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小和,基督徒、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在《南方周末》 、《践外南方人物周刊》、《南都来自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书评和人物专栏,与王阻居脱晓渔、戴新伟、成庆等人发起运作《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倡导公民社会常识阅读,影响了海内外一批真正的阅读人群。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案例库。
- 中文名称 苏小和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湖南常德临澧县
- 出生日期 1968年
人物生平
1968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临澧县。

破检乱毫待宜宽院 2006年3月,在北京一间家庭教会决志信主,成为一名基督徒。
主要作品
财经著作
《逼着富人讲真话:中国最尖锐的财富人物访谈录》(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年)

《过坎:对11名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现场分析》(浙江人客金船特零秋民出版社,2004年)
《局限:用于实验的一代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
《局限:发现中路前设值未销国本土企业的命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
《我的自由: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年)
《自由引导奥康》(浙江人民出版判夫互任社,2008年)
《浏阳河营销密码:解读浏阳河酒业12年营销的生命脉络》(与朱砝来自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
《向海扬帆:介交特天补语国句观东该鲁商集团20年改革发展史》(中国经济出版社,盟2012年)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重庆出版社,2010年)

堪苏用古且盾称中国企业家"绞刑架下的报告。讲述从洋务运动开始,一百多年之间,中国企业的商威占降讨径货业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确定性。商场和官场之间,有一条看得见的发财当官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生生不息的官商结合模式。企业究竟应该由谁来办?私人,还是政府;官僚,360百科还是商人?中国企业置发展的路径、轨迹,事实上与中国的制度比跑尔谓念题吃变迁一直正相关。"政府越搞越大,市场越来越小",这种反相关的逻辑关系,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张树新、王石、任志强护止汽下专思爱整据家、柳传志、王中军、冯仑、刘晓光、王文京、毛振华、华生配战谈验红把女让读客校、田溯宁、沈南鹏、戴志康……一座座民族绵延起伏的精神山脉,在作者穷追猛打的终极拷问与极致挖掘下,披露了其事业、人生中最尴尬、最不堪的往事,揭开了其内心深处最隐秘最深藏的世界,暴露了其生存现状、原建改了德混属全死顾于阿罪救赎与痛苦挣扎阅尽繁华后的喟叹。由此,一幅幅转型社会中企业家的梦想与光荣、官商关系的纠结与错杂、罪罚明灭沉浮的悲情画卷缓缓展开。
诗歌作品
《启为续围黄练怀许蒙时代》(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风随着意思吹》(自费出版,2010年)
《小雅歌》(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7损轻己月)
待出版作品:
《仓皇人物志》
《我也懂经济》
其他信息
人物采访
(接受佛山日报陈祥的采访,漫谈如下:)
陈祥:你是因为什么样的机遇,转身从事经济学研究和财经写作顶灯?

苏小和:我不是什么经济学研究人员,只是一个财经作家。没有机遇,因为我发现,诗歌完全无法养活自己,满世界都是谈经济,我认为财经离钱最接近,就选择了财经写作,有句话说,我不是富人,但我活在富人堆里,能穷么,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哈哈,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由宽根一四问很低俗?
炮轰郎咸平
唐骏、郎咸平两个人这几年在中国风生水起,不仅名满来自江湖,而且财源广360百科进。他们是成功的典范,还是青年人的偶像。两个人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至少,唐骏的博士来自野鸡大学,青说留路底水志阿而郎咸平的专业学问和教授身份,怀疑的人就少之又少。郎咸平的书那可是门较吗讨绍贵思请害雨扬久庭若市,而最火的一本,书名叫做毛船《郎咸平说:新帝三架非国主义在中国》,事实上他的另外字秋玉几本书名都非常咋呼的图书,照样名列销售排行榜的前几名。前两年,郎咸烈写粮育仅尼分攻喜平到处放言,反对企业制度改良,提醒国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好像他才是真正维护经济公平的伟大学者。但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必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以来最大的问题,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诸如产权问题、公写频老服斗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等,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大患。即使是最保守的管理高层,也深知只有让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公众化、国际化、资本市场化,中国的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效率。这事实上是对历史的一种纠正、对现实的一种重组。老百姓多年以来受制于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不注重自己本身的个人权利,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尚在情理之中,但郎咸平这个娘老不流课坏口将构功接受过最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教育的教授,却在这里著书立说、迎合大众、拒绝常识。

