"老太太醒来,知道是老君应验指点迷津,于是急忙下山接了泉水回到家里做醋,让其儿服之果然奏效。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得病的老百姓都来向林老太太求醋治病,林老太太母子为了救助大家,于是就搬到半山腰泉水处,开了个林家醋店。林老太太死后,乡邻为了感激她救命之恩,在这里盖了这座庙,取名淋醋殿。
舍身崖
舍身崖是自然风光景点。民间传说古时山下有一个叫春女的孝媳,公公、婆母身染重疾,久治不愈,听说老君灵验,便登山拜老君求医。在向老君祈祷的过程中,孝媳许愿说只要双亲病愈,愿舍去自己的性命来报答神灵。果然,当返回家中时,公公、婆母都已康复,且已下地干活。于是春女还愿来到山上,毫不犹豫的从此处跳下深渊。石老汉夫妇见天黑了媳妇还没有回来,便打听,后来有人说见到她上山了,于是夫妇两人就请了十几个小伙上山寻找,在舍身崖的下边山谷里找到了媳妇的尸体,用木匣往回抬,越抬越沉,好不容易抬到石家门口,却看见春女容光焕发,端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吓得小伙子们撂下匣子就跑。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石家出鬼了。围观的人很多,这时候一个白眉毛白胡子的老道士来到当院给村民说"此家有孝媳,精诚感天地,黄金赐千两,增寿七十七",说罢拂尘一扬,木匣自开,黄亮亮的黄金滚了出来。老道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这时围观的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老君显灵,人们跪地叩头不止。后人为了纪念的春女的孝道,就将此处命名为舍身崖。
玻璃观景台
玻璃观景台为河南省第一个悬空玻璃观景台。2010年老君山景区又投资在山顶马鬃岭下边建设了一个更大的方形玻璃悬空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西边看,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叫中鼎山,稍远一点的叫华室山。中鼎山海拔2052米,山顶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透亮的山洞。实际上是崖石形成的一个门状石孔,下面有一堆巨石,当地老百姓叫它乱中鼎,在它的周围,柱状石峰林立,有高有低,上面苍松叠翠,苔藓挂绿,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再远一点的叫华室山,俗称娘娘垛,海拔2072米,有20多座山峰并排站立,上面石松倒挂,气势非凡。伏牛三鼎,雄伟不失其秀丽,端庄逾显其婀娜。这里还流传着二仙占山的故事。说是太上老君骑着青牛云游,远远看见中鼎山雄奇险秀,便落下云头,准备开辟道场传经布道。道德天尊有九鼎之重,一脚下去,顶峰坍塌,老君急忙踩住西边山头,拔出宝剑,插在峰顶作为记号算是占住了华室山。
太上老君刚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从这里经过,并且一眼看中了华室山,王母落下云头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剑为号,便心生一计,急忙脱下绣鞋,往山上一放,拨出老君的宝剑,往绣鞋上一插,回灵霄宝殿去了。
时过不久,老君搬来炼丹炉,王母娘娘带着众仙女同时来到华室山,二仙为了谁先占山争执不下,就请来元始天尊评理,元始天尊说:"你们二位同是道家仙源,谦让为好。若论起理来,剑插绣鞋,是鞋在先剑在后,道德君就以景室为道场吧,"事已至此,老君只好东迁景室,后人称曰老君山。西鼎华室山为王母所占,取名"娘娘垛"。中鼎被老君踩塌,取名"压塌坪"。
老子骑牛石雕 老子骑牛石雕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老子的描述,在被汉武帝誉为"雕刻之乡"的河北曲阳用青石雕刻而成。整个像高3.8米,长4.5米,重18吨,因为老子得道成仙了,所以他骑的青牛也是神牛,是有灵性的,因此在这里流传着一句话:"摸摸青牛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青牛颈,一辈子不生病,从头摸到尾一辈子无后悔。"另外大家可以绕着老子坐骑转圈,传说"正转三圈升官,倒转三圈发财"。
老子骑牛石雕
林荫栈道 原来救苦殿洼上山的道路只有救苦殿前面的518个台阶,但是台阶路在夏天由于没有植被遮挡,又比较陡,所以游客走着比较吃力和炎热。
林荫栈道
救苦殿 救苦殿原建于唐代,清末时被火烧,又集资重建了我们所看到的新殿。殿内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传称,太乙救苦天尊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当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口中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对於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箓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救苦殿
