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往需歌广由细小病毒引起,是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肠炎、胰脏呈点状坏死,以3周龄内的雏番鸭多发,最早是3日龄发病。病鸭张口呼吸、喘气,消瘦、拒食、蹲伏,十二指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的黏膜附着。1日龄用番鸭二联苗每羽皮下注射至1头份。发病鸭每羽肌肉注射番鸭二联高免血清1来自~2毫升,可适当加入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类药以防继发感染.
- 中文名称 番鸭细小病毒病
- 类型 病毒
- 作用对象 雏番鸭
- 征兆 病鸭张口呼吸、喘气等
综述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parvovrius,MPV)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俗称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病最早于20来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中国福建和法国西部Brittany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才认识到它是不同于小鹅瘟的独立疾病。
病原
免洋步务景思留介 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病毒基因组为单股DNA。MPV的生物学特性与小鹅瘟病毒(GPV)相似。通过交叉中和试验可以把MPV和GP360百科V区分开来,有高效价抗GPV抗体的雏番鸭对MPV仍然易感。病毒能在番鸭胚和鹅胚中繁殖,并引起胚胎死亡。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在细胞核内复制。该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酸和热等饭灭活因子作用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紫外线照射很敏感。
流行病学
雏番鸭是惟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20%~40%不等。40日龄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病鸭通过排泄物特别是通来自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传播。如果病鸭的排泄物污染种蛋外壳,则引起孵房内污染,使出壳的雏番鸭成批发病。
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是由于冬春气温低,育雏室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4~9d,病程2~7d,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密切相洋评手仅延关。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亚有你黄请师备急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7~14日龄雏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于走动,厌食,离群;有不同程度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常蹲伏,张口呼吸。病程一般为2~4d,频死前两肢麻曲搞座鱼及相热比刻痹,倒地,衰竭死复亡。
亚急性型:多见于发容气况讨响告病日龄较大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7d,病死率低,大部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病理变化
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已规告吸势轻最永周围有稀粪黏附,泄殖器扩张、外翻;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尤以左心室病变注序属一士女的子夜宪明显;肝脏稍肿大,胆囊充盈,肾和脾稍肿大,胰腺肿大且表360百科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黏膜为甚,少数病例盲肠对黏膜也有点状出血。
剖检特征
全身呈败血现象。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小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有的病例肠粘膜上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呈黄绿色或暗绿色;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肝、脾、倍烈名金转九普论肾、胰稍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江光才米来但晶卫年督飞白色病灶。
诊断
学治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激六夫鲜挥步田激松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临诊上本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传染减浓述各查列友星才田铁性浆膜炎混合感染,故容易造待苗岩成误诊和漏诊。确诊必须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无菌采病料按常规商节划独果赵官这死操作,取上清液接种11~13日龄番鸭胚,每天观察,多数和材鸭胚4~7天死亡,检查胚的病变作诊断。收集胚液和胚胎作血清学检查。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AGP)、胶乳凝集试验(LP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核酸探针等均可作诊断。
病毒分离与GPV相同,但要把DPV和GPV区分开来,必须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或交叉中和试验,因为番鸭对GPV和DPV都易感。由于G尽PV和DPV存在共同抗原,剂盟家解调告占帝市对MPV特异的单抗在对分离物的鉴定和对临诊样品的快速诊断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基于MPV特异单抗的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于临诊样品DPV病毒的检测,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则可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鸭群的抗体监测。
防制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本病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对种蛋、孵房和育雏室的严格消毒尤为重要,结合预防接种,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国内已研制出DPV弱毒活疫苗供雏番鸭和种鸭免疫预防用。也可使用灭活疫苗。国外有供种鸭用的GPV和DPV二联灭活疫苗,而在雏番鸭则联合使用灭活的水剂DPV疫苗和弱毒GPV活疫苗。
孵坊要严格消毒,种蛋也应消毒,入孵种蛋应是免疫蛋。
加强育雏期的管理,鸭舍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密度适中,勤换垫料。出壳后4周内雏番鸭要隔离饲养。
刚引进的雏鸭及时供水,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以增强体质。
做好疫苗接种,种母鸭产蛋前25天,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福建省农科院牧医研究所研制的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用于雏番鸭和种番鸭的接种有良效。
对病雏番鸭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液(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治疗
挑出体型弱小以及嘴巴一张一张发病明显的鸭子单独管理。
每天往圈里撒一层新鲜的垫料,保持圈舍干燥舒适。
圈舍每天坚持消毒一次,可采用中药烟熏消毒,运动场地用复合碘1毫升对2千克水喷洒消毒。
对病鹅血清抗体用河南东方健鸭疫清配合刀豆素混合注射一次,第二天用高效抗病毒生物制剂与扶正解毒中药其中的中药开水煎汁混合饮水,仅用一天即可。

本病恢复后重点要巩固肠道,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可用速效修复肠道的中药白头翁散(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煎汁25千克料+新霉素,连用3天。
为防止和减少继发细菌和霉菌等感染,可考虑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