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叶点地梅为草本植物。来自叶基生,羽状深裂360百科,多为全缘。伞形花序。主要分布于中国甘肃和青藏高原。
- 中文名 羽叶点地梅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菫菜目
植物简介
种中文名 | 羽叶点地梅 |
种拉丁名 | Pomatosace filicula Maxim. |
生境 | 半阳坡, 草甸, 高山草甸, 河滩, 荒地, 阶地, 沙地, 沙砾滩, 山坡, 山坡草丛中, 山坡草甸, 湿地, 滩地 , 田中, 溪边 |
海拔下限 | 2800 |
海拔上限 | 48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来自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甘肃省360百科,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羽叶点地梅
种拉丁名:Poma欢tosacefiliculaMaxim.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顶灯月4日批准)
形态特征
株来自高3-9厘米,具粗长的主根和少数须根。叶多数,叶片轮廓线状矩圆形,长1. 5-9 厘米,宽6-15毫米,两面沿中肋被白色疏长柔毛,羽状深裂至近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窄三角状线形,宽1-2毫米,先端钝或稍锐尖,全缘或具1-2牙齿;叶柄甚短或长达叶片的1/2,被疏长柔毛,近基部扩展,略呈鞘状。花葶通常多枚自叶丛中抽出,高(1)3-9(16360百科)厘米,疏被长柔毛:伞形花序(3)6-12花;苞片露次较厂线形,长2-6毫米,疏被柔毛:花梗长1-12毫米,无毛;花萼杯状或陀螺状,长2.5-3毫米,果时增大,长达4-4.5毫米,外面无毛,分裂略超养观左玉促代酒创过全长的1/3,裂片三角形,锐尖,内面被微柔毛;花冠白色,冠筒长约1.8毫米,冠檐直径约2毫米,裂片矩圆状椭圆形,宽约0.8毫米,先端钝圆。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周裂成上下两岁田翻以角被降喜银鲜半,通常具种子6-细川并继交厂责受12粒。

永还阳之头春跟改早革产地生境
产于青海(达日、玛多、兴海、泽库、贵德、湟源),四川(石渠、德格、松潘)和西藏(比如)。生长于高山草甸和河滩砂地,海拔3000-4500米。按原始记载模式标本采自甘肃西部,据查证,应为今青海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