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一镇,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是环愿求征自治州弥勒市,地处弥勒市西部,东邻弥阳镇,南与五山乡、新哨镇相连,西接西二镇,北与西三镇和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接壤,距离弥勒市城23千米, 区域总面积34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西来自一镇户籍人口为27291人。
1949年解放这余后,为弥勒第五区;200械树关国1年7月,由西一乡改为西一镇。 截至2020年360百科6月,西一镇辖1地0个行政村, 镇矿步且刻测却迫人民政府驻油必训西施哪司榨村。
截至2019年末,西一镇有工业企业丝章养哥旧前田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克岁述温变画市33个。
- 中文名称 西一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 地理位置 弥勒市西部
- 面积 345 km²
气候地貌

西一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高寒山区。最高海拔2212米,最低海拔1522米,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年日照数2055小时,全年无霜期240天。
地理位置
地来自图上的西一镇
人口民热化皮史找露关商族
全镇常住人口27463人(2017年),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壮族、哈尼族、藏族,汉族。

经济概貌
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值11262万来自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886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业总产值9259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7万元,比上年减少2.29%;360百科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81万审行省同上杆初快元,比上年增长14.44%;农民人均纯收入2468元,比上年增长21.2%。
农业生产
截止2008年07月,全镇耕地面积41000亩。其中:水田3000亩,旱地38000亩。20别守烧歌议粮05年粮食播种面积60004亩,总产量11780吨,人均有粮450.2千克,实现产值1649万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154亩。其按站赶见波福中:烤烟种植面积1督3000

亩,指令性收我封染弱购计划150万千克,实际完成199万千克,实现产值2163.3万元,比上年增加292.54万元;油菜种植面积3100亩。
该镇林业
2008年,加大林政资源管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推进林业持续发展,逐步走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超刻包鱼却原械协调发展格局。全镇森林覆盖率69.8%。全年植树5万株,全面完成人工造林任务;建成沼气池121口,改建节能灶150眼,合孙聚格跟都置城得五格率100%,三结合率100%;完成核桃种植15000亩。
基础设河映不少听例落施
2008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3.36余万元,其中:烟区工程投入383.36附否呼轴创国非万元,完成烟区水利单项工程6件,建成烟区地边水里总再消天将研前带示星窖560件;投入25.2万元完成特困户家庭水窖63件。投资970余万元,完成中供杆走和铺到弥勒中学通达工程路面硬化12千米,租舍村、攀枝邑和雨龙村街道硬化15.7千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成19家,农村民居地岁关难宁震安全工程,完成加同专来确的径专固改造30户,拆除重建40户,完成万村公厕建设32座,全部投入使用。

畜牧业
2008年末,大牲畜存栏13643头,牛出栏1153头;生猪存栏21070头,肥猪出栏31850头;羊存栏16285只,出栏6115只。肉类总产量358.1万千克,比上年增长63.8%;禽蛋总产量10.5万千克,比上年增长4.79%。全镇畜牧业产值4044万元,斤找名括以比上年增加1622.3万元,增长66.99%。
乡镇企业
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思想,制定并出台《效宜异细银棉止缺左待八西一镇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小促围审源法》,坚决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对不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予以关闭取缔,2005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76个,从业人员793人。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2105万元。
集镇建设
认真做好小集镇建北倍今额杂谓精绍标设规划,抓住辖区内33公里连乡公路完成路面硬化的机遇,积极开展树龙老寨的集市建设工作。
劳动输出
2008年,举办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9期876人,输出务工人员116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22人、自发外出务工938人,全年劳务收入1113.6万元。
教育科技
2008年,全镇有学校22所,在校学生2778人,其中:中学1所,在校学生628人;小学21所,在校学生2185人。投资60余万元,建盖西一中学教学楼和修缮了教师宿舍。实施《义务教育法》,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100%。2007~2008学年,小学有369人参加初考,73人被县属重点中学录取,居全县第二名,西一中学98人参加中考,90人上县属中学录取线,其中3人考取弥勒一中,升学率92%。

文化卫生
西一镇是阿细跳月、阿细祭火的故乡。2008年,西一镇成功举办西一红万阿细祭火节,演员600余人次,观众7.5万人次;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及节能减排文艺表演和红河昆明特色文化旅游推介演出,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获第一名、第三名,参加弥勒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年大型文艺演出,应邀参加东风葡萄节文艺演出,参加人员260人。全年接待游客6批80000余人次,创收60000余元,民族文化旅游业逐步走向市场;"2131"工程放映电影139场,组织文艺演出86场次。全镇有卫生院1所,拥有医生8人,病床5张,村级卫生所9个,医疗合作诊所1个,有乡村医生30人,防保人员3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437人,参合率90.26%。


民主法治
2008年,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平安和谐乡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镇规划全面启动,全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4次、264人次,共12件,其中有可能影响全镇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11件;担任法律顾问5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75件,成功75件,成功率100%。解答法律咨询1306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5万元。各调委会调处各类民事纠纷345件,成功342件,成功率99%。
扶贫济困
2008年发放救助、救济粮5265千克,面条2000千克,救济衣物2550余件,救济棉被310余床,修缮危房21户,补助资金6万元;救助特困户580人,资金4万元;农村低保1172人,资金21.22万元;发放低保金33.69万元、五保供养金4.176万元、五保门诊费0.58万元、抚恤金31.6956万元。投入5万元完成灾后重建民房18户,投入1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户;做好残疾人实施复明手术、装配假肢、儿麻矫正等服务工作,慰问15户贫困残疾人,慰问金3000余元,为4户残疾人家庭配备1800元的生活用具。整村推进完成租舍村、攀枝邑村和阿雨龙村街道硬化15.7千米。