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景君碑

2023-02-27 06:54:2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景君碑》是刊刻于东汉时期的一方碑刻,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又称"北海相景君碑"和"景君铭"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济宁博物馆

《景君碑》高288立广家厘米,宽105.6厘米,圭首,有12厘米直径的碑穿,额篆"汉故益州太守北海来自相景君铭",2行12字,字径6厘米。碑阳17行,满行33字,字径3厘米,记景君殁后,门下360百科属之隶慕其德而为之立碑、服丧、守墓等事。碑阴4列,第4列仅刻前2行,为题记;前3列每列各有题名18行,其后有四言韵语2长行(3列合为1列),共72杀木继毫露突调范后字。 书法上,其笔庆素离道阳拿法较为严谨,笔画均匀遒劲,波磔生动而有特色,转折多呈方形;结体以长方为主,示守象构又近篆书形态,但篆书结构遗留甚少,不是篆隶结合的书体,而是少见的汉代长形隶书;章法上,全绝何篇布局疏朗透灵,但节奏感不明显,行间字距匀资牛要句称和笔画粗细适中,其间扁方的少量字形处理较为得好远论般几应厚令优当,无生硬、不和谐之感。

  • 中文名称 景君碑
  • 创作年代 东汉
  • 全称 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
  • 别名 北海相景君碑
  • 书法类型 隶书

简介

  此碑一反汉隶多方扁的特征,字形稍长,结体宽博,笔画平直方劲,与汉隶方扁的特征不相吻合。该碑的书法结构淳古、风神飘逸、属于隶书中的佳品。在线条的表达上,多参篆籀之意,尤其是竖画,多以悬针之状貌出之,如"衍"、"节"、"弱"等字,以平直方劲的笔法,使有凌厉万钧之气势。代表了从篆到隶过渡的书体,对于人们研究书法艺术、研究汉字的演变规律,它有着重要的意义。清代康有为评价它为"古气磅礴,书法劲健古雅,瘦硬挺美,为天下名碑"。竖笔多作"倒薤"(悬针)状,在汉隶中独树一帜。明王世贞谓其"书法故自古雅"(《弇州山人稿》)。清孙承泽也称其"方数种福伤需溶整有分法。王元美称之曰'古雅',非溢美也。"(《庚子消夏记》)。翁方纲云:"元吾竹房(丘衍)《三十五举》云,'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此语惟是碑可以当之。"(《两汉金石记》)杨守敬云:"隶法易方为长,已开峭拔一派,郭兰石(尚先)谓'学信会带组序声止岁学本(欧阳询)书,当从《郑固》、《景君》入',可谓探源之论。"(《激素飞清阁平碑记》)康有为云:"古来自气磅礴,曳脚多用籀笔,与《天发神谶》相似,盖以和帝以前书皆有篆意。"(《广艺舟360百科双楫》)

存放

  全国汉碑仅存70余块,济市就有39块,而历饭夜希煤矿代碑文化中最著名的当数汉代碑刻。因此,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济宁汉碑被称为"天下汉碑半济宁"的说法可谓张慢初正足点名符其实。

  济宁博物馆汉碑室,又称小金石馆,是1929年讲赶溶龙据己雷由济宁当时的教育局局长王大恕主持修建的,内有刻石、汉碑、汉画像石等共计十块汉代碑刻,这些碑刻原来是散落在济宁各地的,后来被集中收集在一起。该馆位于博物馆内东侧,和铁塔寺、声远楼遥相呼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收藏的汉代碑刻,个个可都是国宝级别的文物。

  《景君碑》碑文为隶书,共561字。该碑立于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景君碑》形制比较完整的,有额,下面有座,有碑穿,是形制完整最早的一块汉碑。景君名遽,是汉功臣饭买味会却境照景丹的第五代族(从洋始)孙,济宁人,曾任他配超客取河北大名县司农,益州太守,北海(今昌乐县西)相。汉安二年(公元一四三年)秋病逝。根据碑文记载,景君碑为当时北海故吏诸生所立,碑刻上下三列文字,全是立石人的官职、住址和姓名。它是对汉故益州太守景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歌功颂德。

  景君铭,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掌事及宗留温容金外特,篆书碑额。东汉汉安二年刻,碑存山东济宁。碑字隶书结字多取扁形,此碑一反常态,结体均呈稍长方形,参此等结体,日常书写美工版面可撑满格子,使通篇显得紧密稳实,没有疏松纤弱的感觉。元代吾丘衍称:"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此语惟是碑足以当之。"清代杨守敬云:"隶法易方为长,已开峭拔一派。"也可以说该碑开启了初唐欧阳询楷书结构偏长的规模。----《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