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

2020-10-24 21:34:12 暂无评论 百科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创建于2012年1月,在2013年5月建成。由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农职院)、福建省农科院、福清市人民政府和福建慕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慕农公司)共建的以农业特色为创业主题,以涉农大学生为创业主体,以国家级涉农大学生创业园为发展目标,以“公办民助”企业化运营自负盈亏为运营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园。同时也成就了“相思岭创客农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
  • 外文名:Lovesickness Mountain College Pioneer Park
  • 位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福清校区
  • 类型:创业园区

创业园创建优势

1.园区资源要素

创业园占地面积540亩,其中国家级农作物科研种植园200亩;闽台合作的生态果园、香草园、蔬菜园与花卉园200亩;动物选育与养殖区、蝴蝶兰选育区、茶叶种植区、苗木种植区和食用菌选育区总计140亩。园区已经建成的创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2130平方米,包含鸟巢三生馆、创业大楼、创业文化广场、创业实训及生产大棚。

2.园区整合优势

本园区率先整合了农职院农业教育、农科院的农业科研、福清市人民政府的校地共建和慕农公司的运营管理等多方资源,汇聚了教育、科研、生产等各方的人财物与政策等资源要素,本园区形成了以“创业”为核心,兼顾“实训”、“科研”、“科普”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地多能”的局面。各方资源大融合,互助互惠,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3. 园区运营优势

率先把解决创业园区普遍存在的“僵化乏力”等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在以政府机构“公办”的主导下,引进了慕农创业孵化总公司,实行“民助”运营模式,既保证了园区的主体发展方向,又有效提升园区的活力和良性发展。

创业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本园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基本原则

  • 2.1 涉农主题原则
农职院前身始建于1902年,创办以来一直主打农业特色,农业产业是本园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本园区建设注重涉农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园区,整合提升大学生涉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和壮大涉农大学生创业产业集群。
  • 2.2 公办民助原则
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本创业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的着力点,在以政府机构“公办”的主导下,引进了有创业育人情怀、有管理能力与经济实力的创业孵化总公司---慕农公司,实行“民助”运营模式,保证了本创业园的主体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园区的经营活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 2.3 协同汇聚原则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集聚本园区创新创业的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对外开放合作,形成了农职院的人才培养、省农科院的科研、孵化企业慕农公司融入运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3. 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教学、实践与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未来大量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前瞻性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区。

本创业园主要创新点

创新点一:涉农创新创业教育。聚焦三农,集中定位涉农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点二:多方资源要素整合。在福建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本园区在现有的“产学研”架构的基础上,整合台湾中州科技大学以及福清市人民政府等核心资源要素,多方共建。
创新点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分布在福建各地的职业农民班数以千计的学员,融合涉农创业的产品、渠道与信息资源,打造良好的涉农创业软环境,引领职业农民大学生创业。
创新点四:设立按照创业等级梯度。本园区的创业按照由难到易的创业成熟度,设立了循序渐进式的梯度创业模式---体验创业、模拟创业与实体创业三个等级。
创新点五:自我造血功能。 本园区整合併最佳化了园区内“创业、实训、科研、科普”等功能,引进了“休闲农业”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本园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主要创建内容

4.1 完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4.1.1 支撑平台---硬体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园区的硬体投资力度,比如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产品展示中心等设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保障,吸引更多的涉农大学生入驻本园区创业。
4.1.2 支撑平台---软体设施建设
加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商务秘书公司”,通过该秘书公司对接相应的创业导师团队,搭建谘询论证、教育培训和创业融资等四大服务平台。
4.1.3 支撑平台---商务“大客流”建设
本园区最具独特性的大渠道平台,即是“大客流”平台。相思岭创客农场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範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示範园区”与“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园区”等国家级、省级示範园区,是本园区旗下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本园区的大学生初期创业项目,乃至本创业园本身的早期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部基础条件,本园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可以与园区的日常运营费用,实现收支平衡,真正进入良性的运营阶段。

4.2 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4.2.1 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建立专业结构合理、多方资源共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
4.2.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4.3 完善本园区管理制度与运营机制

4.3.1 制定创新创业园区管理,基金管理,导师管理,项目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农职院特色,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徵的创业谘询,扶持与指导服务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本园区资金、技术、场地和专业指导等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自主创办企业提供支撑。
4.3.2 创新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并建立“多方共建,企业化运营”长效合作机制。既要解决了本园区的基本性质与运营导向,又要解决了本园区的运营活力与良性运营。

4.4 渲染创新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文化

结合农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规划竟赛,创业设计竟赛,科技作品竟赛以及举办“相思岭创业论坛”,建立创业社团,组织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受磨鍊、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

4.5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模式

充分利用本园区的创业平台和涉农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源等优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涉农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现有成效与预期成效

5.1 现有成效

在2011年6月开始规划、设计并建设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到2013年12月,基本实现了园区的“三通一平”的基础任务;2014年1月-2014年12月相思岭创业园初步建成,并引进一批涉农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园区,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21家的涉农大学生创业公司(机构)进驻。
截止2015年11月,共举办创业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600多名,占学院总学生人数的10%;现在在本园区参与体验创业、虚拟创业与实体创业的大学生超过360人。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本学院的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典型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5.2 预期成效

本园区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率先採用了“农业创业为主题,涉农大学生为创业主体”作为本创新创业园区的个性化定位,引进了“多方共建,企业化运作”的运营模式,是创业园的创新点,具有良好的示範效应,其进一步的建立与推广,将对未来新一轮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教育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新闻媒体的报导宣传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凤凰新闻网、福建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海峡人才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报导学院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
相思岭创客农场报导相思岭创客农场报导

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区风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