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替莫唑胺

2023-03-06 05:15:4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替莫活盟交而总最席极唑胺为咪唑并四嗪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 替莫唑胺在生理PH条件下经科倒优快速非酶催化转变为活性化合物来自MTIC,MTIC主要通过DNA鸟嘌呤的O6和N2位点上的烷基化(甲基化)发挥细胞毒作用。替莫唑胺对体外细菌有致突变作用(Ames试验),对哺乳细胞染色体有致裂变作用(人外周血清淋巴细胞试验)。

  • 中文名 替莫唑胺
  • 外文名 TemozolomideCapsules
  • 通用名 替莫唑胺
  • 汉语拼音 Timozuo’anJiaonang

简介

  通用名称:替莫唑胺 temozol来自omide

  药物别名: Temodar

  国内目前有三种上市药品,一是天士力集团的,商品名"蒂清";一是默沙东的,商品名为"泰道";一是北京双鹭药业的,商品名"交宁"。成分均为替莫唑胺。

  分子式:化360百科学名为3,4-二氢-3-甲基-4-氧血济代咪唑并[5,1-d]-1,2,3,5-四嗪-8-酰胺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的溶解性为:在水中微溶,在甲醇中极微溶解,在乙醇、丙酮或氯仿中几乎不溶,替莫唑胺具有水中溶解性差、水溶液稳定差的缺点,给替莫唑胺注射剂制备带来了很大呢解备充的难度。

制剂规格

  1.泰道:

  本品有2种规格,20mg,100mg胶囊,均为5粒装。

  2.蒂清

  本品有4种规格,分别为每粒胶囊含替莫唑胺5,20,100或250mg,药用墨水印记,印记颜色依次为绿色、源内爱必创棕色、蓝色和黑色。琥珀色玻璃瓶装,各规格均有5粒和20粒坏鱼烧应地务就聚硫尔飞装两种包装。

  3.交宁

  官需句创架神倍假否本品有1种规格,20mg胶囊,10粒/瓶。

药理毒理

  替莫唑胺是用于治疗成人顽固性多形文差延假思性成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化疗药物,于1999年8月11日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含有咪唑四嗪(imidazotetrazine)环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它本身并没有活性,属于前体药物,须在生理水平PH机引代介存下经非酶途径转化为活性化合物MITC(5-(3-甲基三氮烯-1-基)咪唑-4-酰胺),后者再进一步水解成活性代谢物方能显现抗肿瘤活性。理论上,MTIC的抗肿瘤活性主要是通过与鸟嘌呤的第六位氧原子产河任生主要的DNA烷基化(员县间刻关甲基化)作用,同时也会与鸟嘌呤的第七位氮原子发生次要离企临乡争文律的附加性烷基化作用,因此随后发生的细胞毒性被认为是与这些异常修复的甲基化合物有关。

  替莫唑胺Temozo城随停lomide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可采用放射治疗同步进行辅助性治疗,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神经胶母细胞瘤或复发性恶性神经胶质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化疗过程中嗜中性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数量,避免发生血液毒性的混月错副作用。

毒理作用

  遗传毒性:替莫唑胺对体外细菌有致突变作用(Ames试验),对哺乳细胞染色体有致裂变作用(人外周血清淋巴细胞试验)。生殖毒性:目前尚未进行替莫唑胺的生殖毒性研究,但大鼠和狗的重复给药毒性研究表明,大鼠和狗给药剂量分别为50mg/m2和125mg/m2(按体表面积计算,分别约相当于最大推荐人日用量的1/4和5/8)时,本品对动物睾丸有毒性,表现为合胞体细胞(即未成熟精子)出现和睾丸萎缩。致癌性:尚未进行替莫唑胺的常规致癌试验。给大鼠每隔28天连续5天给予替莫唑胺125mg/m2 (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最大推荐人日用量相当),给药3个周期后,雌性和雄性大鼠均产生乳腺癌。以25、50、125mg地各常载调岩雷百/ m2 (按体表面积计算,大约相当于最大推荐人日用量的1/8到1/2)给药6个周期后,所有剂量组动物均出现乳腺癌:高剂量组在心脏、眼、精囊、唾液腺、腹腔、子宫及前列腺等组织出现纤维肉瘤,还出现精囊癌、心脏神经鞘瘤、视神经癌、哈德氏腺癌,另外可见及判尽革准活护呀球决操动物皮肤、肺、垂体、甲状腺等组织产生腺瘤。

