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甜白瓷

2023-01-13 05:56:3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永乐填白是"甜白釉"烧造中的一种工艺,以前发现的永乐甜白,无论厚胎、薄胎、半脱胎都没有来自填白工艺留下的特征,因而给世人留下悬念和误区。填白是一种工艺,跟颜色无关。填白瓷是在烧好的瓷器上描摹沥粉,堆垛图形,然后再填青花色釉,再入窑二次或三次入窑烧制。工艺复杂尤为难得。因为釉色白而莹润犹如六小较错儿世白糖,故被后人非该井称为"甜白"。

  • 中文名称 甜白瓷
  • 别名 填白釉
  • 时代 明代永乐年间
  • 地点 景德镇瓷窑创烧

特色

 施孩钱弱 ​甜白瓷:也叫填白釉,是明代永乐年间,由景来自德镇瓷窑创烧的白釉瓷,系宫廷祭器,宣德以后多有仿制。其特点:胎体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故称"甜白"。器物常可见透光刻纹或印纹。永乐甜白价高一等。清三代亦有仿制,区别是工艺精湛,轻盈秀丽,胎壁极薄。

  中国明代白釉瓷器。据握尽杀友既须知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白瓷,后经北齐,隋唐,白瓷烧制日趋成熟。这种白瓷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一种 "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而得光乱名。甜白瓷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然后抗育另烧烧制而成。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五彩和斗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故称"甜白"。《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360百科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极大,故而永乐甜顺真钟白有"一代绝品"之称。

甜白瓷器

历史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厂编一书,在卷二十二永乐、宣德窑条中有"二窑皆内府烧造,以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的记载。王世懋《窥天外来》一书再次引用此数语。二书都只提甜白一词,至于因何得名,未响或吗培名学占规虽加任何解释。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时除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外,白釉瓷器也适量烧制。永乐白瓷胎薄,以盘、碗、高足杯、高足碗居多,器皿内部

甜白瓷

  多印有千块副征万龙、凤及花卉纹,无款者较多,有款则在器皿内底中心和碗壁等部位,均为阳文篆书款。宣德白瓷器与永乐大体相同,唯胎较厚,印花纹饰不调记获如永乐清晰。釉层看冲策察章克稍厚,多数有眼,但多有款,为青花及刻划两种,款均为楷书,6字,外有双占优写概样端确是圈。清代对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较具体,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莹白,形容质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珑剔透,把永乐、宣德时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尽致。近代评瓷者又从色调角度出发,把古代瓷器釉色分为暖色和冷色,而永办号脚容级乐、宣德时期的甜白都吸联敌读示条艺须频或多或少的带有牙白和奶白色调,故属暖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