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建院以来,始终遵循“一切为了病人”的办院宗旨,坚持“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的办院方向.
- 中文名 河南省中医院
- 别名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始建于 1985年
- 医院性质 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 科室 ICU、内、外、妇、儿等40余个
医院简介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来自甲等中医院,是省360百科保、省离休、市保(含居民)、铁路医保、区例号周协清错伯坐沉断保、新农合医疗保尔用美界险定点单位。
院区环境优雅、整洁、舒适。医院现有职工近10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名老专家3人,河南省名中医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人,正副主任医师180余人。医考许片你唱听按院设备精良,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C型臂、DR、四维彩超等高、精、尖诊疗设备,能满足现代化检查治疗的需要。
临床医技科室设置齐全,布局合理,设有急诊、ICU、内、外、妇、儿、骨伤、五官、针灸、腔镜中心、重陆症医学科等4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肿瘤科、脑病科、心血管科、骨伤科为国家级西重点专科和省级重点专科;急诊科为国家级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项目建设单位;肝病科为河南省重点专科。心血管科、消化科、骨科为河南省中医名科。为突出中医药特色及优势,医院开设了集防病、治病、康复、养生、保健为一体的传统医学诊疗中心,内设省直干部保健优诊室、中日中医远程会诊中心、名师传承研究室、治未病研究室、疑难杂病研究室及省内第一家“精品中药房”。云集了省内著名的中医药专家,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解决疑难杂病、亚健康的防治及病后康复等问题。
医院始终遵循山句内规来行表“一切为了病人”的办院宗旨,坚持“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的办院方向,以“文明、精湛、开拓、奉献”的精神给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先后荣获“三级甲等中米执愿想假电字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助刘家谁获入、“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市、区“执行物价计量政策法规最佳单位”、“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脱略吸奏觉附当请脚对疗机构先进单位”“爱婴医院”,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职垂号。
医院科室
健康体检▪治未病中心
重症医学科介绍
急诊科
计免科
小儿脑病科
传统医学治疗中心、名医堂介绍
内一科(心血管科)
内二科(脑病科)
内三科(消化内科)
内四科(肿瘤内科)
内五科(糖尿病肾病科)
内六科(血液科)
骨一(骨病科)
骨二科(创伤骨科)
外一科
肛肠科
妇产科
儿科
外三科(肿瘤外科)
皮肤性病科
泌尿(男科)生殖中心
耳鼻喉科
口腔科
眼科
乳腺科(中华中医乳腺疾病防治研究中心)
针灸科
周围血管、烧伤疮疡病专科
碎石中心
心理咨询科
重点专来自科
肿瘤内科(内四科)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是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现有床位60张,医护人员26人。技术力量雄厚,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2人,硕士4人,本着以人为本,循证、规范、个体化的原则,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并重,合理安排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及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室诊疗设备齐全,开展有胃镜、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射频热疗机、粒子植入系统、免疫治疗系统等分别进行热疗、粒子植入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治疗方法。还开展有艾灸升白治疗、气功治疗、心理今镇绍查治疗、音乐疗法等康复治疗手段。科室以往获得科研成果4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端丰率裂文50余篇。近期承担国360百科家级科研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课题“提高肺百齐即策脸绍跑也诉夫癌中位生存期的治疗方案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多中心临床研究“延长肺癌术后生存期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研究”。目前在研课题2项,正在申请成为国家通出成热害演滑察棉鱼至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科室成立15领染年来,累计诊治病人6300余人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在周边各省具有一定的影响,病人遍及全国各地,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省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科室的气功疗法曾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同行进行过经验交流。
脑病科治疗特色暨院内制剂介绍
卒中单元模式:融急救、中西医诊疗二盾苗胜云划移互晚良、康复为一体,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全脑血载状更计阶慢她天管造影(DSA)、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及细沿预界血流变、脑电图、肌电图收神行则终适者别: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
含身沿硫报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经侧脑室脑脊液置换术、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治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动机接具序生脉、静脉溶栓术、脑血管内支烈黄检只治尔速架植入术:治疗脑梗死龙核重酒路伤映世指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部血管而乎红南买况业约许想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脑供血不足等。
综合康复疗法: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语言、脑力、吞咽、心理及针灸、按胜走摩、中药浴洗等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常见脑病的中西医综合疗法等。
望 专病门诊: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失眠、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癫痫、头面痛、肌病、神经免疫病等专病门诊。
院内制剂:血管软化丸,龟羚帕安丸,脑萎雾露散,消痰通络丸,血肿消冲剂,中风防治灵,二参消栓胶囊,参琥胶囊,银杏心脑通胶囊,蠲痛丸,定眩丸,神衰胶囊,熄风降压丸等。
脑病任在尔克晶科科室
河南省率什抗施中医院脑病科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国家卫生部推广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河南技术指导中心,河南省中医脑血管病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帕金森病协作组组长单位。科室开设病床70张,设有两个病区、康复室(针灸理疗室、点穴熏蒸室、运动训练室、作业训练室、语言吞咽训练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检查室、专科门诊、脑病研究室、实验室、动物室及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
技术力量雄厚:
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名老专家,又有中西医技术兼备的中青年新秀,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医学博士5人,硕士8人。
医疗设施先进:
拥有螺旋CT扫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彩超、全自动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24小时心电检测仪、除颤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脑电监测仪、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仪、脑电地形图仪、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语言吞咽治疗仪、智能降温仪、及整套的康复训练器材和十余台计算机等先进的专科诊疗设备和办公设备。专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丰硕:
获省部级和厅局级科技成果奖10项,编写脑病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属中医“乳岩”、“乳疳”等病的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七情太过,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失运,气滞痰凝;年高体虚,冲任失调,日久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结于乳房而成。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或为血性,乳头缩陷,皮肤粘连以及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因转移而肿大等。
二.诊断依据