飞来石 走过万山千水,飞来石无处不有,老君山不同它处,看,它架在古树杈上,谁也不知它来自何方?传说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开一次蟠桃会。有一年盛会结束,各路神仙在向王母娘娘祝寿的时候,有一只调皮的猴子跑到供桌旁偷了一个桃子抱着就跑。不幸的是却被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仙女发现了,她就顺手拣了一块石头向猴子打过去,而这块石头就正好落在了老君山,构成了老君山小巧玲珑的飞来石一景。
飞来石
传经楼传说太上老君到老君山归隐之后,有很多信徒前来听经学道,有一次有几个虔诚的年迈信徒长途跋涉来到老君山想到山顶听老君讲经传道,可是当他们大家行至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却已筋疲力尽了,老君得知情况后就骑青牛下来,在此处给他们讲经传道,于是此处后来就命名为传经楼。
连心石 八百里伏牛山百草为药,古时候山下的村民们大多是以采药为生。传说山下村里有一对夫妇为人心地善良,经常施药救人。有一次夫妇俩人带着小孩一起上山采药,突然天降暴雨,山洪爆发,洪水冲走了孩子。父母为了搭救自己的孩子,被卷进泥石流,结果全家都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村人得知噩耗之后,就到处寻找他们的遗体,寻找多日毫无结果。后来人们在这里发现了这三块非常人性化的石头,老君爷托梦因为他们平时行善积德,已经把他们度化成仙了。再后来为了纪念他们一家三口就把它命名为"连心石"。
连心石
观音殿 观音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其实菩萨是佛教对其的尊称,而在道教里她却被尊称为慈航真人,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相传商王时期,在普陀山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人,发愿要普度世间所有男女。她经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为慈航真人。另据李善注引《灵宝经》说:禅黎世界坠王有一个女儿,其名姓音,她生下来直到四岁仍不能说话,坠王就将她抛弃在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姓音没有东西吃,便靠咽气、引月服精等功法来延长生命。有一天她在丹凌之舍遇到一位神人,姓音不能说话,便用右手在赤石上写了一些文字。神人看到她写的文字文辞美妙,便让她用心回忆自己所写的文章。姓音一面回忆,一面焦急的总想说出来,不知不觉竟然说出话来。因为神人经常来看姓音,因此后人也称其为观音。观音出山回到国中,国家正有灾难,地上就像着火了一样,而且许多人都因为天旱缺水而死去。于是姓音就祈祷上天降雨,没有多久天上就下其了甘雨,地上也涌出了灵泉,草木得到滋润,田禾也巨丰,因此被人们所信奉。北京白云观和青岛崂山太清宫都供奉有慈航道人的圣像。
观音殿
飞来峰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在四川彭州首次发现老地层逆掩在新地层之上的"飞来峰"现象,经中外地质学家研究确认后将"飞来峰"作为专业术语录入地质教科书中。老君山这里借用"飞来峰"这一专业术语,用来描述发生于老君山花岗岩体内部的推覆构造现象。其形成过程是,随后强大的构造应力首先将岩体剪切成薄片状的岩片,随后逐级推动岩片脱离原地,逆掩覆盖在岩体边缘之上。
飞来峰
老君庙 这里是老君山正顶,亮宝台、玉皇顶双峰对峙,中留一门叫南天门,寓意其高,门内平台,前建老君殿,后盖藏经楼,明清两代都叫老子楼。原建筑始于北魏,历代重修,唐代尉迟敬德曾监工重修一次,明朝最为鼎盛,铁椽铁瓦、大铁钟、铜牛,一片金碧辉煌,五十年代初期被毁坏。
老君庙
前殿叫"金顶太清观",金顶是太阳普照,光芒四射的意思,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及配享香火诸神,后殿道德府是藏经的地方,明万历皇帝下诏书颁经卷至天下名山。在这里有块"诏谕碑"上说的清楚明白。老君山在唐贞观年间就被封为天下名山了,有残缺石碑为证。另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铸造的大铁钟高1.5米,口径1.3米,厚3.7公分,重约2吨左右。
六丁六甲神将 大殿两侧铁制的六丁六甲神将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在老君庙附近发现宋代遗留下来的,我们看到的都是经过修复之后的文物,老君山六丁六甲神将的出土是我国发现古代六丁六甲最完整的一处,然后是河南的嵩山,但是非常遗憾,嵩山只发现了六丁而没有六甲。六丁六甲在道教里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厉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六丁六甲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其神十二位,道经中说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重修搜神记》载: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喝玄武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丁甲之名来源于天干地支,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为阴,盖为女神,甲神六位支为阳,盖为男神。《续文献通考》:"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
