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干黄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特产,全国农产斗显杆品地理标志。
莫干黄芽产于莫干山,是采自竹林中的茶。莫干山为西天目山东消冲支余脉,森林覆盖率达92%。大竹海构成一道天然屏障,营造了茶区小气候,山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6℃,适宜种植茶树。莫干黄芽(黄茶)外形细紧略曲、嫩黄显来自毫;汤色嫩黄明亮360百科;香气清甜;滋味甘醇;叶底嫩匀、嫩黄明亮结家仅缩形医室读。莫干黄芽(绿茶)并得属办欢队台部格细紧绿润、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绿明亮。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右客度切远对"莫干黄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称 莫干黄芽
- 产地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 品质特点 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
-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7年第2620号公告
产品特点
莫干黄芽,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莫干黄芽(黄茶)品质特征:外形细紧略曲、嫩黄显毫;汤色嫩黄明亮;香气清甜;滋味甘醇;叶底嫩匀、嫩黄明亮。莫干黄芽(绿茶)品质特征:细紧绿润、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看最目除洲开旧采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来自匀、绿明亮。
产地环360百科境
莫干黄芽产于莫干山,是采自竹林中的茶。莫干山为西天目山东支余脉,森林覆盖率达92%。大竹海构成一道天然屏障,营造了茶区小气候,校太环乙秋山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士论张双落酒音院限考6℃,素有"清凉世界"之称,年均降水1400至1800毫米,常年云雾缭绕。山复调饭伯区以"黄泥沙土"为主新修,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酸性,pH值5.5-6.3,适于茶树生长;另有"红黄泥土"、"石沙土"等;海拔600米以上山巅还有"山地黄泥沙土"和"山地乌黄泥沙土",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
历史渊源
早在晋代佛教盛行时,即有僧侣上莫干结庵种茶。清乾隆《武康县志》载:"莫干山有野茶、山茶、地茶,有雨前茶、梅尖,有头茶、来自二茶,出西北山者为360百科贵。"西北山即为莫干山主峰塔山。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
1979年,《中国名茶》一书,将"莫干黄芽"列入(第十二种),对"莫干黄芽"采制历史作了详细介绍。
20世纪80年代,茶农将"莫干黄芽"改为绿茶类进行制作。
2000年8-10月,由德清县茶样溶乎从皇清穿构景叶协会起草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莫干黄芽茶》系列标钟明达角样准。
2008年,德清县政府授权莫干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向修城三频沉孙料完事国家工商局申报"莫干油状个胜夜新晶黄芽"证明商标。
生产情况
2014年,德清县有茶园面积2万亩。
2017年,莫干黄芽有3万训析局拉亩茶园。
产品荣誉
1979根斗亚慢争团色左号企普-1981年,德清县"莫干黄芽"茶样连续获省农业厅"一类名茶"奖。
1982年,莫干黄芽由省农业厅公布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名茶"。
2010年,莫干黄芽获得国家工商局"莫干黄芽"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直旧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莫干黄芽"实施农产品地理资液植展肉初呢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莫干黄芽的地理钢一换宜不合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德清县辖区内莫干山镇、洛舍镇、阜溪街道、武康街道、舞阳街道、下渚湖街道共计6逐仍呢谓季本个镇(街道)2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5′10″-119°57′34″,北纬30°26′58″-30°42′40″。
质量技术要求
- 生产管理方式
1.1莫干黄芽定义:是指采用德清县产地规定范围内的茶树嫩梢,经"鲜叶摊青-杀争岩功以映吃收功属客够青-揉捻-闷黄-初烘-做形阻理还群单述-足干-干茶整理"的黄茶型帮资度杀永师工艺或"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做形-足干-干茶整理"的绿茶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1.2品种范围:以莫干黄芽的当地群体种等有性系茶树良种为主,也可用龙井据滑43、迎霜、横岭种等岩脸氧情令怎北凯规就板适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1.3茶园管理树冠管理与改造
1.3.1轻修剪:剪去成龄茶园树冠面上突出枝条和晚秋新枝。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次-2次,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想宁及室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
1.3.2深修剪:适用于投产多年、产生大量鸡爪枝或受严重检地笔量双冻害、病虫危害致蓬面枝叶枯焦、脱叶的茶园。修剪深度为在蓬面下10厘米层-20厘米。夏秋茶多年留养、茶行过高茶园,剪口离地高60厘米-80厘米。时间应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进行。
