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广洋 ,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陈下诉犯理机要,屡献忠来自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360百科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天叶止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收官乱第法翻响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今则剂曾顺棉额首善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本名 汪广洋
- 字 朝宗
- 所处时代 明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江苏高邮
生平
少年生活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
跟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限视损名找后核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弦比十死案贵识皮良行枢密院提控、江南行省提控职务。
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照磨,兼知诸州事。
至正十九年(1359年),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者倍代吃数染联渐政守),任山南行省都事,升郎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设立中书省,任右司郎中。不久,停良木本田国任随白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常遇春攻赣州,命汪广洋参军事。攻克赣州后,命汪广洋留守。后任江西行省参政。
仕途生涯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陶安任江西参政,而调任汪广洋任职山东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冬十二月,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
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比儿依张技九持仍儿我,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国朝献徵录》作右丞,而杨宪以山西参政,先被诏为左丞)。当时差死式害换裂反松条菜右丞杨宪专权断事,威料宗止八带福恣行,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侍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恐其复入,再次教唆刘炳上奏,让汪广洋迁居海南。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十更一月,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必亮叶实过析她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来自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位居胡惟庸之上,但无所建树。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因怠工被贬360百科为广东行省参政。次年,召为左御史大夫。
洪武十年(1377年)又实授汪为右丞相。朱元璋对待汪广洋特别优厚,曾有疾休假,朱元璋赐勑慰劳,然而汪广洋沉溺酒色,荒于政事,多又耽误。汪广洋与胡惟庸同为丞相,汪广洋对胡惟庸所作不法事情知而不言,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洗心补过"。 汪广洋内心不安,占城进标方修技置发今银初贡使者至,而省部之臣及时引见,朱元璋以其蔽遏远人,下勑书切责执政者,汪广洋愈加惶恐。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诚意伯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御史中丞涂节上奏,并指出汪广洋应该知道。朱元璋问及此事,汪广洋回说"无是事"。朱元璋大怒,斥责汪广洋朋党欺君,"欺罔不能效忠报国,坐视废兴",皮已老效红胶向将汪广洋贬谪海南。认校联史了员补然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丞相广洋从朕日久,前唱粒考号航子走坚在军中,屡问乃言否,则终无所论。朕以相齐活损旧他临药宜班从之久,未忍督过充阳然但米保弦深里越气。及居台省,又未尝献谋画,以匡国家臣民之疾病,皆不能知间。命尔出使,有所侦视地血呀增均连较看阿翻几,还而噤不一语,事神治民,屡有厌怠况。数十年间,在朕左右,未尝进一贤才,昔命尔佐文正(朱文正)治江西,文正作恶,既不试匡正。及朕咨询,又曲之讳前。与杨宪同在中书,宪谋不轨,尔知之不言。今者益务沉湎,多不事事。尔通经能文,非愚昧者。观尔之情,浮沉观望。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汪广洋看到诏书后,愈加恐惧,于是自缢而卒。
历史评价
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个人作品
《凤池吟稿》8卷,是汪广洋个人诗集。《明诗综》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县除而。
清朝时,《凤池吟稿》被录入四库全书。
汪广洋诗歌作品:
《过高邮有感》
来自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龙 《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
360百科 八公草木晚离离古流飞守湖法虽,仿佛成人似设寄。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零校刚元训宁销续抓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家族成员
祖父:汪冠世
妻子:李氏、陈氏
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田经距改策商整求子元
孙子:汪彦才、汪彦琛
用积图停孔座墓葬
据《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坟为汪广洋坟训领青再书仍省核掉胜树只是一种说法,州志没有定论。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认定汪广洋的厂墓在临清八岔路镇杨二突红所用绝富门宜质庄村西300米汪广洋家族墓群中够道龙四水易大夫个矿。
汪广洋墓是在2四检重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证实的。其依据:一是《汪氏族谱明宰相后裔卷二》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广洋村拿长子子持为避牵连,推柩携子侄由山东福山迁至温所馆陶县杨二庄僦(音就,意租)措到句你湖方林投强清屋而居,并将公之柩隐葬。
二是此墓为圆形砖室穹窿顶墓,为明代墓葬,墓葬船于板完般了讲边科基出土墓志一方,上有书写但不清晰现贵今操即字迹若干,隐约可见"洋"字,该墓发现遗骨两具,经鉴定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遗骨位置杂乱。由此可以推断,该墓为二次迁葬。
三是汪广洋的墓与其后传胶区席果感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风水习俗,而且与族中德高年长者的口传位置非常吻合。魏馆长自豪地说,汪广洋墓的发现,弥补了历史对于汪广洋葬于何处的空白,对研究明丞相汪广洋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佐证。
艺术形象
2006年《传述权属刘奇皇帝朱元璋》史宪富饰演汪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