六丁六甲神将
六丁六甲神位虽小,但在道教中却非常重要,经常被道士所役使。《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梁节王曾用这种方法来"占梦"。《后汉书·梁节王畅传》:"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橱数使卡筮。"注曰:"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甸中,则丁卯为神;甲寅甸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唐韩愈《调张籍》诗曰:"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阴阳翕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
南宋王契真编《上精灵宝大法》卷二: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成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如今《道藏》中存有《灵宝六丁秘法》和《上清之甲祈祷秘法》,且《灵宝六丁秘法·后序》中称六丁"能长能短,能有能无"。道教还有一种六甲符箓,用来"驱恶驱耶"。《云笈七羲》卷十四称:"若辟除恶神者,书六甲、六丁等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后来此就演变成六丁六甲神。
玉皇顶 道观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人们心目中是最高天神天帝,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老天爷"。玉皇大帝有称"玉帝"或"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玉皇顶
亮宝台 亮宝台传说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贝的地方。有一年四月初八,各路神仙来景室听老君讲经,之后神仙们要求看看老君的震山之宝,老君上到峰顶拿出了阴阳扇、太极图、炼丹炉。三件宝物金光闪闪,绕老君飞旋三周落到老君手上,众仙赞不绝口。最初建造1.3米高纯金制作的放光金殿,如今金殿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现存于栾川文物局,现顶上改建一小殿,奉祀财神。财神分为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和文财神比干、范蠡。这里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福辏之效果。而姜子牙在《封神榜》里却是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宫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亮宝台
南天门 南天门是南阳人上山拜老君的唯一一条道路,在山下观望老君庙如在天上,此门形容其高。当初修南天门天梯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数位民工正在施工,天突降暴雨,还夹着狂风。民工们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新架起但未焊接好的铁梯也有被大风吹倒的可能,万般无奈之中,有个民工喊:"我们为什么不求求老君爷呢?"于是他们一齐跪下来祈求太上老君保佑。霎时,风停雨止,云开雾散。民工都说,老君爷显灵了,老君爷显灵了。这一现象,是偶然的巧合,还真是太上老君施了法术?大家到老君庙里,拜一拜老君就知道了。
南天门
晒人场 近处这座山峰,峰顶平坦,四周陡峭。峰顶松树成林,郁郁葱葱,取名叫晒人场,传说是大地上原来没有人,道德天尊请来洪钧老祖捏造泥人,晒干以后撒向十方净土,大地上才有了人。有一天洪钧老祖正在晒人场上晾晒泥人,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洪钧老祖来不及一个一个收拾。慌乱之中用手一搓,撒向空中,造成一些瞎眼少耳朵,折胳膊断腿的残疾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晒人场
马鬃岭 马鬃岭,是老君山得最高峰,海拔2200米,是观赏老君山自然风光得最佳处。站在马鬃岭上,我们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到了,杜甫登上泰山在《望岳》中写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在马鬃岭向北望去,我们可以看到县城的街道,房子好像沙盘模型,再往北看,群山逶迤那就是鹅羽岭和熊耳山脉。县城的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马超营一线以北的熊耳山主峰,是由距今35亿年至10亿年的地层组成,形成秦岭造山带北缘的后陆逆冲断褶带。
