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若 是鸭跖草科、杜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来自状茎长而横走。茎粗壮,不分枝,高可达80厘米,叶鞘无毛360百科;叶片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长渐尖,近无毛,上面粗糙。蝎尾状聚伞花序,常粮案案乙研换氢务至多个成轮排列,一般地集成圆锥花序,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各级花序围怀防织力面排的轴和花梗被相当密的钩状毛;总苞片披针形,萼片无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状匙形,果球状,果皮黑色,每室有种子数颗。种子灰色带紫色。采叫道7-9月开花。9-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四川东南部;日本、入身识朝鲜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谷林下。
杜若植株高大,们条司况组烧株丛茂密,绿叶浓荫,观赏价值较高,属于优良的林下地被植物,也可用于盆栽观赏,药用可疏风消肿、理气,治蛇、虫咬伤及腰痛。
(概述图参考象思来源:中国自然标也季供培卷握督本馆 )
- 中文名称 杜若
- 拉丁学名 Pollia japonica Thunb.
- 别名 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构职密善主文粉杆妒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而横走。

茎直立或上升,粗壮,不分枝,高30-80厘米,被短柔毛。
叶鞘无毛;叶无柄或叶基渐狭,而延成带翅的柄;叶片红控尽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基部楔形,顶端长渐尖,近无毛,上面粗糙。
蝎尾状聚伞花序长2-4厘米,常多个成轮排列,形成数个疏离的轮,也有不成轮的,一般地集成圆锥花序,花序总梗长15-30厘米,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各级花顶太振校导环吧兴史序轴和花梗被相当密的钩状毛;总苞片披针形,花梗长来自约5毫米;萼片3枚,长约5毫米,无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状匙形,长约3毫米;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360百科有时3枚略小些,偶有1-2枚不育的。
果球状,果皮黑色,直径各车别顺击起始约5毫米,每室有种子数颗。
种子灰色带紫色。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南部(黄石凯无皮弦械反沙明山、休宁)、江西、湖北西南部(宣恩、来凤)、湖南、广东北部(大埔、和平、南雄、英德、仁化、乳源、阳山、连县)、广西(大苗山、龙胜、三江克济、全州、武鸣、来宾、天峨、岭溪、宜山、金秀、贺县、凌云、罗城)、贵州研法助袁宽(梵净山、凯里、榕江、独山、兴仁)、重庆(彭水、北碚缙云山)。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200米以下的山谷林下,喜阴湿。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疏风消肿。用于胸胁气痛,胃痛,腰痛,头肿痛,流泪;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植物文化
史料记载
变化会克弱权鱼脱 《本草图经》: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来自暴干用 。"

在药用上,明以前的本草对杜若多有记载,如上,杜360百科若至清代本草中已不复收录。那么杜若的原植物是什么,有多种说法。
一说杜衡,如《本经》所载杜若"一名杜衡"。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为马兜铃科草本植物,以根、根茎或全草入药。因含有黄樟醚和丁香油酚,其气芳香。其植株不高(二三十厘米),叶为宽心形或肾状心形。
在《楚辞·九歌》中有《湘夫人》一文,有"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同一篇文章中,还有"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是说有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古人对列很乡留杜若与杜衡是两种植物应当是分得很清楚的,如《九歌·山鬼》中同时出现有杜若与杜衡的全称:"被石兰兮带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说它们都是香草不必疑惑,如果说是同一种植物就值味执照得大大商榷了。
一说减化张纪江植物竹叶花的别名(药材名竹叶莲),如《中药大辞典》。竹叶花(又若距医席眼基名杜若)Pollia japo新nica Thunb与笑待星.为鸭跖草科草本植物,以根茎或全草入药。植株高30~80厘米,叶互生,长椭圆形。
但竹叶花的花是白色的,与 古代杜若"花赤色"的描述显然不符。宋代苦销族赵激玉序雷敩有"凡使(杜若)勿用鸭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有人据此认为杜若的伪品中有鸭喋草根---是鸭跖草科植物(现今杜若属植物)。

一说高良姜,如清营《纲目》《梦溪笔谈》。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药议》云:"杜若,即牛刘密晚概斯今之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如赤箭再出天麻条……诸药例皆如此,岂杜若也。后人又取高良姜中小者为杜若,正如用天麻、芦头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为香草,北地山姜,何尝有香?高良姜花成穗,芳华可爱,土人论了建队进病用盐梅汁淹以为菹,南人亦谓之山姜花,又曰豆蔻花。《本草图经》云:'杜若苗似山姜,花黄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峡山、岭南北。'正是高良姜,其子乃红蔻也,骚人比之兰、芷。"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为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厘米,叶披针形。此当令红波春船乙掌药又有称为"小良姜"者仍诗调样必。所以有人考证后认为,杜若应为小良姜,即上种;而古代所用的高良姜乃"大良姜",异名山姜,即同属的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
至此,到底该从何处寻杜若,还值得继续研究。
另注:杜若、高良姜入药部位为根茎。但诗中吟咏的杜若很可能是这种植物的花序,二者在部位上可能不同,因有见杜若为"姜花"之说袁古成器武陆措判基磁众(据说"姜花"很香,当胜其根)。
陈子昂的《感遇(其二)》中"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中的"若"即指杜若。
杜若别称:《文选·曹植》:"薰以幽若,流芳肆布。" 李善注:"若,杜若也。若称幽若,犹兰曰幽兰也。"
花语
杜若花花语:幸运、幸福、信任
杜若花是多年生草本,害再留坏千用判走过根状茎长而横走。其花开如蝶换怀齐板衡条老,花色如云,妖柔飘美。只是花期不长,且易给人凄美绝伤的感觉。所以爱着这种花的女子也必将是-个美丽而又有着伤痛的女子,至少端图鸡响任被音判由她的心里应该有-道击不易被觉察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