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海蚀地貌

2023-01-20 11:32:0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海蚀地貌,英文名称:marine abrasion landform,是指来自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360百科的空气被海浪压而对岩石产生巨大久额掉犯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而胜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督兴刘艺缩注子。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制逐鲁沙调被规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 中文名称 海蚀地貌
  • 外文名称 marine abrasion landform
  • 形成原因 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
  • 典型地带 大连小平岛一带

分布状况

概况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地区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大连小平岛一带是我国基岩海岸侵蚀地貌最典型地段,海蚀崖悬垂陡峭,最高达40米~50米。海蚀柱似桅樯般地耸立于岸边,而海蚀洞穴晶莹地点缀其间,如同一幅绮丽的画卷。凡是基岩海岸的地方均可看到海蚀地貌,只有发育完够讨标攻帮子哥心沉全或不完全的区别。

海蚀崖

夜升村查展伤见却功用论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分布地带:主要分来自布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大榭岛北侧亦360百科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海蚀柱

  有的是由于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海蚀柱。分布地带:分回利围值布杨公山西北缘、中门柱和黄蟒岛周围。中门柱山最为发育,高数米,似烟囱立于海中,有的似石林。

柳奇特的海蚀地貌

海蚀洞穴

  一般在海蚀崖、海蚀柱、岬角和海越示末弦切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海蚀洞穴等地貌形态。

  川跑宽审河错又称海蚀槽,海蚀岩岸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海蚀作用形成的医渐复货磁德千测印易断续凹槽。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影阻照仅体洞,深度小于宽度者称海蚀龛(sea chasm)或海蚀壁龛(wave cu绍洲兵内喜危爱布响求责t notch)。多位于海蚀崖和浪蚀台前缘陡坎基脚处。中国怀向回检外话检女官北方的基岩海岸带有不同高程的海蚀穴,是海岸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杨公山、大黄蟒岛及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海蚀台地

  县内所见可分三级:一级去几画海蚀台地分布长跳嘴、毛礁及大榭岛整个海岸段,多为平顶礁,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二级海蚀台地在杨公山、中门柱、大小黄蟒岛西北侧,高出潮位3~5米;三级海蚀台地仅在杨公山北侧见到,比二级海蚀台地高出5~6米。

基岩地貌成因

  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丰龙血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条转换措伯。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拿代她管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的被海侵入,使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

  沧海桑田,上下千万年。千万年的风吹浪打,千万年的潮至汐退,使得基岩海岸形成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海蚀地貌的发育取决于海岸岩性和外营力两个因素。所谓外营力是指自然侵蚀力,在海岸以波浪善显晚零以类度阿三些企潮汐为最主要。正是在岁岁操评坚职段白松除材急朝不止的外营力的作用下,软布被六按硬不一的岩石组成的基岩海岸便会造出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地貌景观:有的海岸向海一侧是陡峭的断崖,称海蚀崖;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沙滩,称为海蚀滩;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石滩,称为海蚀平台;有的在岸边、海上竖立着孤独的石柱子或高耸岩体,称为海蚀柱,如青岛海滨的石老人、芝岛的石公公、屺姆岛的将军石、山海关的姜女坟和海南岛三亚附近的"南天一柱"等。此外,还可以在海蚀地貌中见到不少洞穴,称为海蚀洞、海蚀穴等等,形态种种。

海蚀地貌

  这些千奇白怪的景观是因为山地丘陵的石质海岸面临辽阔海域,深水逼岸,是波浪长期冲刷侵蚀海岸能量集中的岸段,再加上石质海岸本身的风化作用及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所以就形成各种形态的海蚀现象。

相关报道

  福州市平潭县素有"千礁百屿"之称,全县有大小岛屿126座、岩礁648座,而有人居住的岛屿仅10个,其余均处于鸟翔鱼跃的原始状态,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位于闽江口南侧的海坛岛是平潭的主岛,也是福建第一大岛。它背靠大陆,面对东海,与台湾澎湖岛、广东南澳岛形成"海中三目"。

  海坛岛本名平潭岛,因主岛远望如坛,所以又名"海坛"。岛上多云气,时常"东来岚气弥漫",故又有别称"东岚"。

  天风海涛,造就了岛上景观的神秘、雄奇和绚丽多姿。因为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与奇特的海蚀地貌,海来自坛又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

  登上礁石岛,只几广用矿香哥项既古然见两块花岗岩巨石,一高一低巍然屹立于万顷碧涛之中,东望如碑,南看似瓜,西视像帆,北见则似小巫见大巫,这就是位于石牌洋景区中的半洋石帆。据载,400多年来它一直被誉为"天下奇观",是中国最大的一对花岗石海蚀柱。

  在海坛岛南部的塘屿岛南端,有一巨型全裸状大石人仰卧于海陆边际线上。他头枕金色请短端设抓沙滩,脚抵东海碧360百科波,双手平置于胯侧,状若天神,被誉为"海坛天神"。石人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全身长330米,宽150米,胸高3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众黑石球状风化造型。有趣的是,石书运期局宁人下身斜翘一柱状久金含叶沉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相传女性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

海蚀地貌

地貌

形成历史

  弥勒大佛、千年巨龟曾这万举映脸连输先贵把……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位于营口盖州市团山引济绝建字宗质镇"北海"的岩石被海水天然雕刻成各种形状。而这些独特地貌的形成竟经历了18亿年之久。

  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这个自然地貌呈南北走向,向海方向可延至300米,海岸线长2公里多。检超绝械然失走主要岩石景观百余处,均集中分布于团山盖平交潮间地区,当务夜华理客深缺小困地老百姓俗称此处"龙宫一条街"。团山海岸是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的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洞、海坚官蚀台、海蚀柱、海蚀桥等。

  团山海蚀地貌是我国沿海少有的地质遗迹,它将成为国内著名的地质教学和科研基地,也将成为滨海旅游景区。这些岩石构造独财东具特色,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岩证支职击调校富施王绝石体节理和裂隙镶嵌着种类冲云战源多样、颜色不同的岩,这对研究海洋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和地质景观的成因有着重要价值。

台湾野柳

  台湾阶思径华析野柳的海蚀地貌十分特别,众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满了海滨,成为自然奇观。在许多地理教科书中都能看到的图片都可以在此得以亲眼所见。红块岩石的基质是沉积岩,石质较松,横向的纹理十分清晰。这样的石头在海浪潮汐、雨水和风的综合侵蚀下,形成了尉为壮观的海蚀地貌族见远本脱探况研消。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当中。

台湾野柳海蚀地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