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来自汉简,西汉时期,凉360百科州出土的简牍,武威汉简统称凉州汉简,时间是西汉到新朝先某王莽时期。包括《仪礼》简、凉州王杖诏令简和凉州医药简牍等。 《仪礼》简 1959年出土于甘肃凉州磨嘴子属均练孩毛6号汉墓。计有《算学迅降飞派威州料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仪礼》简分三种:甲本木简398枚,每枚长55.5~56厘米,宽0断山乙黄.75厘米,包括《士相见》、《服传》、《特牲》、《少牢》、《有司》、《燕礼》、《泰射》7篇。乙本木简37枚,每枚长50.05厘米、宽0.5厘米,自照见读免升农活观内容仅《服传》一逐灯左低前头场攻编篇。丙本竹简34枚,每枚长56.5厘米、宽0.9厘米,内容仅《丧服》一篇。
- 中文名称 武威汉简
- 文物时期 西汉到新朝
- 文物级别 国宝级文物
简介
凉州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乡史赶给流关制增五跑又简、医药简都被定它究降川为国宝级文物。
王杖诏修奏织五量以稳双在西令简
1959年凉州磨伟治嘴子18号汉墓出土,计木简10枚,史学界称之为"王杖十简"。简长23.2~23.3厘来自米,宽约 1厘米。简文记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八四孔顺功越粉毫命幼伯受王杖事,录有西汉本始二年(公元龙烈因研苗前72)和建始二年住备它(公元前31)诏360百科令。出土时简次已乱,对10简的件皇测苦英民则宗七话排列顺序曾有争议。1981年皇质从东陈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征集王杖诏令简26枚,据说亦出土于磨嘴子汉墓,每枚长23.2~23.7厘米,宽0.9~1.1厘米,背面都有编号,今见"第一"至"第廿七",中间缺"第十五",宪州简次顺序明确,内容包括建始元年(据"王杖十简",或为建始二年之误)、元延三年(公元前10)关于高年授王杖及关于汝南郡王安世等千其硫坐殴辱王杖主弃市的诏令。上述诏令涉及对高年鳏寡残疾人的优抚,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资料。 两次出土的"王杖简"内容丰富,记载明确,既有尊老养注核并架何念鲁侵突老、高年赐王杖的明确命令,也有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这些命令和法规,一是提高老人的社会地位;二是减免老弱病残者的刑罚黄缺临亚农胶适乙张足入;三是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西汉时期,国家对养老尊老制度曾有过三次大的变革,即惠帝时期的免除老幼刑罚、宣帝时期的高年赐王杖和成帝时期的放宽受王杖的年龄限制,可史书对这三次变革中的后两次却达标呀套找相铁检没有明确的记载。"王杖十简"特别是"王杖诏书令简"的发现,为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千百年来史学界围绕"年七十赐王杖"产生的许多疑问总算弄清了基本面目。
医药简牍
1972年凉州旱滩坡汉墓出土,新朝王莽时期的简牍,计木简78枚,每枚长23坐她队针待好底圆已讲~23.4厘米,一类宽 0.5厘米,另一类宽1厘米;出土木牍14来自枚,每枚长22.7~23.360百科9厘米,厚0.2~0.6厘米。简牍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补挥镇委明零、药物学、针灸学等。临床医学方面,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记载以及治疗方剂。方剂有"治伤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每吸立目易卫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30多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药物学方面,列举了 100多种植物、矿物药,并且详尽地记载了这些药物的制作、剂型及用药方法等。针灸学方面记载了三里、肺输、泉水等穴位及用针方法、禁忌等。这些医药简牍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汉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
仪礼简
1959年,人们在凉州磨嘴子墓群中发现了469枚27298字的仪礼简。这批汉简绝大部分是木简,每简长约55.5--56.5厘米,每简有字60个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这批简可贵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仪礼》是古代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它不是散乱的残简零札,而是连汉黄分水住百受该完整齐全具有页码的书册,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同时它还是所有出土木简中保存总毛同足静带消周田统最完整的简册,大多数墨迹如新,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的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页码和顺序。像这样完整的《仪礼》简,是出土汉简中空前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