一名真正的读书人,或者说一名具有独立精神的读书人,既不能迎合权力、迎合资本,也不能迎合大众。事实上,郎咸平不仅刻意迎合大众,而且迎合权力的厚黑技巧,甚至超过了真正在内地出生、长大的绝大多数学者。这几本"声讨新帝国主义"的图书,算是郎咸平迎合权力的大好贡品。帝国主义这个冷战时代的关键词,如今在郎咸平的笔下,似乎又火起来了。但问题在于,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贸易的时代,尤其是中国,甚至肉由发引利力已经是一个对出口贸易有严重路径依赖的国家。可以这么说,在冷战时代,被人为隔离的贸易框架,可能的确带有意识形态的侵命理略性质,但在今天,当全球化成为一个经济学事实,郎咸平再次祭出帝国主义的政求轴治日济有陈旧词汇,就是一种对经济学白最担处圆分工理论和全球贸易理论的无知。

和唐骏一样,郎咸平要想在中国赚得大钱,爱国是必须要坚守的姿态,这是他经过思考后选择的一种话语姿态。现在看来,郎咸平似乎成了中国利益的捍卫者,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这样的市场卡位迅速给郎咸平带来了具体的利益,他出场演讲的身价节节攀升,而几乎所有请他演讲过的人都知道,郎教授在出场费上,一直是锱铢必较、毫不客气。据说,遇到不能谈妥价挥照正格的演讲,教授是可以临时撂摊子的。而他的一系列热气腾腾的书,基本占据了所有图书营销排行榜的前几名。郎咸平教授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一个言论的基地,也是一个赢利的工具,各路人马围绕着他马不停蹄,赚得盆满钵满。
频遭炮轰
郎咸平言论:
郎咸平:外资通过曲线收购玩弄中国矿业规管于股掌之中。
郎咸平:10年后13亿中国人都要向美国交呼吸批化载鱼飞米税。
郎咸平称房地产税根本就不合法 等于往人民身上割肉。
郎咸古平:中国90%粮油是外资控股 青椒价格都被美国控制。
频遭炮轰:
樊纲炮轰郎咸平刘司松旧期:他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
汪丁丁:郎咸平盲目信任政府 我坚决反对他的政策建议。
李培举:郎咸平的卖弄术源自琼瑶的爱情描写技巧。
苏小和读人:
苏小和:吴敬琏痛陈权贵资本主义危害之举像堂吉诃德。
苏小和:美制度文化成就克鲁格曼 中国的茅于轼却被封杀。
苏小和:张五常被误读凸显公众价值判断醒目错位。
苏小和:离开这个体制 任志强什么都不是。
苏小和:胡舒立就是一个写字的。
做客搜狐微博
(1)您之前面访张培刚先生,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很想知道生活中的大师。
苏小和:几年前我在武汉他的寓所里看望过他,话不多,声音有些颤抖,岁月和苦难几乎把他摁倒在一张椅子上,不过只要提到经济学,他灰黄的眼神会放光,片言只语之后,又是一片沉默。那时我已经知道他是经济学领域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大师级人物,连骄傲的张五常也尊称他为大哥,说大哥的思想,是典型的朝发夕至
(2)从治学之道来看,您认为张培刚老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苏小和:事实上,张培刚在青年时代曾经与胡适之、赵元任等学术大师过往,他具有难得的学术实力。他在1940年研究浙江米市的时候,独立使用了"交易费"概念,而且斩钉截铁地指出了节约交易费用与组织的关系,因此,接下来对准制度条件,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张培刚先生去世了,大师又少了一位,老先生一路走好
苏小和:有时候我想,我们的时代能不能对着张先生说一声对不起,我们的国家能不能对张先生说一声对不起?我记得老年的培刚先生,言辞是谨慎的,好多话题他不敢展开,或者干脆以沉默相对。我记得从先生的房子出来,武汉已是夜色迷离,大街上人流如织,先生蜷缩在他的椅子上,仿佛这座城市里的一颗灰尘。
(4)您认为张培刚教授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苏小和:青年时代写出了《农业与工业化》这篇博士论文,80岁以后从事经济学教育,带出了几个不错的学生。
(5)为什么说价值观的缺陷,他的价值观有哪些缺陷?
苏小和: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自己一个人认为,年轻时代的张先生,第一可能没有意识到计划经济和共产主义潮流的危害性,没有意识到个人价值会因此被覆盖,第二,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结,一般意义上的确是发展的心理动力之一,但特殊情况下,却让自己视野变得狭窄。第三,在国家主义和真理之间,我选择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