莫唑胺胶囊

药动学

  口服给药后,本品快速而完全地吸收;血浆药物浓度于1 h内达峰。食物可广市继张载孔陆艺福减少其吸收速率和程度。本品消除迅速,平均半衰期为1.8h,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名连束重和乱群洲自省敌平均表观分布容积为0.4 L.k-1。与人血浆蛋白微弱结合,主标胡音买端充念运平均结合百分数为15%。

  在生理pH下,替莫唑胺自发水解为活性片段MTIC和替莫唑胺酸代谢物。MTIC进一步水解为5-氨基-咪唑-4-酰胺(AIC)和甲基肼,前者是嘌呤和核酸生物合成中的中间体,后者被认为是烷基化的活性片段。细胞色素P450在替莫唑胺和MTIC的代谢中仅起次要作用。与替莫唑胺的AUC相比,MTIC和AIC的暴露程度分别为2.4%和23%。给药后7 d,总放射活性剂量的38%被回收;37.7%在尿中,0.8%在粪便中。尿中回收放射活度的大部分是原形替莫唑胺(5.6%),AIC(12%),替莫唑胺酸代谢物(2.3%)和未知极性代谢物(17%)。替莫唑胺的总体清除率约为5.5L.h-1.m-2。

替莫唑胺胶囊

  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提示,年龄对替莫唑胺的药物动力学无影响,妇女对本品的清除率(按体表面积校正)比男性低5%,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口服清除率相近。种族对本品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未研究。

  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还表明,肌酐清除率在36~130 ml.min-1.m-2范围内对本品口服给药后的清除率无影响。未对本品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CLcr<36ml.min-1.m-2)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时须谨慎。没有考察透析患者的用药情况。

  替莫唑胺在轻中度肝损害患者的药物动力学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似。对重度肝损害患者给药时须谨慎。

  儿科患者(3~17岁)与成年患者对替莫唑胺有相似的清除率和半衰期。对3岁以下儿童无用药经验。

适应征

  1.泰老继纸啊道:

  新诊断的多形性转群胶质母细胞瘤(GBM见击谈犯走察比)

  复发或进展的多似无游屋志聚农但困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

  2.蒂清:

  患顽固性多来自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

  3.交宁:

  -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360百科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

  -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找的身慢翻变性星形细胞瘤。

不良反应

  本品主要的不良反应包外犯香括恶心、呕吐、倦怠和血液学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和倦怠的发生频率最高。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为NCI通用毒性标准(NCI common toxicity criteri该液a,CTC)1或2级(轻至中度),且为自限性,用止吐药即可控制恶心和呕吐。重度恶心和呕吐(CTC3或4级)的发病率分别为10%和6%。

  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的第1个周期发生甲体候集都,不累积。女性患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500个细胞/L)和4级血小板减少愿轻冷症(<2万个细胞/L)发生率比男性患者高(12%比5%和9%比3%);70岁以上患者4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70岁以下患者高思高破谈市执厂称局(9.5%比5.5%),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相同哥毫宽接晶困假(均为7%)。但就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70岁及7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并不更高。

  丙戊酸可使替莫唑胺的清维鲁除率降低约5%。雷尼替丁不会改变替莫唑胺和MTIC的cmax或AUC。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普鲁氯哌嗪、苯妥英、卡马西平、奥妒够宣司鲜刚滑实但丹亚龙、H2受体拮抗剂在限翻较益事伟或苯巴比妥,对口服替莫唑胺未见影响。

治疗指南

 志知 首部《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介绍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牵头,汇同来自影像学、病理学、神经外科学、放射肿瘤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编撰并发布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用于推广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在我国的发展。2012年,首部《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发布。《指南》在《共识》的基础上新增了以下内容:

  ·增加了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内容

  ·对大脑胶质瘤病的放射治疗进行了专门叙述

  ·强调了术后放化疗同步进行的重要性

  ·增加了"筛选化疗药物"

  ·增加了预后章节

  ·增加了康复、病理、影像学专业的专家成员参与指南的编写,使整部指南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首版《指南》已成为中国医学界对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权威参考,也强调了胶质瘤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旨在推动脑胶质瘤规范化、个体化综合诊疗模式的脑胶质瘤中心,通过联合病理、影像、手术、放疗等多学科,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在信息共享的平台上为病患提供个体化的规范疹疗模式,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命。

注意事项

  对于接受42-49天合并治疗者需要预防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发生。男性患者在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之内应避孕,在接受该治疗之前应冰冻保存精子。严重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本药不应用于哺乳期妇女。【儿童用药 】

  尚无3岁以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儿使用该药的临床经验 ;对于3岁以上胶质瘤儿童患者,使用该药的临床经验有限。

  老年患者用药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70岁)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较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对妊娠期妇女使用该药尚未进行研究。在用大鼠和兔所进行的临床前研究中,给药150 mg/m2曾有致畸和/或胎儿毒性的报道。因此替莫唑胺不应常规用于妊娠期妇女,如果妊娠期内必须使用该药,应将可能对胎儿造成的潜在风险告知病人。对于可能怀孕的妇女,应劝阻其在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或在终止替莫唑胺治疗后6个月内怀孕。

  替莫唑胺是否可经母乳分泌尚不可知,因此替莫唑胺胶囊不应用于哺乳期妇女。

  对儿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对本品胶囊中任何成分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禁用。同时本品还禁用于对达卡巴嗪(DTIC)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因为这两种药物都代谢为MTIC。

  以妊娠的危险等级为D类。动物实验表明,替莫唑胺可能引起胎儿伤害。如果在妊娠期间用药或在用药期间怀孕,应告知对胎儿的伤害。建议育龄妇女在进行本品治疗期间避免怀孕。虽未知本品是否从乳汁中排泄,授乳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表明,本品有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治疗时必须注意。

  对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70岁以上患者给药时,应谨慎。

  不得咀嚼和打开胶囊。如果无意间打开或破坏了胶囊,须对胶囊内容物万分小心,避免吸入或与皮肤、粘膜接触。应避免让儿童和宠物接近本品。

  药物过量时,需进行血液学检查。必要时应采取支持治疗措施。

临床应用

  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进展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治疗脑胶质瘤效果较好的新药,1997年该药在欧盟专利药品评审委员会(CPMP)一致推荐下得到批准生产,并于次年在欧洲上市,l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准其在美国上市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化疗,2000年以后国内逐步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替莫唑胺不仅对脑胶质瘤疗效较好,对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和实体瘤亦有明显治疗效果。替莫唑胺具有较宽的抗肿瘤谱,可口服,易于透过血脑屏障,酸性环境下稳定,与其他药物没有叠加毒性,可用于对亚硝基脲耐药的病人,现已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总结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耐药和毒副作用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对替莫唑胺进行深入研究。

  替莫唑胺与其他烷化剂无明显区别,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骨髓、淋巴系统、睾丸和肠胃道。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头疼和倦怠的发生频率最高,多为自限性,用止吐药即可控制。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多数病人骨髓抑制轻微,发生Ⅳ级骨髓抑制的比例为7%~8%,7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发生Ⅳ级骨髓抑制的几率稍高。

  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问一直是恶性胶质瘤化疗的主要目的,而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同样是恶性胶质瘤化疗的重要目标。尽管亚硝脲类抗肿瘤药物在传统的恶性胶质瘤化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较强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

  替莫唑胺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洛莫司汀,且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和肠胃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由于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少,口服耐受性好,病人的生存质量较高,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替莫唑胺在脑肿瘤治疗领域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对本品及辅料过敏者禁用。

  2、由于替莫唑胺与达卡巴嗪均代谢为MTIC,对达卡巴嗪过敏者禁用。

  对本药或达卡巴嗪过敏、妊娠期、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禁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