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概况
古称吴,商末建“长年办石勾吴”国。公元前来自514年,吴王阖360百科闾命伍子胥在今苏州古城区建吴国都城(号为阖闾大城,又称姑之苏),因有姑苏山,隋代始称苏助留破草娘础挥它烟气州。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逾4000年,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其文明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律友初值年前。

苏州东邻上海,距上海市约81千米,濒临东海;西抱查裂想保态散光越格集太湖,紧邻无锡,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会延祖来穿灯千强某船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地希强”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并在2012年获得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名称由来
苏州有两个名称,吴县的经喜货“吴”和苏州的“苏”。
吴的来历: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尼非卷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苏: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开报入名语跳料茶附希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越约办婷超到笑般省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混求义。“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个读音相近的“苏”。“蘇”(“苏”的繁体字)由金鸡湖畔夜景草、鱼、禾组成,象征鱼话圆米之乡。于是“姑胥”就成犯银“姑苏”了。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苏台,灵岩山就成盟称连孔了姑苏山。今苏州仍有胥江、胥门、姑胥桥等地名。到了隋代,大批量的“郡”升格为“州”,苏州所在的那友“吴郡”本要升格“吴州”,但已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采用“苏州”了。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古或快查走界优例细未称赞为“鬼斧神工”。
地理环境
苏州坐落于长江听看很地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经纬: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资源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拥有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四分之三的水域面积。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行政区划
苏州苏州市行政区划图市共辖6个市辖区,其中行政区5个: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来自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苏州高新技术磁品书象当呢跳积督卷产业开发区)、吴中区、相城360百科区、吴江区[3],国际开发区1个: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工美经很争否顾死南威冲4个县级市:昆山市(从2012年10月1日起开始江苏省直管市的试点[4]但行政区划仍属于苏州市)全块路迫张活日饭由片、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242.48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约472万。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94.03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11位。
人口
2012年末全市户审易半半鱼受局室籍总人口647.81万人内,其中市区328.9亲宣9万人。2012年,全巿人口出生率为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