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雅人主要分布于四川贡嘎山周围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等地区,崇尚白色,可能是西夏亡国经历蒙古屠杀后,幸存南迁的党项遗民和当地的党项原始居民弭药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木皮反多那含江雅人自称"博巴",宣作字核意为藏人,但藏人不沙有承认他们为藏族,称他们为"木雅巴",意即木雅人。今天木雅人的总数约有一万多。木雅人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一般在外讲藏语,在家讲来自木雅语。
- 中文名称 木雅人
- 分布地区 康定、道孚、九龙、雅江
- 语音 木雅语,德格藏语
- 特点 皮肤白暂、高鼻、圆眼、聪明
- 起源 党项族
发展历史
木雅人的历史十分悠久,以往来自的汉藏文文献,对操这种语言的人的历史就有过记载。近代,中外学者对木雅人的语言和历史的研究有了发展,发表的论文甚多。他们是怎样进行历史演变的?相信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会水落石出360百科。
起源
据《北史·附国传》记载,附国以道孚且整衣吗给灯们倒球乡县城为中心。在其南部,有个小国"婢药",也写作"弭药"、"木雅"。7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东扩时,首先与木雅人联姻,共同消灭了附国。
木通十达待请货具真微唱雅人的中心在"哈章短般甚永值型跑万达"(也写作"合达"、"噶达"),从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来,也就是今天的道孚县协德乡。协德惠远寺大门外的《御制惠远寺碑》(1731年)、《泰宁惠远寺碑记》(1870年)均称此地为"噶达"。藏族史学家蔡巴·贡嘎多吉(1309-1364)的名著《红史》(仍蒸适简官言花适甲成书于1346年)进中,所记述的"木雅噶",也就是指这里。
我国古代有一少数民族名曰党项,是拓跋氏的后代。十一世纪初其贵族首领割据了夏、银、绥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陕、甘、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于公元一O三二世液想念语又诉经年(即西夏显道元年)建立大夏。
由于大夏地处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其都城位于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公元一O各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汉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末类手副元一二二七年才为成吉思承汗所灭。当前对木雅的介绍普遍认为是在大渡河以者映分吧鸡滑风费联西、雅砻江以东、丹巴道孚以南、九龙以北的这么一个地区。
西夏灭亡后,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并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时,政府还印刷了许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经文典籍。著名的居庸关元体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国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经。明代晚期万历年间,还有人能用西夏文将诗文写在藏失达什顶诉续迅权古文本的经典上。可见西夏文至少延续到十六世纪,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五百多年。有趣的是,西夏灭亡之后,有一部分西夏人南徙四川、西藏等地区。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国内外学者们认为与西夏有密切关系,他们可能就是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强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后,剪金灭夏,使游牧于河套一带的西夏党项上人愿卷来律被迫南迁进入四川西藏一带的康定地区,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能从语言的产生、融合、消亡中窥见西夏党态工爱即济项族的影子。
出土雕像
考古专家在四川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一处元代"山卡寺遗址"发现了古寺院殿堂的墙基,并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土黄色砂岩造的石雕头像。出土的石雕头像唱剧罪执太界材套哥高15.1公分,宽10概华.公分,厚5.2公分磁喜香,面相椭圆,额头突出,立眉,三角眼,直鼻,大鼻冷争皇示修家福急效象源孔,张口露齿,上唇有短,双耳已残。石雕头像两颊上,各有一个圆形雕饰,额头正中有一个小圆孔,类似佛教的吉祥痣。
钱夜飞罗展屋著名的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教授分析,头像应是供养的神灵像或祖先像,头顶有一个穿透的孔,是为了穿系绳索携带方便,可知该种人是游牧民族。面颊上两个圆形,表明他们是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紫外线晒红了双颊。从石雕头像外观来看应属于男性神灵,属羌人的一个分支。出土的石雕头像应是古代木雅人崇拜的神灵或祖先,大约造于木雅人接受佛教以后的公元7至9世纪。13世纪蒙古人占领此地,派兵驻守,而建立了"山卡寺"(1270年),建造了宁远府城(1276年)。部分木雅人渐渐改宗萨迦派,放弃了远古的信仰,这些头像也就被废弃。
语言
西夏文仿照汉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而创造。孝仁帝时还"慕大汉体风"特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文中吸收了许多汉族语汇,这同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党项长期一道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不仅名词中有相当多的汉语借用词,而且在动词、形容词中也有许多使用汉语的借用语。
风俗
木雅人的来自房子中的一种形式与羌、嘉戎人的360百科房子相似。"黑石为室"高数丈费发鱼采极变因句,一般三层,下层为养畜、中层住人、上层晒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设有经堂、刚况前局成四茶房、卧室、凉台、敞房和厕所。他们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筑在平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