1.3.3重修剪:适用于树龄15年以上、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剪口离地面20厘米-25厘米,保留一、二级骨干枝。应及时清理树冠。时间应在春茶后(5月底前)进行。
1.3.4台刈: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一般10厘米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宜在春茶后进行。
1.4施肥管理
1.4.1追肥时间:春茶后4月底至5月中旬;如采秋茶7月上旬再施一次氮肥。基肥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高山茶园适当早施。
1.4.2施肥量
1.4.2.1幼龄茶园:以基肥为主,建议施用菜饼等有机肥。追肥氮、磷、钾三要素配比宜为3:1:2。
1.4.2.2投产茶园: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磷钾肥,氮、磷、钾三要素配比宜为4:1:1。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全年干茶产量指标确定。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复合肥。
1.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根据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将茶叶农药残留降低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范围。
1.6鲜叶与加工
1.6.1鲜叶质量标准:根据老嫩程度从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到一芽一叶为主、到后期一芽二叶为主。
1.6.2采摘方法:分批按标准及时采。鲜叶采摘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应掐采、捋采、抓采。
1.6.3鲜叶盛装、运输、贮存
鲜叶采摘后用清洁、透气性好的竹篮、竹篓盛装,不应加压。茶篮中不应存放杂物。鲜叶采摘后应及时送至加工厂,做好防鲜叶发热、劣变措施。鲜叶运送途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禁止与有异味、有毒或有污染的物品混装。
1.7加工工艺
1.7.1黄茶类: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加温闷黄-初烘-做形-足干-干茶整理。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是"边烘边闷、固质挥香"。
1.7.2绿茶类: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做形-足干-干茶整理。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是"火里抢金、定色挥香"。
1.7.3具体工艺要点及技术参数
1.7.3.1鲜叶摊青:鲜叶进厂时应按标准验收、分级后立即摊青。不同等级鲜叶应分别摊青。鲜叶应摊放在竹匾或通风槽上,均匀薄摊。避免阳光直射。摊青失重率一般为13%-18%。
1.7.3.2杀青:杀青要点高温、快速,以杀青叶保持绿翠为原则,程度匀、透,无红梗红叶、焦叶焦边。杀青失重率一般为40-45%。杀青后立即摊凉。
1.7.3.3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防止芽叶断碎。特级茶成条率为85-95%,其它级别成条率80%以上。
1.7.3.4加温闷黄:将揉捻叶用专用清洁纯棉布包裹茶团,闷黄设备为闷黄过程提供稳定的温度,烘闷茶团至转黄,中途可适当翻动透气。
1.7.3.5初烘:揉捻(闷黄)叶初烘掌握温度先高后低。烘干叶含水量一般为30%。烘干叶及时分筛、摊凉后理条。
1.7.3.6做形:可用平锅或理条机等进行。二级茶可用斜锅或曲毫机成形。温度先高后低。理条程度以茶条紧结、匀整、失重率为10%-15%为度。
1.7.3.7足干:理条叶适当摊放后烘干,制成的干茶含水量≤6.5%。
1.7.3.8干茶整理:干茶及时分筛、去片末,干茶碎末茶含量≤1.5%。
1.7.3.9干茶入仓:干茶仓库应符合避免阳光直射,具备防潮、防鼠、无污染功能。长时间保存宜冷藏,温度在0℃-5℃,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
- 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2.1品质特色
2.1.1基本要求:产品应具有莫干黄芽的自然品质特征,不含有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劣变。
2.1.2感官品质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项目名称 | 含水量 (%) | 碎末茶 (%) | 粗纤维 (%) | 氨基酸 (%) | 水浸出物 (%) |
指标值(黄茶) | ≤6.5 | ≤1.5 | ≤13.5 | ≥2.5 | ≥32 |
指标值(绿茶) | ≤6.5 | ≤1.5 | ≤13.5 | ≥2.5 | ≥36 |
2.1.3卫生指标:污染物含量指标、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2.1.4净含量: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指标应符合JJF1070的规定。
- 标志使用规定
莫干黄芽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内的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莫干黄芽地理标志的,须向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生产经营者应自觉接受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监督检查,并保证和维护莫干黄芽的品质和信誉。
- 上一篇: 珠海市前山中学
- 下一篇: 沈阳皇家极地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