马鬃岭
石林 老君山的石林与云南的石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地质角度讲,云南石林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老君山的石林属于海底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其地质术语为:"花岗岩峰林"。老君山石林,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植被茂盛。看上去更加雄伟壮观,多姿多彩。这是由于老君山花岗岩体与其它花岗岩的不同造成的。老君山的岩体是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它是在距今1.4-0.8亿年间秦岭造山带抬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年轻的花岗岩体,被国内地质专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就位后,经长期的构造剥蚀作用,造就了当今奇峰异谷,挺拔秀丽的地貌景观。因此,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赵逊先生称:老君山南坡石林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
追梦谷生态观光区
追梦谷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大峡谷,这里十里长峡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奇山秀水,飞瀑流泉,浅溪深潭,怪石幽谷,藏在深涧人未识。因亡明太子朱慈隐居老君山时常到这里寻幽追梦,把这里当作北京的御花园并从这里上山朝拜老君而得名。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东周王朝图书馆馆长李耳先生西出函谷关到茫茫伏牛山腹地寻找归隐之地,就是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跋山涉水,最终成就千古之师,道教始祖。
追梦谷总长9公里,往返需要3个小时左右。追梦谷里奇峰壁立,谷壑潭幽,烟波浩渺,瀑布斜飞,步换景移,无不成为淋漓的水墨,令人流连忘返,有文人雅士称其为"中原峡谷、十里画廊"。该景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统计调查,区内管束类植物共计121科、726属、2268种、野生动物中兽类62种,鸟类213种,两栖类动物14种,爬行类动物31种,菌类27种,昆虫3000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66种,野生保护动物31种。中药材800余种,其中名贵中药材237种。
祈福桥 祈福桥,又名啸龙桥,材质为汉白玉,传说在此桥可以听到龙啸的声音。在此桥祈福得福。
祈福桥
老龙窝 传说老龙窝最早没有冲开,是个大深潭,潭中藏有孽龙,经常变成人形祸害百姓,平时要求附近村民投食献物,更甚者还要人们每年献给它一位新娘,否则闹的谁也不得安生。太上老君路过此地,村民们纷纷诉说,老君闻言大怒,动用道法制服了孽龙,劈开山岩,闯入龙宫救出了姑娘,然后命白龙留潭护法,黑龙闭门思过,后来多做善事,造福一方,老君命其各山巡视,专管下雨差事,至今山川谷野多有黑龙潭、黑龙庙,即缘于此。
老龙窝
老龙窝景点像珍珠一样把追梦谷贯穿起来,显得雅致、秀美而灵动。在八百里伏牛山,唯有此处山崖地柏如此之美。传说是天宫仙女在老龙窝沐浴,被王母娘娘得知,一怒之下拔下金簪将山崖壁为两半,仙女起身过急,披风落入谷涧,故形成绿荫复盖,红叶点点。
神龟峰、碧玉潭 相传一只龟在老龙窝已居住了几千年,由于得不到真经一直得不到升仙的机会,一次它听蝌蚪说太上老君在景室山道德府讲道,众仙相聚,于是就早早起程,行至半路遇一群仙鹤从仙山归来,说说笑笑热闹非常,老龟打探太上老君讲经时间是否真实,一仙鹤见老龟愚笨也不想逗它,实情告诉:初八日讲经已毕,那是四月初八,今日五月初八,已时过境迁了。老龟闻听已晚一个月,顿时头蒙,血压升高,一头栽倒,逐变为大石。登山朝圣不成化为石头,成为千古遗恨。第二年老子在讲经会上得知此事,深表遗憾,逐点化其为引渡使者,专为学道者指点迷津。后人称其神龟。蝌蚪误传信息,得到惩罚,被点化至老龙窝,永世不得进化,名曰:枕流蝌蚪。步道东有一潭称曰碧玉潭。传说西王母娘娘,常在此沐浴。潭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如仙境胜地。如有雅兴坐下来垂钓如神仙光景。城里人说山里鱼好钓、鱼不精,其实山鱼常年只能靠山上冲下来的微生物及烂果生活,一但有美味佳肴它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咬住就吞,岂不知只贪口福反丢了卿卿性命可悲可叹.山里鱼肉嫩入口香,鱼虽不大但多的很,任你是神手也钓不完,带上你的朋友休闲度假追梦谷,天天有鲜鱼吃,那可是正宗的老君山牌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