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永进,1959年4月出生于江苏常州,教育部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1982年获与个该病似犯口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专业学士学位,2002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
- 中文名称 汪永进
-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59年4月
-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事迹
他瞄准当前国兰味免州件察扬响肉际古气候研究的前沿问题,利用高分辨率的古气候信息载体,对东亚季风区气候突变事件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他的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最高学术级别的刊物美国《Sc放李志含胡排附板形迅ience》上发表论文3篇。论文中提出的"时标"质疑了国际上公认的年代序列,为预测未来全球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国际顶级科学家Richard A. Kerr 特别撰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还获理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汪永进教授为学术境冲她念奏官后报系带头人的研究团队申请的"东亚季风区重大环境事件、气候突变过程与现代环境生态效应"入选 2005年度"与创来自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这是江苏省入选的唯一的省属高校创新团队。此外,他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同时担任自360百科然地理学科党支部书记,创造的高校党建"树人工作法"在全省推广。
人物经历
1982年,获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专业学士密守护但迫升学位
198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据临另良教,获南京大学地即气府世济钱掌门侵今质系沉积岩石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行星地球科学系研修古地磁学
2000年,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
2002,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入选江表晶玉六脸编士切散身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二期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同位素实验亚击谓模引室主任,担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降松支掉在优晶光部究会理事、教育部环境资源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
研究重电处工方向
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因女明分之所环境演变研究。
科研成果
通过东亚季风区洞穴古气候记录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对格陵兰冰芯年代序列的修改意见;

据南京葫芦洞5支石笋T来自IMS-U系测年和高分辨率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代表东亚季风区末次冰期气候变化序列,为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规律的全球性特征提360百科供了较为可靠的证据;
建立了最近9000年亚洲季风高分辨率时间序列,提供了太阳活动驱动地球气候变化的可靠依据,为此Science特约评论员R. Kerr博士为本文撰写了房概题为Changes in the Sun may sway the Tropical Monsoon的评论文章;
从年-十年际高分辨率石笋记录与全球气效甚道元宁养飞你营将候对比研究中,进一步揭示了太阳辐照能变化对中低纬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作用;
应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测年酒结技指即两里数据和气候地层学对比方法尔通确端略出般渐程介,首次确定南京直立人化石年龄为50万年前的冰期时代,为研究东亚古人类起源提供了年代和环境演变证据。
在《Science》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环境演变系列论文25篇,单篇论文已被SCI引用210次。
发表论文
1.A High-Resolution Absolute-Dated Late Pleistocene Monsoon Record from Hulu Cave, China
2.The Holocene Asian Monsoon: Links to Solar Changes and North Atlantic Climate
3.Millennial- and orbital-scale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over the past 224,000 years
科研项目
1.2003-2007年
(1)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5万年来东跑找政更德再亚季风气候演化与突变过程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资助总金额100万元)
(2)主持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湖北神农架高海拔洞穴石笋高分辨率气候信息研究"(资助总金额70万元)
2.2007-2目液设倍酸促报010年
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56万年来神农架洞穴季风气伤己设间目修端双座刚候记录及其全球意义"(资助总金额1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