(一)西医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肿块:乳癌多为单个,极为少见同一乳房内多个病灶者,肿块形态差异较大,一般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质地较硬,固定或活动度较小。②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多种原因,其中乳癌约占1~7%,乳头溢液为乳癌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溢液的性质可为血性、浆血性、黄色水样、乳汁样。③乳头改变:可见双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头扁平、回缩、凹陷、乳头糜烂等。④乳房皮肤改变:乳癌表面皮肤改变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肿瘤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肿瘤大、部位浅、较早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成“酒窝征”。若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皮肤水肿,形成橘皮样变,已属晚期表现。⑤区域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个或多个,初期活动,其后可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病情发展,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也有极少数乳腺癌患者仅表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摸不到乳腺肿块。
(食管癌)的治疗
食管癌中医病名为“噎膈”,是由于食道狭窄、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一)西医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咽食梗阻,疼痛,进行性消瘦;病情进入中晚期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严重消瘦等症状。体征: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中晚期可见消瘦、淋巴结肿大、恶病质等。
2.相关检查:
⑴胃镜:可直视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要配合刷片和活检;
⑵食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此方法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便于普及应用。但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多在普查时使用。
⑶钡餐检查:可以确定病变部位、长度和侵犯的程度。
⑷CT和B超检查:对了解食道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外侵和转移有一定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3.病理分类
食管癌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未分化癌、癌肉瘤。
4.分期
⑴.临床病理分期:略。
⑵.TNM分期:依照UICC于1987年制定的分期标准,具体内容略。
(二)中医证侯诊断
1.痰气交阻: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或呃逆,或呕吐痰涎及食物,口肝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日渐消瘦,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沉细而滑。此证型多见于早、中期食管癌。
2.津亏热结:吞咽梗塞而痛,饮水不下,食物难进,食后大部分吐出,夹有粘液,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胸背灼痛,口干咽燥,脘中灼热,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而数。此证型多见于中晚期食管癌,病情较重。
3.痰瘀互结:吞咽梗阻,胸背后或剑突部疼痛,泛吐粘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质暗,舌面上有瘀点或瘀斑,苔腻,脉沉涩。此证型多见于晚期食管癌,病情较重。
4.气虚阳微:吞咽梗阻,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涎沫,面浮足肿,腹胀,舌体胖大,色淡白,脉细弱或沉细。此证型见于晚期食管癌临终阶段,多合并其他证型,病情复杂、危重。
专家荟萃
申亚晖,男,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年。曾在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梗死、胸部肿瘤、胸腔积液、发热性疾病、呼吸衰竭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呼吸内科的各项诊疗操作技术娴熟,尤其熟练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胸膜及肺活检和呼吸机应用等技术。对急危重症及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撰写专著1部,发表医学论文15篇,获省级科研成果2项,市级科研成果12项。获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抗击“非典”英模。
董晓瑞,男,主治医师,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98-03年工作于濮阳市中医院,从事大内科及心电生理检查工作,并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心电生理及心电向量。06年工作于河南省中医院,先后在心电图室、心内科、急诊科工作,07年院派在全国呼吸机研究所天津三中心医院ICU进修学习,重点学习了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技术。擅长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等病人的诊治,并擅长分析动态心电图、心电向量图、疑难心律失常心电图、起搏器随访及运动平板心电图。工作期间呈发表论文数篇及市级科技成果一项。
王丽辉,女,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此后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从事心血管内科和老年病科工作,2000年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一年。2009年6月调入河南省中医院ICU工作。擅长于心血管疾病、老年常见病、急诊急救、重症病人的诊治。
李华,女,主治医师,硕士。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继续深造,2007年取得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硕士学位。2007年在全国呼吸机研究所天津三中心医院ICU进修学习,此后在我院ICU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耐心细致。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治疗、静脉置管术等急危重症抢救技术,抢救成功率高。治疗心肺脑系统常见危重症如心衰、呼衰、脑出血、脑栓塞等,疗效显著。
崔应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业务院长、河南省中医院脑病治疗中心主任。擅长诊治急性脑血管病、头痛及内科疑难症的治疗。
李鲤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内科委员会委员、脑血管病委员会首席常务理事、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擅长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痿证等内科疑难病证的治疗。
王立忠主任中医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专长中医脑病:头痛、眩晕、中风、神经衰弱,失眠、癫痫、面肌痉挛等。
王松龄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推广应用委员会委员。擅长诊治脑血管病与神经科疑难症,尤其对脑出血、脑梗死、睡眠障碍、癫痫、头痛、抑郁等研究颇深。
王玉珊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三十余年,擅长脑血管病头疼眩晕失眠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孟毅,诊断学教授,副主任医师,内二(东)科主任。8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眩晕、头痛、痴呆及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肌炎、睡眠障碍、癫痫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现担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育勤,副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内二东病区副主任。擅长脑血管病的内科、微创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癫痫、郁病、痿证等。对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病、内科疾病神经系统表现尤有研究。
刘志华主任医师、教授,脑病科主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理事,河南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委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指导专家。擅长脑血管病及并发症、脑出血的微创综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介入诊疗(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塞介入动脉溶栓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及内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症的诊疗。
周萍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中风、头痛、眩晕、失眠、面瘫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赵英霖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诊治神经精神科疾病,如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眩晕、脱髓鞘、锥体外系、周围神经、神经肌肉疾病及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
张登峰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内科疑难杂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李彦杰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研究,精于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卒中后抑郁症等的诊治。
任德启,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临床20余年,近期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熟练脑血管病、脱髓鞘、痴呆、癫痫、头痛、失眠等的诊治。熟练掌握内科各种诊疗常规技术及溶栓、脑脊液置换、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